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今年热播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庸政懒政怠政"的区长孙连城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每天沉溺于用望远镜观察浩渺的宇宙,在其位不谋其政,对群众冷暖漠不关心、应付了事。他有一句"名言"是:"无私者无畏",意思是自己不贪也不占,不想升迁,即使庸庸碌碌也没什么好害怕的。现实中孙连城这样的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为政者还不在少数。今年6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通报了16个"庸政懒政怠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领导干部群体中存在一些懒政怠政、敷衍塞责的心态和行为,即"为官不为"问题。"为官不为"不仅会造成政策执行不力,影响政策落实,而且会引发人民群众的不信任感,损害党的执政基础,降低政府公信力。"为官不为"是一种顽疾和疑难杂症,不能等同于一种单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表现问题。治理"为官不为"要取得切实成效,必须综合施治。一、把规范权力作为基础"为官不为"实质上是公共权力的不当为、不作为、乱作为,扭曲了  相似文献   

3.
基层公务员“懒政怠政”的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公务员"懒政怠政"的三大特点1.顽固性。"懒政怠政"被当今一些人喻为官场"牛皮癣",主要是因为它屡治不愈,非常顽固。这种官场病症不是现在才有的。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中说:"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其中,"尸位素餐"准确地揭示了旧时官场"为官不为"的现  相似文献   

4.
正庸政懒政现象,也是反腐败不全面、不彻底的体现,会阻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正如李克强所言,"懒政导致中央的好政策梗阻在出台实施的‘最先一公里’和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严重影响了改革效率,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廉政与勤政是良好官德的有机两面,反对为官胡为和为官乱为,又力避为官不为和怠政懒为,才是对"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完整解读。然而,在基层,一些人对"懒政"恨不起来,懒政似有蔓延趋势。一些基层官员认为,在出台的党风廉政条例中,懒政很难界定;在推进改革全面问责的今天,似乎干得多更容易得罪人;更有一些官员认为,时下吃喝没门,收礼也关上了门,不如清清闲闲混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领导干部任性用权的滥政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与此同时,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等现象却日益凸显,并不断滋生、扩散。门好进、脸好看,但事依然难办。工作不敢担当、相互推诿、拖延不办等落实不到位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上班聊天、玩游戏等例子更是屡屡见诸报端。笔者认为,懒政在本质上是为官不为、党性丧失、宗旨意识淡薄的表现。作为一个单位的最高领导,单位一把手要通过工作监督和  相似文献   

6.
正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滥政与懒政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现在,滥政与懒政仍然是一个群众深受其害、为政深受其弊的严重问题,必须探索科学有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7.
正"为官乱为"的滥政与"为官不为"的懒政,究其实质,都是非正常的极端表现,都背离了建立公职人员队伍为人民服务的本意与常态,都是应该坚决整治的弊端。这类似于治理河流时通常要面对和解决的两种非常态现象:河水乱流泛滥成灾与死水不流变质无用的问题。对  相似文献   

8.
新视野     
正打造宽严相济的改革"容错机制"升级版面对错综复杂的变革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迫切需要打造"容错机制"升级版。这是因为,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对干部的胆略与智慧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另一方面,"为官不为"、庸政懒政怠政等现象有所抬头,某些地区和领域甚至出现"改革空转"的苗头。构建"容错机制",应当回到改革的价值原点。只要干部守纪律、讲规矩,为党和人民利益而锐意改革,非但不会遭遇"秋后算账",反而  相似文献   

9.
正为官不为、庸政懒政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挑战。国外发展经验表明,治理为官不为问题,不但要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绩效管理,而且要从行政文化、制度建设、技术创新、监督制约等多个方面入手建立现代治理体系。尽管我国与很多域外国家的基本国情、社会制度有所不同,但学习借鉴国外治理为官不为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  相似文献   

10.
<正>"廉洁怠政"泛指在打击腐败、反对"四风"的政策高压下,领导干部由于"灰色收入"、各种特权待遇被压制或取消而出现的"懒政""怠政"现象,是官僚主义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看似"廉洁",实际上却是以追求扭曲的、不当的特权利益为发端,极大地影响了干部队伍的形象,损害了党的事业。因此,如何运用激励措施引导并适度满足领导干部的利益诉求,破解"廉洁怠政"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而急切的课题。一、"廉洁怠政"的表现与危害  相似文献   

