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部考察失真是当前干部选用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所挑选的许多对象不是最合适、最优化的干部人选,所了解的许多情况不是最真实、最全面的干部情况,干部考察无疑成了"哈哈镜",难以准确识别干部.而考察失真表现在后果上,就是被选用的干部或工作平庸,或素质低下,或腐化堕落,难以完成预期工作目标或出现不应有的工作失误.同时,部分优秀干部不能脱颖而出,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群众对党和政府也会产生失望和不信任的情绪.那么,干部考察失真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相似文献   

2.
政治标准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位标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必须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考察对象的政治素质做出系统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广东省佛山市A局党组基于合规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创建了"三问三评一公开"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考察阶段向考察对象所在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普通党员以及家人亲朋"问",由党支部会议对考察对象的政治忠诚、担当有为和廉洁作风"评"并将评价结果"公开",以此来评价考察对象的政治素质。"三问三评一公开"机制是加强党支部在干部考察中的政治素质评价功能的制度创新,不仅积极营造了干部选拔任用的良好政治生态,而且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注重从平时表现中了解干部,是我们党一贯的干部政策,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强调指出:“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新中国成立后,专门建立了针对干部日常表现的鉴定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进一步规范干部考察工作,实行了换届、届中、专项、年度等考察方法。对干部进行经常性考察,注重从平时表现中了解干部,是做好干部考察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考察了解干部的…  相似文献   

4.
博远 《领导科学》2020,(5):77-78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并注意重大关头、关键时刻。"结合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谈谈你对习总书记论断的理解和认识。测评要素:担当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分参考:(1)能深刻理解习总书记关于在严峻斗争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精神。一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认识和评价一个干部,不仅要看他怎么说,更要看他怎么做;不仅要看他平时的言行,更要看他关键时刻的表现。"二是实践出真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相对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基层党务干部与人民群众联系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基层党务干部的形象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认知与了解,也影响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否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因此,要把基层党务干部作为联系服务群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少数"抓好,确保党长期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  相似文献   

6.
正选好用好干部历来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干部考察是了解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不能敏锐地捕捉所需信息、不能对一些"只言片语"刨根问底,干部考察工作就难免会出现失真、失准情况。近年来,我区在干部考察访谈中引入"E"型深度访  相似文献   

7.
谈话是考察干部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是组织获取信息、了解干部的主要渠道.谈话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干部考察效果和考察结果的准确性.当前,由于受谈话范围、谈话手段以及"老好人"、"怕报复"、"怕担责"等心理的影响,一些谈话对象在介绍有关情况时,或是欲说又止,或是露头藏尾,或是闪烁其词,但往往就是这样最关键的一两句话,却隐藏着最有价值的信息,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肺腑之言、忠正之说,更能反映干部客观、真实的情况.只有注意捕捉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善于解析其言外之意,才能更好地考实评准干部.从考察实践看,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今年基层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组织部门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具体、抓深入、抓实在、抓到位,重中之重是要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组织系统干部、窗口一线党员三个"关键群体"的作用。首先,党员领导干部要"善领"。连云区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进村社一线听呼声、解民困,进企业一线听诉求、解难题,进项目一线听建议、解瓶颈,进窗口一线听评价、解梗阻,进景区一线听口碑、解矛盾,带头改进作风、带头强化执行、带头优化服务、带头严格要求,引导和带动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其次,组织系统干部要"善思"。连云区开展"亮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干部考察反馈制度作为干部工作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在各地推行,这使得考察变原来的"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有利于考察对象认识并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改进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地方往往把考察反馈谈话与干部任前谈话结合起来一并进行,对干部赴任提希望和要求较多,而对考察结果反馈较少,考察结果的应用效果不明显.这样做的结果是,考察对象不了解组织和群众对自己的评价情况,特别是对自身存在的不足看不清楚,一些干部在被提任若干年后原有缺点仍未改正,这不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疫情防控中"痕迹主义"主要表现为唯形不唯实的形式主义,唯上不唯下的官僚主义,唯"痕"不唯真的主观主义,唯私不唯公的利己主义。杜绝疫情防控中的"痕迹主义",要提高政治站位,创新工作方法,整治"填表抗疫",在抗疫斗争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  相似文献   

