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草根干部",是指原本属于基层民众,完全没有从政背景,通过公务员公开招录考试进入国家干部队伍的群体。他们普遍是成长经历单一,从家庭到学校,就直接进入行政岗位;他们家庭条件欠缺,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他们从政资源贫瘠,社会关系都处在平民阶层。单从这些因素来看,"草根干部"的确没有从政的优势。但是,这些干部既然来自"草根"阶层,自然在血液里流淌着"草根精神",只要运用好这种"草根精神",其从政之路就可能会别开生面、别有洞天。当然,  相似文献   

2.
<正>在如今公开透明的公务员招录背景下,一些家庭条件欠佳、成长经历单一以及从政资源匮乏的大学毕业生有机会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这一群体往往被社会大众视为"草根公务员"。而后随着工作经历日益丰富、工作经验不断积累,这一群体中的一些人又极有可能获得提拔,进而成长为社会大众眼中的"草根干部"。对"草根干部"既要以正向激励鼓励其保持行为优势,又要用恰当的负向激励杜绝其心理劣势的产生。一、"草根干部"现状:基数大且  相似文献   

3.
正——9月1日,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登名为《关注领导干部生活状态》一文,开篇即提出:"‘一边是工作上的废寝忘食,一边是生活上的贪污腐化’,这是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落马干部‘双面人生’的真实写照"。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态的工作节奏和方式,以及异地任职的经历,易使干部逐渐脱离正常家庭生活轨道,走上腐败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很多年轻人进入干部队伍中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或因来自农村或城市家庭,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持,甚至家庭较为贫困,或因没有从政环境的熏染等因素,在与其他人的竞争中往往会暂时处于劣势,这些人即所谓的"草根干部"。这类干部如何尽快冲破其初时的成长困境,充分发挥其后发优势,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一、"草根干部"的成长困境(一)眼界之困"草根干部"往往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工作能力的青年干部,他们长期扎根在基层,虽能体会到民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的"草根",特指出身寒微之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草根"通过公平竞争跻身干部行列,实现了身份进阶。但是"草根"的根本属性没有改变,与生俱来的资源禀赋、性格心理等既有优势,也有局限。"草根干部"如何克服局限、发挥优势,值得思考和研究。一、"草根干部"心理弱势的成因及表现个人的气质、秉性,总是可以从他所处的大时代和大环境之中找到形成原因。分析"草根干部"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刘建 《领导文萃》2014,(22):1-1
<正>有干部认为,对于贪腐官员的不法利益坚决要"破",与此同时要做到干部利益"破"与"立"相辅相成,维护干部的合法利益。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在"干部利益的‘破’与‘立’相辅相成,在您看来接下来最应做好哪方面的工作?"这一问题中,受访者认为,首先要"总结反腐经验,建立起一套完善、持久、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得票率为86.8%。当前,反腐正处于治标阶段,治标的目的是为了给治本赢得时间。不可否认,导致当前严峻腐败形势的原因,不仅仅是官员个人的素质和道德问题,我们没有建成一整套使官员不敢贪、不能贪、不愿贪的体制机制才是根源。只有建立起严密的权力制约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为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不同层面的公务员招录考试进入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中,并且以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岗位上获得了认可和肯定。在这些青年干部中,有一部分人因家庭条件、成长环境、经济状况、从政资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岗位竞争、职位晋升等方面,暂时处于不利位置。这些从政基础薄弱、从政资源贫瘠、家庭背景不佳、经济条件不好的青年干部,可以称为"草根型"青年干部。"草根型"青年干部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克  相似文献   

8.
领导论丛     
<正>辨德容易陷入的三个误区郝玉豹误区一:以才能掩盖德。现实中,很多人评价一个干部的重要标准是才能,没有致命缺点而成绩突出的干部往往被认为是"完人",但他们确实存在的小缺点、小错误由于没有被及时发现、提醒,极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才能的掩盖下发生质的变化。从落马官员被披露的信息中不难发现,很多干部其实早在从政不久就存在问题了,其之所以能屡屡被"带病提拔",与德被才能  相似文献   

