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质过剩感是员工认为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高于工作所需而产生的一种不匹配和不平衡的主观感知,这样的感知越强,员工的消极情绪会越强,从而减少有利于他人和组织成功的组织公民行为。企业应该对员工资质过剩感加以关注,通过避免招聘资质过剩者、增强工作任务的挑战性和多样性、给予员工充分授权等减少员工资质过剩感的产生,同时积极疏导员工消极情绪并对组织公民行为进行奖励,以避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减少。  相似文献   

2.
资质过剩对于组织来说并不一定是有利的,其负面影响会使得员工工作满意度降低,削弱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实证研究表明,资质过剩通过情绪路径与组织公民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情绪调节起着重要作用。认知重评策略负向调节资质过剩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表达抑制策略正向调节资质过剩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基于此,领导者应引导资质过剩员工采取科学的情绪管理策略,更多采取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转变认知问题的态度与视角;应消除资质过剩员工的消极情绪,激励其形成积极情绪,强化其组织公民行为的内驱动力;应将情绪管理与组织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资质过剩员工将组织公民行为作为其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实现个体与组织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消极情绪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远未达成共识, 本文采取权变的观点, 将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引入到消极情绪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分析框架内, 以472名高新技术企业员工为对象的调查研究显示: (1) 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 消极情绪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2) 无论是组织认同, 还是职业认同, 都增强了消极情绪对员工创造力的负面影响.即高度认同自己的组织或职业的员工, 在消极情绪体验下, 更倾向于减少创新行为表现. (3) 组织认同与职业认同的交互作用对消极情绪和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也具有调节作用, 在“双高” (高组织认同高职业认同) 条件下, 消极情绪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两种“一高一低”条件下, 消极情绪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不显著;而在“双低”条件下, 消极情绪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将引入组织认同、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 有助于厘清消极情绪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 增加理论模型的解释力, 为员工创新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在组织的成长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明显的群体分化现象。其中,一小部分人长久占有组织的管理权力,在组织的各项事务发展中都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这一群体往往被视为组织的主流群体或核心群体。而另外一部分人在组织内部未被重视甚至被忽略,对组织发展的影响较弱。相对于主流群体而言,这一群体明显被边缘化了。边缘化是指员工个体被组织或团队其他成员孤立、排斥,感到自身虽是该组织的法定成员但又游离于  相似文献   

5.
在团队分工合作中,员工往往只将自我所在的内群视为具有利益一致性的共同体,对内群以外的其他团队群体则视为外群。内群中的行为更容易协调一致,内群与外群间的互动合作却不免充斥猜忌、防范和打压,导致组织整体发展的矛盾。群际领导的关键在于消解员工的偏差性自我身份定位,通过语言疏通、行为引导作用于个体认知,使其重塑自我在组织中的身份定位,继而改变态度、行为,与其他群体主动建立认同关系、采取合作行为。领导者的作用重心则应置于对员工心理、情绪波动的科学掌握和及时疏导,以及对自身领导艺术的强化。具体而言,可构建个体心态量表,测量员工心态波幅;遵循及时原则,强化组织认同,消除员工信任缺失的风险诱因;重视个体情绪疏导,促进群体心态良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管理者与一般员工的消极情绪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组织中的情绪管理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组织中的消极情绪,不仅降低士气,还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人思维变窄,限制人们执行日常工作活动的能力,从而可能影响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我国在职人士工作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得分较高.这使得关于组织中消极情绪问题的研究在我国现阶段的组织管理中具有高度现实性和紧迫性.有鉴于此,本文以组织中的消极情绪为研究对象,对比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消极情绪强度上的差异、消极情绪来源的不同,分析了管理者消极情绪、消极情绪来源、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希望研究有助于将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组织消极情绪管理.  相似文献   

7.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那些员工主动自发从事对组织有利的行为,而员工对组织公平的认知会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产生,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了一个以员工个体属性为控制变量,组织公平为自变量,组织公民行为作因变量的研究框架。研究组织公平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从新的角度为提高群体的协作、自主和认同程度,提高群体效能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情感事件理论和情绪认知评价理论,通过对56家企业332位员工的有效问卷调研,考察了辱虐管理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以及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和乐观解释风格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辱虐管理对消极情绪、离职倾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消极情绪中介了辱虐管理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乐观解释风格调节了辱虐管理通过消极情绪影响离职倾向的作用,即员工乐观解释风格越高,消极情绪所带来的影响越弱,离职倾向也会因此降低。  相似文献   

9.
<正>组织气候理论阐述了组织环境是员工心理感知和行为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员工对组织环境的感知和态度差异性较大,员工会结合自身认知水平和价值观理念对组织环境进行剖析和解读,环境差异对心理感知变化的影响是组织气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政治情境是单位体制常见的一种组织气候,独特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我国独有的政治和文化格局,深远地影响着对政治权力有特殊理解的体制内人员。员工会对组织内部的政治行为产生感知并影响行为选择,而犬儒主义正  相似文献   

