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邻避风险治理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新难题。邻避冲突的根源在于邻避设施所致的风险分配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反映出传统的单向度管制型行政模式的失灵。在价值多元的社会,面对多元的利益诉求,政府垄断决策、压制抗争的治理方式已呈现应对无力的困局,亟须转变治理模式,革新治理手段,以回应失衡的利益结构。协商民主理论主张不同主体之间通过平等的对话、协商和参与,达成共识,实现利益平衡,为邻避冲突治理提供一个理想图景。赋予协商过程以规范性,使平等协商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程序,优化行政决策模式,完善利益平衡机制,由单维管制治理模式迈向多元协商共治模式,是缓解邻避矛盾、缓释邻避冲突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问题的日益严峻,邻避类公共设施在各地非建不可,但政府现有决策模式经常触发邻避风险,造成邻避冲突。以H县拟建垃圾焚烧发电厂而引发群体性事件为个案,深入分析邻避风险生成中的政府决策诱因,提出实现邻避风险源头治理的政策建议:再造邻避项目决策程序,推进开放决策,加强风险沟通,建立邻避设施补偿机制,注重舆论造势与引导,创新邻避项目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邻避冲突除了民众与政府二元主体,还存在着地方政府之间、领导干部之间的冲突。领导干部之间的邻避冲突从本质上来说是领导干部避责的表现,是针对收益与责任不对等的一种对抗。在以领导干部为主体的邻避冲突情境下,冲突时间往往是在邻避项目决策与建设之前,非激进的温和拖延手段是领导干部常用的冲突方式。应积极化解领导干部之间的邻避冲突,促进各方利益平衡。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共项目选址要兼顾各方,避免产生冲突;领导干部应提升责任意识,积极解决矛盾;上级政府要完善政治权力运行机制,强化利益补偿。  相似文献   

4.
公众对邻避风险的认知受其知识状况、邻避风险特性、伪科学谣言、媒体传播状况、政府信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公众对邻避风险的认知与实际风险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及对应的风险行为选择是邻避冲突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基于重构风险认知的途径,从强化科普教育宣传、提升政府公信力、完善邻避决策的公众参与、发挥媒体积极作用等方面综合施策,以消减公众风险认知偏差,有助于更好治理邻避冲突事件。  相似文献   

5.
发展核电项目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是核电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核电项目引发的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具有风险认知的"心理台风眼效应"、冲突的非直接利益性和风险的窗口期效应三个特征。可从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风险沟通机制和构建信息公开机制方面入手,预防和治理由核电项目引发的邻避型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6.
在邻避运动的视角下,我们会发现当前社区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现实条件已发生巨大变化,社区共同体在转型和重构的过程中,其形态和行动机制呈现出新的特征,因此,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基于对新的社区共同体的认识,更新社区治理理念、革新社区治理体制,进而更为有效地应对邻避运动,化解邻避冲突。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背景衍生出多元化的个体理性,公共理性和普遍共识的缺乏内生于政府的合法性危机,这造成了社会个体之间仅靠利益维系的脆弱关系。邻避冲突反映了社会个体缺乏运用公共理性参与公共生活的问题,暴露出兼顾个人利益维护和公共利益分享的个体理性算计逻辑,对社会稳定发展带来强烈的溢出损害效应,强化了社会整体性疏离。应针对个体理性的脆弱性做出正面反馈和回应,以公意为基础重塑公共理性,加强公众在公共领域的参与、批判、争辩、讨论,在私利与公利的均衡与共融中探求解决邻避事件更广阔的行动空间。  相似文献   

8.
邻避冲突是民众与政府认知分歧和行为不合作的一种外化表现。主体差异、价值冲突、认知模式、利益分配等因素对民众与政府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分歧—对立—共识"体现了主体认知变化和双重建构的过程。摆脱邻避冲突的困境,推动主体从认知分歧向共识转变,需要推动主体价值观念变化、政府与民众之间双向信息沟通以及决策过程改变。  相似文献   

9.
邻避设施因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兴建,其选址又因毗邻民众反对抗争事件的发生而受阻.邻避设施选址体现了空间规划属性,因此可在空间理论中探讨.从空间正义视角来看,邻避选址困境是因未平衡和兼顾各主体利益而造成空间分配正义失衡、未保证利益相关者参与而造成空间过程正义失衡所致.所以,空间正义视角下的邻避设施选址要从对相关利益群体进行多样化的补偿来实现空间利益分配正义,从具体规定公众对邻避设施选址决策的参与程度、参与阶段、参与方式等操作性内容来实现空间过程正义这两个层面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单位治理能力提升,参与治理的主体愈发丰富和多元,而不同主体间的价值诉求和根本利益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极易引发对立和冲突。单位治理主体多元化出现利益诉求表达差异化、决策参与主体多样化、决策协商周期延长化等实践特征。科学化解多治理主体间的价值冲突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价值认同是达成治理愿景的思想基础,利益一致是调动主体参与的根本动力,利益整合是推进治理实施的重要保障。针对不同治理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价值对立,应善于运用大局视野评估各方利益诉求,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全面监控利益冲突,多措并举科学化解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1.
<正>一、"邻避"冲突事件及其政策影响公共问题无小事,上升到政策问题的公共问题更是与公民利益息息相关。近几年,环境污染型"邻避"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这些矛盾和冲突基本上表现为化工厂、垃圾处理厂、核电站等项目修建过程中因环境的污染、潜在的风险、规避的困难而引发的群体性对抗事件。"邻避"是台湾学者对英文Not In My Back-yard(直译为"别  相似文献   

