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听到很多管理者都在说,忙,忙得喘不过气来。他整天开会、接电话、批看报告,手机也一直响,他不明白自己为何能把精力发挥到极限——每天都可以做一大堆事。他抱怨:我辛辛苦苦地工作、牺牲个人生活,一点也没有时间去做自己业余爱好的事。但,他所做的是最重要的事吗?绝大部分管理者都很想努力把事做好,但是为何成绩还是很不如人意呢?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分辨出“必须做”与“把事情做好”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正>绝大部分人都喜欢投资理财,但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好。特别是要做一个投资理财的高手,那就更不容易。做好投资理财至少必须具备六点基本功。No·1诚信一个人值得很多人信赖和有很多人值得自己信赖是两笔巨大的财富。如果这两笔财富都没有,这个人一定是不可能通过正当途径致富的,只能去做非常简单的和不重要的事。因为人家不相信你,怎么会把重要的事让你来做呢?所以在当今社会,要做  相似文献   

3.
人生体悟     
<正>一个人的一生要做两件事:一是应该做的,二是想做的。要先做好应该做的,再去做想做的。本着这一条去做,做事情就不会错了。如果试图去改变别人或者等待别人来为你付出,那等来的只有伤心。他做他的事,你做你的事,不要对任何人抱有期望。一个人希望天上掉馅饼,结果砸到脑袋上的却是冰雹,你承受得了也得承受,承受不了还得承受。  相似文献   

4.
晓获 《经营管理者》2005,(12):35-35
<正>想要在职业生涯中出人头地,必须了解自己不喜欢做哪些事。 实务上,你可以每季自我检讨一次,算出每天花多少比例的时间从 事自己喜欢的事,这是评量一个人在这件事上执行成效的好方法。 大多数顶尖的成功人士,都会把超过70%以上的时间用在做自己喜 欢的事。想要永保成功,你必须想办法向他们看齐。例如。你应该 设法排除万难,至少把70%的工作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事上,别管  相似文献   

5.
冬冬 《经营管理者》2008,(3):107-107
<正>一个人如果赚得比你多10倍,而在工作上花的时间又不比你多,那么他一定是做了与你大不相同的事。人们所拥有最伟大的事物,就是自由。钱财能带来自由。人们过分忙碌于应付生活,而无法停下来思索如何解决他们的金钱问题。大多数人甚至无法  相似文献   

6.
太阳雨最早从出口起步,通过积极拓展,实现行业内出口份额遥遥领先,但在国内名气却不大,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当我们回过头来开拓国内市场时就有了难处. 基于品牌发展策略,当时我就想了一个办法,让顾客和经销商尽快认可和接受.我对业务人员讲,你问消费者几个国际大品牌,他们肯定不知道,然后你再问他们太阳雨知道么?不知道就对了,因为它是国际大品牌.于是,就有了"国际品牌来到中国"这样的口号,顾客便感知到太阳雨是一个国际大品牌,心理上便认可和愿意接受了. 营销讲究的不仅仅是做事,更重要的是做势.做事就是要有内容可呈现,对于企业来讲就是产品和技术必须有竞争力.但仅仅有内容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7.
正自从乔布斯讲了要去做喜欢的事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在鼓励他人争取成功时都会强调,去做你喜欢的事。久而久之,这句话好像是成功的真经了。甚至,不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成为学生向老师、儿女向父母、职员向老板解释为什么不认真、不努力做事的理由,而且理直气壮。人生之路如逆水行舟,哪由得你喜欢不喜欢。且  相似文献   

8.
正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知道这件事会让你别扭,但我有足够的理由这么做,我做了你没办法怪我,我不做你也未必会感谢我。那么,要不要这样做,就考验一个人的人品了。请注意,是人品,不是情商。情商决定着"你能不能意识到别人会不开心",而人品考验的是"你想不想让别人不开心"。大部分人有"能意识到别人会不开心"的情商,却没有"不想让别人不开  相似文献   

9.
正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我们的领导干部是否敢于直面责任,无疑是对其党性修养的一种考验。笔者无意中发现,现在有一种现象正在悄悄地抬头:谁都愿意说"NO",谁也不愿说"YES"。你与一位领导或一个主管部门商谈一件事,除非是法律明文规定必须做的,使他无法推辞,一般得到的答复总是"NO",而不是"YES"。慢慢地,  相似文献   