11.
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和识别干部,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再次强调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区县一级党委组织部门,对每一个班子、每一名干部摸清"底"、把准"脉"、画好"像",并向常委会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用人建议,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核心职责和根本使命:然而,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评工作并非简单的"走马观花",其中包含着对有关考察对象德才表现相关情况的收集、汇总、整理、统计、分析、运用及反馈等一系列运作环节,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信息工程,并且信息本身具有客观无限的性质,考评主体在获取信息时必须做出有限选择,在保障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考评效率,优化考评效用,寻求质与量之间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2.
干部考察是了解干部情况的重要途径,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十分重视干部考察工作.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指出,干部考核要能像X光机那样快速准确地了解评价干部.他对干部考核考察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干部考察工作目前还存在一些令人不够满意的地方,考察失实失真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正常开展.那么,当前干部考察工作中到底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如何造出把干部认识清、考察准、考察透的"X光机"呢?  相似文献   

13.
<正>完善政治考察方式,力求"精"。一要不断提升精准性,从实事、实情、实绩中观察识别干部,精确掌握干部的政治表现。二要始终坚持经常性,对干部的政治素质进行常态化分析研判。三要着力增强全面性,遵循一时表现与一贯行为、共性标准与个性要求、正向评议与反向测评相结合的原则,为干部政治素质精准"画像"。明确政治考察标准,力求"细"。一要细化考察  相似文献   

14.
正严把"上"的"入口关",让"上"的干部能服众。坚持把干部能上能下与调整考察导向结合起来,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推行多维度、差异化考察。要探索实施干部业绩全程纪实,提升考核考察的科学性、准确度,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干部,让考核真正考准、考实、考出优劣,切实把好干部"上"的关口,让"上"的干部能服众。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按:选好干部,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保证干部选拔工作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把好"纪检关"非常重要和必要。从近来查办的一些大案要案来看,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要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考察办法,把干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政德表现等有关情况作为考察工作的重点,充分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广泛收集群众的反映。既要考察干部的"工作圈",又要考察干部的"生活圈"。当然,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提名的公开透明"、"一把  相似文献   

16.
以个人好恶评价干部、以亲疏远近推荐干部、以推荐结果亲近干部等现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干部选任工作,组织部门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解决。一是把选人重点从"一时"转到"平时"。要注重强化干部的经常性考察,既看现在,又看过去;既看一时一事,又看一贯表现。要通过年度考核、述职述廉、参加民主生活会、与干部谈话、巡视工作以及重大事件跟踪了解干部,完善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干部选拔考察中,传统的谈话式考察方法存在"表演效应",导致干部评价结果不客观不科学。基于戈夫曼自我呈现理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评价路径是:通过搭建表演脚手架,创设表演环境;分析观察要点,明确评价标准要求;"训练在线测评+训中个人发展+训后诊断评价"多阶段、"拓展训练+情景模拟+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多维度、"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组织评价、培训机构评价"多视角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健全干部管理机制,深入了解干部情况,完善谈心谈话制度。作为一名基层组织部长,我始终注意摆正"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的特殊身份,坚持走出"不管资金和项  相似文献   

19.
杨柏荣 《领导科学》2006,(15):38-39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具有健康的心理状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履行职责、应对竞争、提高工作水平的前提。在以往的干部考察中,组织部门往往偏重于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的情况,基本忽视了心理素质这个重要因素。如有的干部自我封闭严重,有的干部守摊思想严重,有的干部冲动鲁莽,有的干部自私虚荣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在干部的考察材料中难以见到,不利于对干部的全面了解。那么,如何考察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呢?一、明确考察内容,把握心理素质的考察标准。考察基层领导干部心理素质,应着眼于基层领导干部平常在工作、生活中表露…  相似文献   

20.
干部考察评价工作是一门科学。干部考察评价的客体是人,而人是所有的考察客体中最具复杂性和非稳定性因素的对象,因此,考察主体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加快建立干部考察评价主体专业化机制提高考察主体的专业化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干部考察评价主体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干部考察评价主体的专业化,是指通过建立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干部考察评价机构和干部考察评价队伍,使干部考察评价主体更具专业性、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干部考察评价的主体是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意味着组织部门就是惟一的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