12.
以2009—2018年中国典型以闹取胜式邻避冲突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及多案例研究方法,建立邻避抗争归因模型。研究表明:心理—偏好逻辑是诱致以闹取胜式抗争的内在驱动力,制度—选择逻辑是导致以闹取胜式抗争的外在推力,资源—工具逻辑赋予了以闹取胜式抗争的决胜条件。由此,破解以闹取胜式邻避抗争需要破除引致邻避问题的心理性障碍,消解内因积弊;破除加剧邻避问题的制度性障碍,排除外因故障;构建良性对话机制,多元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3.
近年,在我国一些地方,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其中尤以邻避类环境冲突事件为主。邻避冲突事件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公众的情绪因素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公众的情绪会受到公众对邻避设施的风险认知、社会信任、从众心理、社交舆论等因素影响,因此,邻避冲突的防治,不仅要重视对公众情绪的引导,还要善于从情绪影响因素入手,对情绪进行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4.
王洪树、张明在《协商合作:多元政治冲突的民主消融方式探索》一文中分析指出,当今世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相关社会利益和阶层日趋分化,多元并存的社会力量都力图通过政治途径来维护和增益自我利益与价值,这就使得政治冲突成为多元民主社会当中的一个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5.
治理模式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和政治发展的重点。在代议制民主疲态渐现和弊端日增的背景下,作为代表性的两大创新形式,参与式治理和协商治理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参与式治理主要强调社会管理者的开放包容和治理主体的多元协同,而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是核心和关键;与之对应,协商治理更强调公民理性参与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基础是平等高效地对话和协商。为了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必须实现参与式治理与协商治理的对接与融合,而解决现实治理困境的关键是既能突破原有制度设计瓶颈,又能协调体制内外各种力量和利益,而网络则是新形势下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6.
缘于部门利益及政出多门等综合因素,我国政策冲突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行政立法主体也制定利于己方而损害整体或他者利益的法律。政策网络尊重彼此利益,从宏观层面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中观层面的地方政府及行政部门关系协调、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的利益相关者及其价值观协调予以剖析,建构分析政策制定、执行过程、政策结果的模型。政策网络兼容性基于整体性治理视野,动态地统合网络结构与行为过程,解析多个政策叠加后产生负面效果的成因,分析行政主体行为、完善治理网络,建构跨地域、跨部门、多层级的各级政府及行政部门、社团对话平台,形成行为理性、彼此尊重、平等协商、达成共识、共谋发展的多元政策兼容网络。  相似文献   

17.
协同治理是地方政府突破"公共事务政府管理"局限,走出政策冲突困境的新思路,既是政策冲突治理的新探索,也是"公共事务公共治理"的现实选择和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治理结构,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协同行动的集体决策机制与政策利益协调机制等途径,多元协同治理政策冲突。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会治理的利益冲突呈现出新特点:利益冲突场域关系交织,非直接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非对抗性冲突占主导。如果多元利益诉求不能得到应有的辨识,不能建立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机制,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得不到互相尊重,围绕利益冲突与利益均衡无法形成价值层面的共识,利益冲突就无法避免。化解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均衡,应当从科学辨识多方利益诉求、建立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机制、增强主体边界意识以及引导主体在价值层面达成共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陈恒  卢巍  杜蕾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4):131-141
随着中国现代城市管理社区制的推行,由公共设施引发的社区冲突逐步凸显,其中,风险集聚类邻避设施成为引发社区冲突的主要诱因。邻避冲突事件演化过程的复杂性和随机扰动要求现有研究不应局限于确定环境下事件的分析,而应在更加真实的不确定环境下对冲突本身展开探讨。鉴于此,本文以演化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引入高斯白噪声随机干扰项,构建风险集聚类邻避冲突事件中营建企业与周边民众两类群体的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对比分析在无政府监管与政府监管情景下群体策略选择行为的随机演化过程,并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发现:(1)无政府监管情景下,当营建企业采取强硬策略收益小于成本,且周边民众采取抗争策略成本大于收益时,(合作,妥协)是其演化均衡策略组合;营建企业与周边民众策略选择演化速度与初始策略选择概率密切相关。(2)政府监管情景下,当政府监管力度大于营建企业采取强硬策略收益与采取合作策略收益之差,且政府监管力度大于周边民众采取抗争策略收益与采取妥协策略收益之差时,(合作,妥协)是其唯一策略演化均衡点;政府监管力度对营建企业策略选择有显着影响,而对周边民众策略选择无显着影响。(3)随机因素对风险集聚类邻避冲突中营建...  相似文献   

20.
以M市P垃圾焚烧项目事件为例,在把握事件发展动态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探讨邻避事件中的风险演化问题。研究发现,邻避事件各风险要素之间并不是环环相扣的链式反应,而是形成了风险叠加效应。在演进前期,主要表现为敏感群体的环境风险放大;在演进中期,主要表现为媒体的风险传播和社会动员;在演进末期,主要表现为风险人群与政府的博弈。其中,演进末期是决定邻避冲突是否爆发的关键。风险人群的组织化程度、行为是否保持理性和克制、政府能否恰当应对,均决定着事件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