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单位员工面临着职业晋升、成绩评比、人际关系、利益分配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平衡状态渐被打破,普遍产生了心理焦虑。单位员工的心理失衡不仅对单位的和谐运转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对单位领导的管理工作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将系统探讨单位员工心理失衡的常见表现、主要原因,并试图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建议。一、单位员工心理失衡的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单位的健康良性发展离不开单位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协作,如果单位成员不能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投入到各自工作中去,单位的高效运转就无从谈起。在改革创新中,单位的原有利益格局势必面临调整,形成利益冲突,极易造成单位成员心理失衡。心理失衡现象一旦出现,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调适、化解,使之趋向平衡、达成和谐,就会使单位成员在思维、意志、性格、情绪等方面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单位士气低落、人际关系冷漠、工作效能低下等负面状况发生。因此,在利益冲突背景下探究单位成员的心理失衡表现,并寻求调适、化  相似文献   

3.
<正>心理失衡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单位成员心理失衡带来的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但从历史及现实来看,总体是弊大于利。当今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单位成员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也不断加大,心理失衡问题也日趋严重。为了进一步提升单位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增强单位的和谐度和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需要单位领导对单位成员心理失衡问题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4.
<正>新员工是单位的新生力量,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员工大部分是充满朝气、意气风发的,但也有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社会适应能力较低的新员工,由于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心理特点,当原有内心平衡被打破时,就会产生心理失衡的现象。这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征兆。这种状况会导致新员工不能以一种和谐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之中,无论对于单位发展还是新员工个人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领导者应关注新员工的心理状态,掌握其特异性,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和疏解,使之尽快走出心理失衡的误区,以一种平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心理失衡是一种与心理平衡相对应的心理状态描述,其往往表现为个体负面的情绪或情感。这一不健康心理状态将直接导致下属具体行为取向的偏失,导致无效甚至是负面的工作行为。因此,对于领导者而言,在规范下属具体工作行为前,首先要确保下属的心理健康,通过对下属心理感知的适时掌控而实现对其变化趋势的正向引导,进而确保其行为取向的正确性与高效性。一、单位成员心理失衡的诱发  相似文献   

6.
<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中存在着以"职权利益冲突""公私利益冲突""相关利益冲突"为主要类型的冲突。在冲突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阶段,不同利益冲突类型会引发组织成员不同的心理失衡表现。事前阶段"心理有落差,有不公平感",事发阶段"情绪波动大,心理活动复杂",事中阶段"谴责、愤怒、恐惧,形象威胁",事后阶段"认知失调,选择性信息加工,自闭性敌视"。化解心理失衡,除需要组织成员自我调适和第三  相似文献   

7.
由于职务上的缺失感、团队中的边缘感、考核上的焦虑感和社会比较中的挫败感,老龄非职务员工心理失衡具有如下消极影响:归因偏差与思维极端化、产生组织报复行为、群众心态感染与负面示范效应等。可以识别老龄非职务员工的根本需求,运用关注情绪、非评判和同理心、心理赋能及推动转变等策略进行心理安抚。  相似文献   