10.
压力传导机制可促使员工正确高效地完成任务,激发员工工作的挑战性和兴奋感,提升员工实现责任目标的能力,增强员工面对工作挑战的自信,塑造员工积极担责的工作态度;但同时也会使员工急功近利和贪功冒进,产生懈怠工作的消极情绪,扰乱员工高质高效的工作部署,使员工失去自我挑战的勇气,不敢担责和推卸责任。因此,领导者要学会辨别员工的抗压能力,采取差别化领导管理模式,设计压力分流的工作程序,做到信任员工和善用授权,推广情绪和意识管理培训。  相似文献   

11.
当前,年龄歧视已成为普遍性问题,对社会与组织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但这种影响具有异质性,首先在不同年龄段表现为U形曲线,年龄歧视的程度依次为老龄员工年轻员工中年员工;其次对不同性质的行为影响存在差异性,具体表现为通过情感路径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通过认知路径正向影响员工退缩行为。面对年龄歧视及其产生的负行为,应从制度和情感两个方面加以治理,制定专业性法律法规,加强管理与激励机制建设,强化与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增加其创新行为,减少其退缩行为。  相似文献   

12.
工作重塑是组织成员能动地重构工作任务、关系边界的积极行为。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描述,组织情境中存在着工作重塑传导效应,即领导者工作重塑对员工工作重塑产生影响,特别是授权型领导风格能够正向强化领导者工作重塑对员工工作重塑的积极效应。基于这种工作重塑传导机制,领导者一方面要重视自身工作重塑,为员工工作重塑起到榜样与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根据组织愿景对员工工作重塑实施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3.
组织扁平化与传统的科层制有许多不同之处。组织扁平化在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也推动了员工关系的转变,需要进行员工关系重构。自我领导理论为员工关系重构提供了良好的视角与策略。在这一理论视角下,员工关系重构需要员工、领导、组织三位一体。组织应引导员工树立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个人目标,加强员工培训;领导应通过自我领导模式构建、行为强化、文化塑造等方式,提升员工自我领导能力;员工应积极运用自我领导策略,积极实施自我领导,全面提升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主流群体"指的是组织中居于主导或中心地位的一部分人群,他们的决策和行为将直接左右整个组织的运转,是组织存续、发展的主导力量。对于组织领导者而言,能否得到主流群体的认同将直接影响其领导行为实施的效率和效果。如何实现对组织中主流群体的有效引导,已成为影响组织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清晰地了解主流群体形成的基础和一般机制,在此基础上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引导,使主流群体更好地服务于组织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5.
何以提升员工问题解决能力是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一个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自我调节理论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从支持性学习环境的视角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批判性思维如何影响员工问题解决能力进行了全新的洞察和剖析。多时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性自我效能在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间充当部分中介作用角色;支持性学习环境对创新性自我效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分别产生直接影响作用;支持性学习环境在创新性自我效能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支持性学习环境调节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并以创新性自我效能为中介。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批判性思维作用于员工问题解决能力的中介机制认知,丰富了支持性学习环境的作用效力范围研究,也为从个体认知视角提升员工问题解决能力提供了新颖的思路以及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孙玲 《领导科学》2023,(3):64-67
伦理型领导更强调员工因出于对社会的超强责任感而甘愿承担创新风险,自发地做出建设性努力。伦理型领导通过言传身教和净化组织氛围对员工的社会认知、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进行引导,发挥“定心丸”效应,提升员工“应担责”意愿,强化职业召唤力,助力员工形成更正确、全面的价值观,在工作中表现出更积极的工作态度与更高的工作承诺。具体到管理过程中,即要求领导者持续提升自身道德品行,持续强化员工建设性责任知觉,持续提高职业召唤力,积极营造“吃亏”文化。  相似文献   

17.
刘军  王未  吴维库 《管理学报》2013,10(2):199-205
在对6家制造型企业的283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辱虐管理行为之所以会引起员工的反抗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辱虐管理会导致员工的组织自尊丧失,继而产生破坏性心理自卫效应。此外,员工个体的恶意归因倾向也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影响到员工对于上级主管行为的理解,也影响到自身的心理认知。  相似文献   

18.
组织中的娇气员工主要有满腹牢骚、逃避责任、暴躁易怒、固执己见和抗压力差五种典型表现。对此,领导者应有针对性地强化管理。可采取的管理手段有合理分配任务,打造发展愿景;明确岗位责任,精准落实责任;开展谈心谈话,培育组织意识;开拓沟通渠道,加强交流互动;组织员工培训,强化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突出企业员工的主体作用应着重打通三种路径,以换位思考打通员工主体作用发挥的认知路径,以价值实现打通员工主体作用发挥的实践路径,以制度建设打通员工主体作用发挥的强化路径,激发员工自身能量,实现企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员工的心理困惑既表现为职场调适能力差、工作目标与经验不足产生冲突,也反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佳。化解新生代员工心理之困要强化心理调适,建立员工实践能力培育机制,营造组织合作共赢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