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进入"修"和"建"时期,中国显然已不能只是"不"外交,而必须进行"有"外交。无论是"修"还是"建",我们的不变的立场是不接受只占世界人口少数的西方在世界秩序中的主导或控制地位,并致力于世界秩序或全球治理的民主化。"一带一路"的倡议,尤其是"亚投行"建设,凸显了中国外交的转型问题。从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正在进行着历史的"大转型"。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外交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中国梦",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延续以往外交传统同时又推陈出新、亮点纷呈的外交新格局;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设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总体外交节奏从"韬光养晦"走向"奋发有为"。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新理念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  相似文献   

3.
正在全球权力变迁的大时代中,中国怎样看待自身的能力增长以及对外部世界作出有效的回应,已经不仅是中国的发展问题,更是必须要负起的大国担当。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秩序观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的未来和走向。中国的世界秩序观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一个固定的世界秩序观,而是随着地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的中国外交,开拓进取,积极有为,以理论和实践创新打造了外交升级版,亮点多,影响大,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向令人敬畏的负责任大国迈出了一大步。一、外交理论得到创新和发展(一)形成以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国际关系理念中国提升了"共赢"的外交地位,把"共赢"作为外交旗帜的新内涵,在国际关系中倡导"合作共赢",形成"共赢出安全"思想。强调扩大利益共同点和交会点,认为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提出与各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扩大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国际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软实力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实现了战略转型,逐步融入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为此,中国应从提升国民素质、加强文化交流,以负责任大国姿态外交等几个方面加强提高外交软实力,时刻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国既要注重软实力进一步提升,也要注重硬实力的提升,尤其是国防建设和发展要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同时,要对外坚持中国主流文化的传播;对内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  相似文献   

6.
<正>为提高外交决策和行动的效率、速度,需要考虑建立外交大数据系统,并结合外交实际善加利用,使外交向精准、迅捷、科学化方向迈进。大数据时代中国外交的四大挑战一是外交事务呈几何级增长。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密切,几乎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贸易投资遍及全球。中国加入了300多个国际条约、数千个政府间和非政府国际组织。近几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与全球化进程几乎同步。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中庸”特色外交的渊源 (一)中国“中庸”特色外交的科学含义及形成 “中庸”观念是儒家追求的重要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中庸之道不仅能够当成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而且还能当成解决国际问题的正确方法”(刘江霞:《中庸思想与现代领导艺术的提升》,《当代经济》2012年第2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无不体现着“中庸”的特色与实力.在“中庸”外交策略下,我国不但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封锁,也取得了时至今日的外交辉煌.中国这一特色外交也是有其渊源的.  相似文献   

8.
<正>1954年4月~7月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讨论和解决重大国际政治问题的多边国际会议,也是周恩来首次以五大国之一外交部长身份参加的大型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外交智慧,为推动会议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以外交手段推动热点问题和平解决的诚意、决心和能力,扩大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提高了新中  相似文献   

9.
<正>英国学派(English School)是国际关系研究特色化、非美国化发展的典范,对国际关系中国学派具有较多启示意义。英国学派的国际关系视角更为润和、客观、理性,针对世界秩序、国际社会等议题的分析,也具有鲜明的"英国特色"。一般认为,传统的英国学派研究具有较多规范理论色彩,较少涉及安全政治与大国关系。近年来,英国学派  相似文献   

10.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5,(8):116-118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新一代领导人形成了新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在外交方面,中国未来又该怎么走呢?如同内部改革与发展,这个问题对中国和世界同样重要。对中国来说,它关乎是否有能力塑造可持续的外部和平环境,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可持续崛起,而且也有能力承担大国维护国际和平的责任。对外部世界来说,则关乎崛起的中国会对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不仅仅希望中国的崛起不会颠覆现存世界秩序,而且更可以从中分享巨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是一个贫弱之国。弱国无外交,但弱国更需要外交。在以实力为后盾、弱肉强食的国际外交舞台上,弱势的一方更需要切实可行的外交国策,以灵活的外交运行机制,出色的外交队伍,为国家民族折冲筹划。在遭遇重大外交突发事件时,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2.
世界新秩序与新兴大国的历史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中国的外交语言出现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但是,由于缺乏对于新旧词汇的厘清与阐释,其潜在的涵义尚未被世人包括中国本土的知识精英所领会。例如“世界秩序”这样时人十分耳熟的语词,倒退几十年或者十几年,就绝不会出现在中国外交界人士的谈吐中。那时高唱人云的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秩序”二字何从谈起。秩序意味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态势,以及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家间关系准则和行为规范,而作为“世界革命中心”的新中国与“帝修反”的旧秩序是没有共同语言的。翻开…  相似文献   

13.
王瑾 《管理科学文摘》2010,(34):253-253
“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是中国特色社会注意工会维权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和具体国情出发,必须运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  相似文献   

14.
“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是中国特色社会注意工会维权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和具体国情出发,必须运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  相似文献   

15.
<正>核心提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前辈外交发展道路和理论基础上,登高望远,勇于创新,外交开局、布局、格局体现了稳进、周密、宽广的特点,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崛起中的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外交新气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外交战略方面有许多新论述、新观点、新思想,突出了外交工作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他独具特色的外交观与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16.
外交     
<正>"核心利益"外交是中国外交的主动出击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强调"核心利益"的潜台词,就是希望国际社会能理解和接受中国的正式崛起。  相似文献   

17.
李少军  乔良 《领导文萃》2010,(24):127-135
<正>中国现在面临两难:为了国家利益,必须进行"权力政治"的互动,特别是发展和使用军力;为了和平发展,又必须尽可能避免其不利影响。基于此,中国应开展三类不同的外交,即实力外交、制度外交和公共外交。国际体系就像"蜘蛛网",每个国家网在其中李少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8.
提升党员干部的领导力要深入践行党的方针政策,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从宏观上看,"十四个坚持"从行动纲领层面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十四个坚持"将要解决的是新时代如何坚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方法论、实践方略和行动纲要层面的重大问题。从微观上看,遵循"十四个坚持"能够强化党员干部的人民观、政治观、理念观、战略观和原则观,增强党员干部的亲和力、执行力、决策力、决断力和引领力,提升党员干部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第四次亚信峰会上提出积极倡导和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这是中国为全球安全贡献的独特理念与智慧,也是新形势下中国面向未来构建亚洲安全秩序、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从系统论和区域公共产品视角,深刻理解把握亚洲安全观的科学内涵和重要价值,有助于加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对于指导新时期外交工作尤其是周边外交实  相似文献   

20.
201的4年,中国成功举办两场重要大型国际会议,在展示中国主场外交实力的同时,“舌尖外交”的魅力也再次引发关注。从亚信峰会家常菜主打的五菜一汤到APEC会议简洁不失庄重的四菜一汤,包括宴会现场表演的片北京烤鸭等特色环节,无不展现中国国宴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