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欺,是世上最简单的事,但往往也是最宝贵的.何谓不欺?不欺即是诚实,诚实地面对他人,诚实地面对自己,不欺人,不自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总结古往今来的成功之道,曾经感慨地说:"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欺"不仅是古代诸多文人、士大夫最为推崇的道德操守,也是为政者最为...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人民群众对为官不为者最直接的评判。何谓为官不为?就是指领导干部消极对待职责的思想状态,以及不履行工作职责,不作为、慢作为、不敢作为,从而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说白了,为官不为者就是患上了官场综合征,包括缺乏理想信念的"软骨症"、从严治党下的"焦虑症"、保守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26岁中举及第而入仕途,64岁病逝在到任颖州(今河南阜阳一带)知府途中。为官38年,因其才能卓著和政绩显赫,3次得到朝廷重用,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又因屡屡被奸臣所谗而4次遭贬,其间几起几落,均能泰然处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在人后,忧在人先。其为官追求与情操千  相似文献   

4.
<正>《争臣论》是韩愈有感于贤士阳城被荐为谏官五年,每日饮酒,为官不为,未尝言事而作。韩愈严正地指出:"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如辞官不做。作者站在儒家积极"用世"的立场上提出,有道之士"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兼济天下",而且更进一步指出谏官应敢言直谏,不顾个人安危:"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相对于儒家的为官当为伦理,作为党的干部,更应该修炼和践履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发奋有为的从政之德。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为官不干事现象在某些地方、某些干部身上非常严重地存在着。在这些干部任职的辖区内,面对一些复杂矛盾,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解决问题会触及哪些人的利益,怕得罪人丢选票而不敢"轻举妄动";面对关系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他们犹豫不决,不敢拍板,怕拍错板会影响进步;面对常规工作,他们能推则推、能躲则躲,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事就易出事。他们的"聪明"经验是: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结果导致一个地方或一个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严管干部日益成为干部工作新常态。但是,极个别干部"钱不敢收了,事也不办了";少数干部高唱"为官不易"论调,过一天算一天;还有的干部抱着"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心态,遇到问题绕道走。这些问题的存在,危害无疑是巨大的。察其思路,有四项举措可供采用。  相似文献   

7.
日前,偶翻旧书,再读范仲淹先生的《岳阳楼记》,仿佛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又一次的洗礼,感触颇深。范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令人敬佩。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被贬为岳阳知州的滕子京主持重修了岳阳楼,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显,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喜”,便请好友范仲淹写一篇楼记。当时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因革新政治,触动了保守派大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邓州。他不因自己的处境而戚戚自伤,欣然命笔,借楼写湖,凭湖抒怀,感物思情,忧国忧民,一挥而就,写成一篇气势宏伟、恣肆淋漓、情景交融、富有哲理、流传千古的雄文《…  相似文献   

8.
正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文学上颇有成就,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后人赞扬他是很会做官的好官,其从政智慧很值得后人借鉴。一、坚持正道并从容应对官场失意的人生低谷欧阳修主要生活在宋仁宗时期,23岁考中进士,之后在朝为官。庆历新政(范仲淹变法)时期,历任右正言、  相似文献   

9.
正为官者,国之栋梁,人民公仆。栋梁之材,肩负国之重任,塑造国之重器;人民公仆,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这些责任与担当本应是为官者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然而,一些为官不为者眼中没有百姓民生,心中没有国之担当,是非面前不表态,事务面前不敢上,失误面前不担责,歪风面前不敢斗,为官不为的行为失了自己的责,冷了政府的场,最终凉了百姓的心。一、是非面前不表态当前,我国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  相似文献   

10.
正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为官一生力求言行一致,以浩然之气行于天地之间,体现了一代达官鸿儒以天下为己任、死而后已的至高追求。一、为文向上有生气宋初承袭晚唐五代陋习颇多,士大夫少有气节。为变革求新,范仲淹根据宋朝重视文官治国的传统,以文风改变士风,思考和行动良多。  相似文献   

11.
<正>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干部工作的难点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作出了制度性规范。"能上能下"两者不可偏废,"能下"执行不到位,"能上"必然要打折扣。只有"下"成了常态,"上"才能真正有状态。"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制度机制,"能上"不能下,导致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问题屡禁  相似文献   

12.
<正>为官从政者,有个好心态非常重要。中国古代历史上不乏能保持为官好心态的可鉴之人。唐末五代的冯道,虽因先后效力四个朝代、十位皇帝而在古代士大夫中饱受争议,但在从政心态方面不失为一个值得学习的典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能做到随遇而安但不随波逐流,锐意进取、积极有为。正如其诗句所言,"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一、冯道其人:"能屈身以安人,如诸佛菩萨行"冯道,于黄巢之乱期间的公元882年,出生于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曾把李鸿章与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字荫甫)作比较,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拼命"二字把李鸿热衷官场、醉心仕宦的面目刻画得极为贴切。李鸿章官居极品、位极人臣,历几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曾把李鸿章与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字荫甫)作比较,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拼命"二字把李鸿热衷官场、醉心仕宦的面目刻画得极为贴切。李鸿章官居极品、位极人臣,历几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4,(36):F0004-F0004
正针对南昌市部分机关单位存在的"门好进、脸好看、不办事"和党员干部不敢担当等问题,从9月起至12月,南昌市开展"为官不为"、"为政不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并制定下发《南昌市国家工作人员"为官不为"、"为政不廉"行为问责暂行办法》。【整治】决策失误等11种情况要问责,出现问题要"减编"《办法》规定,对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11种违反干部作风建设规定的问题要给予问责。问责方式包括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辞职、免职和辞退等。  相似文献   

16.
郭法杰 《领导科学》2012,(27):38-40
"不背弃信仰,不脱离群众,不贪爱外财,不慕图虚名,不结交糜俗,不伙投恶党,不听信妄言,不记怨私仇,不招揽烦事,不以公谢私"——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尹晋华同志刊发于《领导科学》2012年3月下旬刊《为官者应做到"十不"》的文章直指为官之弊,着眼长远,深入浅出,内涵丰富,心存兴党爱民之忧患,胸怀生生不息之信念,内蕴殷切真挚之情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风廉政教育课做人如何?为官如何?处事如何?心存真善美,虚怀若山谷,淡泊明远志,风清不染尘.  相似文献   

17.
《领导文萃》2010,(17):126-126
<正>问题231:有人说:"为官之路有三条:关系路,作假路,苦熬路。"请实话实说,你打算走哪条路?为什么?参考答案:(1)这三条路都不是积极、正确的为官之道。(2)作假,害国害民,  相似文献   

18.
"要先做人后做‘官’;要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去做事;不要再把‘学习不够’当犯错的万能借口……"1月5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做造福人民的开拓者》的讲话,精辟地论述了领导干部的为人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9.
领导形象     
<正>我的一个老领导,前不久调离了岗位。在与老领导相处的十多年里,我一直大气不敢喘,小心翼翼地为他服务,像孩子一样为他"尽孝"。在老领导走后的一天里,我们一行十多人,坐在一家小酒馆里喝酒。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要下功夫把干部的问责、惩处制度抓好,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正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要求的重要举措。《规定》全文共19条,明确提出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