10.
有人成天担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会教他们"18/40/60规则":当你18岁时,你会觉得每个人都在关注你;当你40岁时,你会不完全介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当你60岁时,你会意识到没有人关心你的私事。人们成天都在担心和思考他们自己的事,而不是你的事情。想一想你自己是怎样度过一天的。今天,你都想些什么呢?是在想其他人在干什么,还是想你自己要做什么或者想做什么?人们只会关心他们自己的事,根本不会在意你的事情。你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来思考并且做出决定,不是父母的目标,不是朋友的目标,也不是同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领导不应是一个职位,领导应该是一种影响的过程。俗话说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但你无法强迫它喝水。很多人到了一定的职位,往往想到更多的是权利而非责任。这样的领导常常会通过行政命令来让部属服从,显示权利的力量。实际上这并不是好的领导应有的行为。你不是通过培育、辅导、影响部属愿意做他不想做的事情。部属表面的服从是处于你是他的上司,而内心可能对你已经一肚子的不满和怨恨。日积月累,这样的领导慢慢有了深深的恐惧,担心力量不够,担心失去领导力,担心威信扫地,难以指挥。其实职位只是责任的代名词,不是权利。权利是来自部属的支持,是部属赋予领导的权利。在现实工作中,管理太多,而领导太少,这是不少单位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而真正的单位需要的是领导者而非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人会问,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一种人,生来能力出众?是不是真有一种人,可以把任何事都做到最好?人通常就是这样,时常羡慕很多事情,也会不自觉地去效仿他人,但很多时候,更愿意把别人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他的家境、天赋、运气、机遇,却从未想到过他为此做的准备。拥有比别人得天独厚的优势固然重要,掌握比别人更好的机遇也必不可少,但更多时候,决定成败的还是我们在机遇来临前所做的准备。就好比对于易胖体质的人而言,善于自制、少吃多动就是最好减肥的方法。没有人关心你在健身房里流过的汗水,没有  相似文献   

13.
总经理,时下是一个非常时髦的字眼,所以很多人可能都有一个愿望、有一个理想,将来有一天也要成为一名总经理.做总经理,对有些人讲或许并不是太困难的事,但你若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总经理,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有很高的声誉,受到公众的尊敬,就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  相似文献   

14.
俞敏洪 《领导文萃》2009,(24):115-119
失败的事情也许你多做几次就会成功我有一句话:"人生出来就是为克服困难而来的。"我始终有一个想法:一个做了很多事情的人和什么事情都没有做的人,其实他们一辈子所遇到的困难总量是一样的。就算你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做,你也有可能和爱人吵架,还会有一些麻烦事来找你。遇到困难你不能逃避,是否能克服困难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李弘 《领导文萃》2011,(23):101-105
我常常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种心境,我觉得在工作中千万不要过于挑战自己。如果你有十分的能力,你尽量争取做九分事,你就会做得非常漂亮。如果你有十分能力,非要做十一分的事,那你会觉得非常累。可能我这样说跟有些人说的“应该挑战自己的极限,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这种论调有些不一样。但实际上我一直按照这样的方式做事,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09,(4):64-64
应酬"妈妈,什么叫应酬?""你不愿意做而又必须做的事。"早上,上学时间到了。"妈妈,我去应酬了。""啊?!"  相似文献   

17.
正一次一点儿,但要经常。不要施恩太多,使人无法回报。给予太多等于不给,而是出售。不要使别人的感激耗尽。感恩而无法报答,他们便不再跟你来往。想失去他们,你只需让他们欠你很多便可以达到目的。若他们不想偿还,他们便会走得远远的,甚至与你为敌。雕像不想见雕塑它的雕刻师,同样,受恩的人宁愿再也不见施恩于他的人。切记,施恩的微妙所在:只有迫切想得到而又不  相似文献   

18.
正什么是好的单位?就是你发现这个单位里的牛人很多,但他们比你更谦卑、更努力,你不努力都不好意思待下去。好单位的员工都是有理性、有目标、有希望的。什么是坏的单位?就是你发现这个单位里扯皮、推诿、不承担责任、办事效率低、发牢骚的人很多,更悲剧的是,他们不仅不干活,还天天党同伐异,想把干活的人全干掉。坏单位的员工都是混日子、不  相似文献   

19.
正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得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得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像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所以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要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要采访部长;等部长采访好了,再想副总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07,(8):175-175
认为自己凡事都能说明白的人.这个人常常是不明白。若干人就是因为老认为自己什么都明白.最后做了很多糊涂事,这叫做“假明白真糊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