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人可用     
<正>县委准备将各单位空缺的副职配起来,我是组织部长,这项工作自然由我具体负责。这天刚上班,张山便跑来找我。张山是住建局局长,他们那儿也有一个空缺,县委原打算从乡镇调任一个过去的,张山肯定是听到了风声,跑来要求人选从他们单位内部产生。考虑到张山到住建局任职时间不长,从支持他工作的角度出发,我便同意了。张山走的时候兴高采烈的。  相似文献   

2.
运气     
<正>还没到下班时间,张山便收拾好办公室,准备先走一步。晚上有个饭局,一个单位的头儿,很要好的朋友,找了个私人会所,约了张山他们几个小聚。可张山一时没走成。领导带着个人过来,指着那人对张山说:"他这儿有个事,很急,你抓紧时间,下班之前一定要帮他办好。"领导交代了工作,张山自然不便走了。张山心里头有些不高兴,嘴上虽然没说,但脸上表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3.
窗口     
正张山在办事大厅窗口工作。窗口的事难做,每天上下班四次打卡不说,办事的人还多,别说串个岗、聊个天什么的,就是上厕所都得小跑,不然办事的人就会不咸不淡地说几句牢骚怪话。张山脾气好,遇到这种事也不争辩,只满脸堆笑小心做事。本来张山也无所谓,可跟张山一批安排在窗口的年轻人,接二连三地调到后台坐了办公室。就算是这样,张山也能接受,那些调离的,多少都有些背景。接受并不代表没想法。在窗口久了,张山也想着能够调离窗口,就  相似文献   

4.
张山很张扬     
<正>在芜城党政机关大院内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如入无人之境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县委书记,一个就是张山。县委书记是院内的最高领导,但他张山一个科级干部算什么!据说,就这事,某位县领导还开过张山的玩笑。县领导说:"有人反映你张扬,你要注意点嘛。"张山说:"我没有张扬呀!请领导明示。"县领导说:"大家都说你走路昂首挺胸、目不斜视,根本没把领导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5.
去看看他们     
<正>张山去上班的时候,在单位附近的超市门口看见了李斯。当时李斯正指挥着两个下属从超市往小车后备厢里搬东西。俩人都是局长,兄弟单位的,交情也算可以,张山便让司机停车,下车跟李斯打招呼。张山半开玩笑半提醒地说,买这么多好东西,又准备到哪儿去跑关系啊?胆子够大的啊!这么明目张胆的,你就不怕被人拍了挂到网上,举报你公款送礼?对张山的玩笑话,李斯倒也坦然,笑着说,我哪敢公  相似文献   

6.
优胜劣汰     
正十年前,张山与李思、王武、赵露同年同月来到局里报到上班。素未谋面的四个人,成了同事。最先来局里报到的是李思。李思是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中击败了众多竞争对手,脱颖而出,成了局里的一名科员。其次来局里报到的是王武,他大专毕业后,  相似文献   

7.
我有一战友,在一个穿制服的单位工作,官不大,办公室副主任,一年的奖金差不多等于其他行业一个人的年工资,不知令多少人羡慕不已。然而,正所谓“一家不知一家难”。一次小酌,他向我倾诉了工作中的痛苦押我们单位的那个头头,对上如鼠、待下如虎,对单位有些来头的人,不但另眼相看乃至还要拍马屁,可对我们这种人,简直不当人看,挂在他嘴边的话,是不想干可以走人。一次局里开会,我写的材料有一处数字他认为不准确,便随即撕碎扔在地上。有次与他一起陪客人吃饭,他令我的一个同事将一杯约三两的酒一次干掉,人家不便抗命,喝完当场就从凳子上滑了下来…  相似文献   

8.
盖房     
张山其实有房,在县城一个不错的小区,住得有滋有味的,可将乡下父母接过来后,问题便出来了. 张山的房在五楼,父母在乡下住的是平房,不习惯爬楼,总叨叨着要回乡下去.张山便跟媳妇商量要盖房,媳妇苦笑着说,盖房当然好,可钱呢?儿子在澳大利亚读书花了几十万,每月还得寄生活费. 张山想了想说,先动工再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张山是个说到做到的人,于是他便找城郊某镇的镇长弄了块地皮,开了工. 半年后,一幢平房便盖了起来.平房也是房,便有人来讨酒喝,祝贺张山新房落成.当然,来祝贺的都不会空着手,都带着几百上千的红包.  相似文献   

9.
高永华 《领导科学》2002,(11):14-15
有位同事移居新加坡,不到一年时间就做出了骄人的业绩.说实在的,他在单位时,其文字基础和写作水平并不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10.
千金散尽     
正李力有个四字箴言:千金散尽。李力说到做到,拿到第一笔工资的当晚,就请单位的同事吃饭。大家都夸李力好,说他人不错,说他有前途,说以后在单位有什么需要尽管说话……李力每个月拿了工资,都请单位的同事吃饭。李力还请客户吃饭,客户诚惶诚恐地说:"我怎么可以吃你的呢?"李力笑笑,说:"没什么不可以,在单位我们是客户关系,出了单位,我们就是朋友了。"客户们都说,李力不  相似文献   

