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的新特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课题。要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宣传和教育网站的建设,积极介入,掌控网络舆论,确保互联网成为中间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税性。加强网络立法和网络道德建设,形成理性的网络行为规范,从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国内现实情况出发,制定和实施我国政治文化的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2.
一、概念界定与问题的提出 所谓政治生态,是指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要始终保持执政者的清正廉洁.而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曼纽尔·卡斯特,2006),近年来,微博在中国的网络社会中逐步发展起来.网络社会正逐渐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它甚至已经或还将继续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它的基本表现是以微博为监督工具,对基层政府官员进行实名或匿名举报.这也构成了反腐的社会化倾向,即政治生态的社会化.它强调的是政治生态的全民参与性,而微博就是全民参与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通过厘清红色文化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破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有效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广大青少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培根铸魂,传承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网络已经深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我国业已形成一个结构复杂、内容多维、规模宏大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弊病,对传统的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巨大挑战。完善政府治理体系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可以更好地迎接网络社会的挑战,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一、网络社会政府治理困境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2月27日  相似文献   

5.
杜巧莉 《经营管理者》2012,(8X):295-295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激荡,受市场经济的利益至上和西方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有了障碍。因为在中国,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他们对社会主流政治文化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成长,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和传播,进而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体系的健康运行。因此,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国家培养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与问题进行阐述,表明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实意义,同时提出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行调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需要特别关注网络谣言对政治文化的影响。社会结构性矛盾是网络谣言产生的罪魁祸首,虚实交换的互联网是网络谣言传播的巨大温床,流瀑效应的全民参与是网络谣言爆发的行动主体。互联网技术将谣言的影响面和影响力扩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网络谣言混乱了政治思想、恶化了政治心理、破碎了政治价值观、攻击了政治意识形态,对转型期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防范网络谣言对政治文化的威胁,首先,应加强社会治理能力,缓解民众的紧张焦虑心理;其次,应加强网络违法惩治能力,遏制网络谣言的产生;再次,应加强网络监控能力,威慑网络谣言的传播;最后,应加强网络惩治能力,营造合理适度的网络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7.
作为记录高校文化的载体,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文化的积淀与存储、文化传承、文化教育等功能。为了解决高校档案建设中的困境和难题,我们应该着力加强档案工作,丰富档案馆藏;加强特色档案建设,适应校园文化发展需要;加强档案文化宣传,提高档案文化的教育面和影响力;整合校内资源,打造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平台。  相似文献   

8.
马飞  刘东梅 《经营管理者》2013,(7X):283-284
校园网络文化己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日益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资源。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袁倩 《领导科学》2012,(23):17-20
现代民主法治离不开政治妥协的文化,然而历史地审视中国传统政治特征,政治妥协的文化相当匮乏.政治妥协匮乏的文化传统是20世纪中国全能主义政治的文化源流,使中国政治始终囿于“全输全赢”的模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妥协的因素逐渐增加,但从目前改革的困局尤其是政治与社会改革停滞不前的现状来看,政治妥协文化缺失的困境依然存在.发展当前中国政治系统中的党内民主,促进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妥协正是政治妥协文化培育发展的有益途径.促使政治妥协成为一种常态,将有助于全能主义政治向民主法治政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文化产业日益壮大,在丰富网络文化环境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因素阻碍良好网络文化环境的形成。"00后"大学生作为"网生一代"对网络文化产品好奇心强、需求量大,但在分辨事物的能力上稍有欠缺,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就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展开论述,并积极探寻良好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媒体,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着重研究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并探讨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公民文化是逐步成长和缓慢融合起来的一种政治文化环境。没有公民文化,也就难以实现民主政治。在中国,公民文化的形成必须通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才能得以培育和逐步养成。  相似文献   

13.
网络政治沟通在民主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良性运作既可以为民意表达尤其是利益表达提供新的渠道,又有利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并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提供助益。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网络政治沟通发展薄弱的局面,笔者认为应该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普及网络教育来缩小信息鸿沟,从农村人口与政府两方面变革政治文化,激发持久的沟通热情,另外,还可从立法、电子政务、保障机制三个角度加强网络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参政是网络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而生成的一种政治现象。网络参政视角下的政府职能研究,是在既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理论中嵌入网络参政的维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网络信息社会的双重背景下,政府应该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者,秩序的维护者,制度的供给者和文化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5.
网络是把“双刃剑”,深刻影响着当今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利用网络的快捷性与及时性、开放性与资源共享性及自主性等内在特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德育阵地,健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建设新的网络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正马克思政治社会化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强调从宏观概念上对国家意识形态发展过程中的认知、认同与批判进行整体分析,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推动价值。由黄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马克思政治社会化思想研究》一书,在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的过程中,揭示了马克思政治社会化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创新建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学校既是系统化的、强有力的传播科学文化的专门机构,又是系统化、强有力的政治社会化途径.在学校生活中,尤其是在大学学习中,学生一方面通过接受专门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对政治生活的规范认识;另一方面,在与许多同学和教师的相互联系中,又初步体验了社会政治生活.因此,在确定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方面,学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需要相应的文化理论支撑,协商民主的提出和兴起体现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谋求协商共识的政治理念。多元文化在政治生态中的发展为协商民主提供了制度回应的空间和可能,但同时也造成了协商民主的文化困境。为此,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哲学基础构建、公共理性选择和共识提炼等方面整合多元文化,为制度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13,(15):26-30
2013年3月23-24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的以"中国现代化:道理与前景"为主旨的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上,中国道路的内涵和发展前景成为讨论的中心话题,而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凸显的经济与政治文化发展不均衡现象尤其引发学者热议,在此采撷若干观点,以飨读者。——有学者认为,中国崛起遭遇到价值观或曰意识形态的困境,中国软实力影响微乎其微,是一种不包含道德或规范意义的崛起。中国崛起不包含特别的道德意义柯白(美国美中贸易委员会前主席):中国的飞速发展及其不断扩大的全球影响让许多学者和决策者都难以理解。中国对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网络"微文化"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全面渗透,政府管理环境与内容也随之改变。在这一时期,优化政府管理方式、提升行政效能,已经关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文章以此为视角,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对网络"微文化"建设中政府管理效应与创新机制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建议政府推动管理创新,对网络"微文化"进行合理有度的管理,使之朝着积极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一、文献评述进入21世纪之后,有关网络文化和政府管理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