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急剧变迁中,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竞争的压力、生存的焦虑、发展的期许、情感的困惑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当他们发现在实际得到的和期许得到的、自己得到的和他人得到的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的时候,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加之这一代人多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上的失衡就容易导致对身体的伤害,以至对生命的  相似文献   

2.
正新员工不仅是指那些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还包括在不同部门与组织间流动的职工。新员工的共同之处在于,在新的工作环境中要面临许多挑战,比如新的工作角色、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工作内容。另外,他们在获取利益的同时还会进行横向比较,当自己与其他地位较高或生活条件较好的群体相比较时,会产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心理状态,即社会相对剥夺感。心理失衡则体现为严重的社会相对剥夺感,即以他人或其他群体为参照形  相似文献   

3.
<正>心理失衡与心理平衡相对,表现为与平常行为出现落差,容易出现激动、失落等情绪波动。对一个单位而言,员工心理失衡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目标的实现。一、心理失衡的主要表现心理失衡常导致情绪失守,会有一系列的表现,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单位中,有的员工认为自己的能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兴建邻避设施来解决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等问题。但在大众传媒、知识储备、负外部性、相对剥夺感、认知分歧、参与机会等因素的作用下,经过风险判断、心理失衡、信任缺失三个阶段,毗邻地民众形成了"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认知,最终导致此类设施的选址兴建陷入困境。鉴于此,政府需要重视民众的心理认知,通过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实现公开透明的信息沟通、构建公众参与的决策模式等举措,增进民众与政府的互动交流,消除民众的疑虑与对立心理,促进双方共识的达成。  相似文献   

5.
一项调查显示,有45.1%的受访党政干部认为自己属于弱势群体此结果一出,引起质疑声一片。为什么在许多人眼里高高在上的党政干部也会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官员的弱势感从何而  相似文献   

6.
陈斌 《领导文萃》2013,(20):23-24
《人民论坛》日前刊登一组文章,称"低薪和繁重工作引发部分公务员心理失衡"。其中,兰州大学副教授尚虎平认为:"公务员原本具有更大的人力资本","按照目前公务员的工资奖金水平,大多数地区、大多数部门的公务员工资奖金提升80%-100%比较合理"!为什么很难见到私营部门某个行业的人集体跳出来说自己压力大、收入低、要加薪?因为这些行业是高度市场化的,其薪酬水平乃是由竞争决定。老板竞争厉害,薪酬就上升;雇员竞争厉  相似文献   

7.
公众邻避设施环境和健康风险感知引发的焦虑和恐慌诱发邻避维权行为的产生;公众对设施风险的揣测与交流加剧负面情绪的衍生和相互感染,相对剥夺感的激化最终导致维权开始;理性维权受挫,挫折感知加深,集体愤怒彻底爆发,引发激烈的非理性抗争行为;可行能力缺失的感知诱发绝望、无力感,诱发怨恨心理,积累更深层次社会风险。规避邻避维权中的负面情绪演化的对策:一是从负面情绪产生的源头入手,科学合理选址,重视设施环境影响评估;二是在设施运行过程中,提升技术手段,加强对设施风险运行监管,降低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三是优化当前的公众诉求沟通机制;四是转变理念,转变当前以GDP为主的官员考核机制;五是健全邻避设施补偿机制,让公众能够理解和认可赔偿方式,避免强化相对剥夺感。  相似文献   

8.
相对剥夺感研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综述分析了社会个体单维剥夺感模型(SISDM)、社会个体多维剥夺感模型(SIMDM)和社会群体单维剥夺感模型(SGSDM)等社会剥夺感研究领域的三大模型;然后,本文在Betti和Verma提出的社会个体多维剥夺感模型以及Elena和Lius等人提出的社会群体单维剥夺感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考虑横向和纵向剥夺感的社会群体多维剥夺感模型。最后,本文通过实证表明,新模型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群体的实际状况,可以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习作教学评价标准存在着过于笼统和拔高的问题,多元化后将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习作评价,针对性更强,学生提升就会更快、展现的习作文本就更多彩。通过实践探索,我认为小学习作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可以从"以人为本"、激发兴趣、动态关注三方面来实现。1"以人为本"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抒真情、写实感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作文评价理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讲到写作时提到习作要具有情感的真实性。作文评价关注学生说真话,写实感,这不仅仅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作文评价标准的需要,也是培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机制探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心理机制。在酝酿形成阶段,主要是相对剥夺感和基本的归因偏差;在诱导发生阶段,主要是从众心理和传言的扩散;在发展激化阶段,主要是情绪相互感染、行为模仿和“去个性化”匿名心理。基于上述社会心理学机制分析,本文对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提出了4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来,不断有领导干部因"桃色丑闻"落马.和以往一样,某些领导干部再次"创新"了绯闻形式,极大地迎合了部分公众的猎奇心理.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个判断:"美色"似乎总是青睐领导干部! 一、为什么生活作风问题总是"缠"上领导干部 婚外情说到底是私德,但任何私人属性的事务一旦和"官员"二字发生联系,就已决非官员个人的私事、小事.从众多的落马官员那里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贪官都有生活作风问题,这其中不仅仅是男女关系问题,还有其个人的贪欲(贪财、贪权)等.这些人在一种特殊环境下,心理也往往会背离常人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新视野     
《领导科学》2012,(31):20-21
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存在投机和短视现象目前,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许多做法弊端明显,为什么许多官员还乐此不疲呢?笔者认为,这跟目前地方政府及官员的政治生态环境有明显关系。地方政府官员任用机制是造成目前政绩考核中投机和短视应付现象的直接原因。一个官员只要在自己的任期内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即可,升迁后遗留下的问题自然由下  相似文献   