8.
现代职场,精英型员工的不平衡心理主要表现为公平感缺失、不良情绪滋生、人际关系恶化以及职业倦怠加剧。调适这种不平衡心理,需要个人和单位共同努力,多方配合,长期坚持。单位要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和谐的组织文化氛围;建立科学民主的奖惩机制,提高精英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注精英型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个人要加强学习,提高素养;正视压力,积极应对不良情绪;搞好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学习心理知识,保持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9.
吴昊 《经营与管理》2023,(5):125-132
针对酒店员工离职率较高的问题展开研究,以情绪失调与组织不信任作为前因变量,以心理契约破裂作为中介变量,探究员工产生离职倾向的原因。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和理论推导,构建研究框架。通过对175名酒店员工的调查发现:员工情绪失调会导致其产生离职倾向;组织不信任不会直接导致员工产生离职倾向;员工情绪失调与组织不信任都与心理契约破裂正相关;心理契约破裂在组织不信任与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情绪失调与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为酒店管理者提出员工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领导干部是单位的引领者,领导干部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整个单位。领导干部心理和谐,单位就出战斗力。如果领导干部心理不和谐,就会成为单位最大的污染源,因为情绪具有传染性,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情绪传染性更强。因此,内心和谐不仅是领导干部自身的一种需要,也是其对单位、下属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念认为,情绪是理性的对立面,企业管理者很少关注员工的情绪变化。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情绪也是一项重要资源,通过合理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团队和组织的和谐发展。国外对情绪工作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Hochschild最早提出情绪工作概念。目前我国对情绪工作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服务型经济的出现,企业更加依赖员工个人的表现,来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析了在现代石油工程建设企业中,员工产生心理危机的三个层面的具体表现形式。提出加强建立员工安全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具体措施。通过推行现代心理情绪管理理念与模式,编织有效预防员工心理危机"安全网",营造和谐有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知识型员工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嵌入更是与其行为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400名知识型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以组织公平为中介变量,研究情绪智力(自我情绪评价、他人情绪评价、情绪运用及情绪控制)对工作嵌入的影响。研究证实:知识型员工情绪智力对工作嵌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情绪运用对工作嵌入的影响最为显著;知识型员工情绪智力对组织公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情绪控制对组织公平的影响最为显著;组织公平在情绪智力与工作嵌入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情绪工作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华  关培兰 《管理学报》2008,5(6):928-933
在服务经济时代,组织更加依赖员工个人的即时表现来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员工负担的情绪工作要求员工运用情绪能量、承担情绪负荷,本质上是组织对员工个人情绪资源的管理。通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对情绪工作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探讨了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对情绪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高荣 《领导科学》2021,(5):45-47
单位不同身份编制员工现实差异主要表现在身份认同、薪酬待遇、职业发展、职场心理方面。如果领导者不能科学调适这些差异,势必影响单位的工作效率、员工的工作热情、团队的人际和谐。因此,探索多元化人员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强化岗位培训和职业素养、重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领导者调适不同编制身份员工现实差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李彦 《经营管理者》2013,(30):35-35
<正>为加强人文关怀,更好地激发青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的情绪管理问题,是企业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除了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起到关键作用外,员工情绪管理也会起到辅助作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的情绪问题?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诉求,以达到他们心理预期目标,让他们愿意为推动企业发展而努力工作,同时,获得自己更好的晋升机会和职业上升空间。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青年员工的心理诉求。一是从年龄划分段来看,刚进企业1—2年的青年员工,他们关注的多是企业愿景如  相似文献   

17.
<正>单位的新进员工既对单位充满着好奇与想象,又对自己满怀着期待与梦想;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意欲大干一番的豪情壮志,又有情况不明、战战兢兢的思想包袱。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单位每一个新进员工的正常心理反应。对于单位来说,一般都会对新进员工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培训,从而帮  相似文献   

18.
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企业员工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备受心理的困扰,由此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很可能对工作产生破坏作用,影响组织绩效和企业形象.因此,如何做好员工情绪的调控与管理,发挥员工情绪资本的作用,这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面临的新问题.文章从总体上分析企业员工情绪的产生的原因及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员工情绪管理的原则,提出在企业员工招聘、企业培训、绩效管理等方面如何进行情绪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单位"亚健康"状态有很多表现,但最直观的表现是单位员工的行为。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单位处在"亚健康"状态,那么其员工至少会表现出以下行为特点:一是员工工作努力程度下降,生产率变低;二是员工迟到早退现象多,缺勤率变高;三是员工辞职跳槽现象增多,流动率变高;四是员工惹是生非,越轨行为增多;五是员工主动性自觉性降低,组织公民行为变少;六是员工牢骚多,工作满意度变低。组织行为学不仅关注组织中的  相似文献   

20.
单位内代际能力传递方式,主要有单位和员工代际能力传递、员工和员工代际能力传递、管理者和员工代际能力传递等三种方式。单位文化认同感、职业发展需求感、对待遇薪资的期望、工作适应能力、心理落差接受度等因素影响着单位内代际能力传递。优化单位内代际能力传递,应提升单位文化认同感;强化员工的职业规划;制定灵活的薪资待遇福利制度;优化管理内核和目标;加强信息沟通,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