9.
草根干部是对普通平民百姓出身的干部的一个形象比喻。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变化较快的环境下,草根干部的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草根干部容易出现自信不足、信仰缺失、知识不足的成长困境。鉴于此,草根干部要从培育强大的心理素质、坚守信仰甘做"樵夫"、善于学习以消解本领恐慌等方面寻找突破困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张立新 《领导之友》2014,(12):19-20
正中央巡视组今年第二轮巡视后明确指出,广西、四川、江苏、河北存在官场"圈子文化"。如四川,被指出"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一些领导干部一度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广西,"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  相似文献   

11.
正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实践,从基层到中央部委,各地、各级都有为数众多的官员"落马",尤其是在查处省部级高官(俗称打"老虎")方面的全面突破,已真正体现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初提出的"‘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思路。笔者认为,从党的十八大至今,中央在打"老虎"方面已呈现如下十大新动向:一、从被打"老虎"数量看,与前五年相比呈暴增态势。十八大召开至今,仅仅过去不到两年时间,即已查处省部级(含)以上官员48名,远超过十七大召开  相似文献   

12.
陈新中 《领导科学》2012,(22):16-17
任何一项制度政策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必有其消极的一面。在具体操作实践中,"空降"干部工作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一定的非议。2010年5月26日"人民网"的《今日话题》栏目就对"空降干部缘何受埋怨"开展了专题讨论,其中"县级向中央看齐搞‘空降’,基层干部晋升空间被挤掉"、"‘空降’领导有满腹才学,却无实战之  相似文献   

13.
<正>"草根型"青年干部大多是通过公务员招考或转调而实现身份转变的,往往政治资源匮乏、从政经验不足,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存在一些心理弱势,从而面临某种成长瓶颈。笔者根据调研了解到的"草根型"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从场域、机制和角色框架来分析"草根型"青年干部心理弱势的成因,通过成长场域构建、成长机制优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是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工作的,要时刻想着有无数双眼盯着自己,一言一行都不能有丝毫闪失,不能出任何差错。”一位领导干部的从政心得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为广大基层干部尤其是"草根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一、"草根干部"及其主要特点"草根干部"指的是那些出身于普通家庭,没有政治资源和经济基础做后盾,仅通过公开招选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这类群体是干部队伍的大多数,代表着一般干部的成长共性。梳理"草根干部"的发展特点和心理轨迹,对于研究"草根  相似文献   

16.
闵杰 《领导文萃》2012,(14):72-75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戴焰军教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何将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制度化、规范化是一项新的挑战,"应该避免对‘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机械化理解,导致在干部年龄问题上的‘一刀切’和盲目跟风"。中组部肯定破格选人从2011年起到2012年上半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在这一时期,随着一批年轻干部尤其是"80后"干部的迅速上位,社会舆论对破格提拔的关注和争议也在持续升温。这种关注在今年年初的"焦三牛"事件上达到了最高点。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基层干部通过选拔脱颖而出,陆续进入省市机关工作。这一干部选拔任用的新机制,有利于那些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兢兢业业干实事的"草根干部"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国家政策在基层贯彻执行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由于"草根干部"的"草根性",他们在新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角色转换时常常面临诸多的不适应,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热情。因此,有必要对调至省市机关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中央在试点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与此同时,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河南召开。会上,漯河市新近建成开通的集文字、图片、视频为一体,互联互动、共建共享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合’是重点、‘学’是手段、‘用’是目的"的漯河经验得到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闵杰 《领导文萃》2014,(14):67-70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落马官员的"忏悔书"见诸媒体报端。和官员风光在任时的各种讲话相比,这些坦白内心的"忏悔书"往往更吸引公众眼球。"资本家已经捞了一把,现在轮到我了"对商人和企业家的"羡慕妒忌恨"是很多官员走上贪腐之路的心理根源。"看到老板一个个大把大把地捞钱,潇潇洒洒生活,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吃亏了,产生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念头。"安徽省委原副书记王昭耀落马后自述。  相似文献   

20.
“推行‘一线为民工作法’目的就是让干部‘能服务、愿服务、想服务’。现在驻点干部很自然地走进群众中,习惯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服务群众已经‘习惯成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