11.
周辉全 《经理人》2006,(1):98-99
当员工以跳槽相威胁,向公司索取过高的薪资福利,人力资源经理怎么办? 身为一家大型跨国电子公司研发中心的人力资源总监,牛伟拿着骨干工程师张山的辞职信,有些不知所措。张山已经在公司工作了3年,但是, 面对比他晚加入公司1年的员工每人30万元的激励基金和良好的居住条件,张山向  相似文献   

12.
正鲁南县有先例,凡是从下边乡镇抽调回城的,大多是被提拔上来的,混得再不济也会是某个单位的党组成员;混得好的,就能成为县直单位的一把手、二把手。当初,贾非硬着头皮要下乡镇的原因,无非也就是想等调回城里的时候能混个一官半职的,用自己老父亲的话说,就是不能就这样一辈子骑个自行车就算了,怎么着也得混个能坐公家小汽车的才行。贾非本以为在乡镇干个三年两载的就能上来,可是没想到,还没等到他抽调回城,那个在组织部任职的亲戚就交流走了。这下可苦了他了,在那个又穷又苦的穷乡镇,一待就待了将近十年。那些当年与他一起下去的  相似文献   

13.
生抠鹅肠是火锅中的一道特色菜品。认识张山也是因为鹅肠的缘故,记得在半年前,每到周末,几个好吃嘴朋友就便都会相邀一起去光顾张山的那家火锅店。张山是简阳人,在外省做了多年的餐饮小火锅。在含辛茹苦积累下一定的资本后,2000年张山打算回家乡四川发展,2001年初在老乡提供的信息帮助下,张山顺利的在一家屠宰场旁扎了根,原因是他相中了屠宰场屠宰鸭鹅兔等家禽的下脚料,廉价并且新鲜,特别是从那里可以得到完全符合火锅生抠标准的鹅肠,可以作为火锅店的特色和主营菜品。并且屠宰场地方环境好,距离城市商业中心区不远交通便利。虽然位置上…  相似文献   

14.
心意     
<正>听说老局长身体欠佳,几个同事就商量:人家在位时对我们不错,现在绝不能让他有人走茶凉的感觉,应该去看望一下。看望病人不能空手去啊,于是他们就到超市买了一些点心和水果。老局长看到过去的下属来看望他,心情非常好,病也好了几分,对他们的工作一一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聊了一会儿,同事们看时间不早了,  相似文献   

15.
因病提拔     
张三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局机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熟悉了工作业务,迅速成长为单位的骨干力量.大家都说,这小子有前途. 然而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不少比他后调进机关的同事都被提拔了,他还是原地踏步,小科员一个.有人分析说,这主要因为张三是个直肠子,眼睛里揉不得一粒沙子,喜怒哀乐全挂在脸上,这在人际复杂的机关是行不通的.也有人分析说,张三是个急性子,快人快语,得罪了不少人,影响了自己的前途.  相似文献   

16.
陈颖 《决策》2010,(9):94-95
案例一:如何与领导若即若离李飞第一份工作是公司职员,抱着走"群众路线"的想法,尽量远离领导,和同事打成一片。以为只要认真做事,就能在公司立足。可是3个月试用期还没到,就被炒鱿鱼了——因为领导觉得他“表现平平”。  相似文献   

17.
职场悟道     
正对职业有追求的朋友,不要在没有明确晋升通道的公司久待。职场上最大的禁忌:不要说同事的坏话,尤其是不要说领导和单位的坏话。如果跟同事发生了分歧、争执,先冷静下来的那个人是赢家。闷不吭声地埋头苦干,并不一定能给你带来想要  相似文献   

18.
正那年,他凭借关系进入了这家企业的宣传部门,每天的工作相对比较清闲,除了下面个别分公司有采访任务之外,一天的大半时间就待在办公室里,时间久了,他开始好高骛远。去年年底,企业组织机构要进行改革,宣传部门也面临着裁员,正如他担心的那样,他被调到生产一线从事开票据的工作,他一度失去了面对生活的勇  相似文献   

19.
同在一个单位,或者同在一个办公室,搞好同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关系融洽。心情就舒畅,这不但有利于做好工作。也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倘若关系不和,甚至有点紧张,那就弊大于利了。导致同事关系不够融洽的原因,除了重大问题上的矛盾和直接的利害冲突外,平时一些言行举止的细枝末节也是一个原因。那么,哪些言行会影响同事间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20.
点赞     
正时下,在单位建微信群成了一种时尚。微信群不但可以给单位人员传播正能量信息,还能发布单位会议通知或公告,时不时发个红包还可以活跃群里的气氛。小马是某局机关的一名科员,特别想被提拔为副科长。他脑袋瓜机灵,擅长取悦局长,获得关注。让局微信群里的同事感到惊讶的是,小马为局长点赞的速度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