13.
<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中存在着以"职权利益冲突""公私利益冲突""相关利益冲突"为主要类型的冲突。在冲突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阶段,不同利益冲突类型会引发组织成员不同的心理失衡表现。事前阶段"心理有落差,有不公平感",事发阶段"情绪波动大,心理活动复杂",事中阶段"谴责、愤怒、恐惧,形象威胁",事后阶段"认知失调,选择性信息加工,自闭性敌视"。化解心理失衡,除需要组织成员自我调适和第三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中学生因种种原因会导致心理失衡,笔者身为一线班主任,就中学生心理失衡的矫正方法进行了思考和实践。本篇小文从“真诚关心搭起心灵康复的平台”、“建立机制保障心灵持续的发展”、“因势利导促进心灵质量的飞跃”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管理,顾名思义,就是要既"管"又"理".管者,拘束之意也,具有刚性,是一种硬约束.理者,道理之谓也,具有柔性,是一种软约束.管理的意义与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提升工作效率,而赞扬的意义与目的也在于此.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赞扬,就能够较好地满足员工被尊重、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向着组织共同的美好前景努力工作. 一、注重赞扬管理的意义 赞扬管理可以满足员工合理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希望得到赞扬.在现实生活中,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自信,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用处、有价值,随着被肯定、被满足、被鼓励,员工内心的动力就会不断强大,工作热情就会不断高涨.而员工的这些需要如果被管理者忽视,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以情感为基础的上下级关系往往更能得人心,有时能收到预想不到的良好管理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使员工产生巨大的工作激情和动力.  相似文献   

16.
陈玉金 《领导文萃》2012,(17):97-98
不是流行着一副对联吗?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竞岗中,其实也是一个行与不行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竞岗之中,不单是领导说你行与不行的问题,而是要全方位地做好行与不行的文章。首先,自己要说自己行。面对摆在那儿的空缺岗位,你要有强烈的冲动心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情不自禁地从心底呐喊出"我行,我最行,我不会不行"的强音。面对竞岗,如果你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最行的,或者认为自己不太行,怀疑自己是否行,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那你在竞岗中就会软绵绵的,一副畏畏缩缩的熊样;就不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各种各样争取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是部分群众与行政当局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为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介绍了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抗争模型,通过相对剥夺、群体认同和集体效能来解释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阐述了相对剥夺中的个体相对剥夺和群体相对剥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群体认同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和集体效能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最后指出社会抗争模型需要对模型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并将其他重要因素如群际情绪、政治信任等因素包含到模型中。  相似文献   

18.
进与退、得与失、苦与乐,是人生当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何辩证看待和正确处理,对每一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革命军人都是一种考验。辩证看待进与退,确立正确的进退观。看自己多找差距。一位心理学博士曾经感慨:"我从事心理学研究几十年,一个最真切的感受,就是做人要有清晰的定位感。"有的同志在成长进步的问题上往往过高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什么岗位都能干得了、干得好,一度产生了"两年就想提,三年就该提,四年不提就不正常"的心理误区,从根本上讲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做法,就是做到三个正确看待: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正确看待自己的职务晋升,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相对公平态势下,组织中的弱势群体容易因为资源、利得有限而出现"破罐子破摔"心理、"拉垫背"心理、"破坏者"心理和"看热闹"心理,诱发"弱者暴力"现象。如果放任不管,其就会激化矛盾、加剧猜忌、制造麻烦、弱化优势。这就要求领导者在管理组织的过程中,主动识别弱者预测损失,帮扶弱者间接补偿,亲近弱者化解委屈,改变弱者构筑优势。  相似文献   

20.
吴建平 《领导科学》2008,(10):16-17
对于欠发达县(市)而言,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地广人多并且远离中心城市的欠发达县(市),如果没有与自己的"块头"相协调的工业化水平,就会在区域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就会在区域分工中失去"话语权".最终沦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输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