11.
<正>一段时间里,在有些地方出现了一道奇特的景观:一些领导干部"边贪腐边干事",贪腐的胆子很大,干事的成绩也很突出,他们既是"贪官",又是"能吏",出现了腐败猖獗与发展繁荣并存的现象。随着中央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当前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一些干部不贪腐也不干事,出现"廉而不为""廉而失能"、懒政怠政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王俊峰 《领导科学》2020,(6):100-103
一些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较为严重、形式多样的"懒政""荒政"现象。这些"为官不为"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组织防卫思想所致,其目的就是为了逃避行为、避免责备和变革。从组织防卫视角来看,"为官不为"现象产生和盛行是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为官不为"问题的有效治理需要从社会角度、组织角度以及个人角度等方面入手。具体而言,要加强社会价值观的宣传与引导,加强思想、文化和制度建设,加强自我进步和榜样示范。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为官不为现象对政府形象建设不断提出挑战。新一轮中国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政策取向,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智慧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实践中。然而,时下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却是,一些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相反,在经济"新常态"和反腐风暴的双重高压下,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等待、观望情绪,庸政、懒政、怠政现象蔓延。有人形象地将其概括为:"大领导轰油门,中领导挂空挡,小领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最重要特色,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中外所关注。但是,反腐之路可谓仍然任重道远。如何评价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形势?如何看待反腐之路上出现的不贪腐也不干事、不为民办事的"廉而不为""廉而失能"的懒政怠政现象?廉而有为、实现廉而有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哪些必然的联系?如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公务员腐败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乱作为"的现象逐步减少,但"为官不为"问题却日趋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务员"为官不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个人素质不高和体制机制不健全造成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是"为官不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是治理"为官不为"的重要举措。具体而言,包括理顺绩效管理领导体制,全面公开绩效管理信息,科学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优化绩效评估主体结构,健全绩效结果运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干部摒弃传统公共行政范式诸多弊端导致的"为官不为"不良作风,主动应对新公共管理范式挑战,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实践和扶贫攻坚等方面有"新作为"。结合PEST模型分析方法和协同治理视角,总结出当前干部为官不为八种典型表现形式,并从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等宏观环境角度揭示为官不为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为官不为协同治理体系政策建议,以期打造风清气正的为官有为优良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7.
正为官不为与官员乱作为同属于干部失职失责问题。当前,我国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在此大环境下,为官不为更成为一种变相腐败,危害性极大。要根治为官不为,必须"知其害,防其乱"。一、知其害——为官不为的不良影响延缓工作进程、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下,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反腐败及解决领导干部"四风"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大批干部因为贪污腐败等问题被处理,各种特权性待遇和收益被压缩或取消,这极大地净化了官场风气,为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地方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领导干部由于过去的灰色利益、隐性收入没有了,工作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了,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懒政""怠政"现象,这种廉洁怠政"行为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以往的考核激励机制下,一旦加大对领导干部的激励力度,就  相似文献   

19.
正策划人语为官不为,就是占着官位、握着公权力,却不干应该干的事,无所作为。这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大问题,也是党和政府正在着力解决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引古人诗句"为官避事平生耻",要求领导干部要有担当,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对领导干部而言,必须确立一个基本理念:为官不为是官之耻辱,为官有为才是官之本分。  相似文献   

20.
正【策划人语】如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一样尸位素餐、为官不为的懒官,古今中外并不鲜见,但让一国总理因之而拍了桌子痛斥,可见时下的懒官懒政已经严重到了何种地步。可以说,官员的贪污腐败与懒政成了当今官场上存在的两大恶疾。从某个角度来说,懒官懒政也是腐败。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危害社会的"致命伤",那么,懒官懒政则是"慢性病"。不管是"致命伤"还是"慢性病",都会危及到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懒官懒政不仅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懒官懒政的存在,会不停地制造着群众与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