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推动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布局。这一重大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一重大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情况和深层次问题而提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对于实现中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规划是第一个百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收官”性规划,也是全面释放以改革为核心对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布局的规划。届时。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领先地区将开启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新篇章,后发地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赶超战略也将相继启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全面落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初显轮廓。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本研究以政治社会学为专业视角,以结构功能主义为理论视阈,引入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范式,对"四个全面"进行解读,最终得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强大动力,是推动中国社会良性运行的适应机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是推动中国社会良性运行的达鹄机制;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立党之本,是推动中国社会良性运行的整合机制;全面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立国之本,是推动中国社会良性运行的维模机制。  相似文献   

4.
徐仲华 《领导科学》2013,(11):36-37
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据此,研究、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中"摸"出的一些规律,对于在建党100周年时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在建国100周年时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思想、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中国勾画出一幅崭新的蓝图,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将中国建成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两步走"战略目标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了战略安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谋划和使命担当。一、伟大的目标在承前启后中推进  相似文献   

7.
赖燕 《领导科学》2016,(5):29-31
正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与基本保障。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党的群众工作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与生命线。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必须以法治为准则,使法治化贯穿群众路线之中,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真正的实现与维护。而全面依法治国也必然要以群众路线为依托才能真正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如何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吕廷君  喻中 《领导科学》2015,(10):20-21
<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模式和架构的顶层设计。有人认为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是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这显然是失之于偏颇的,有必要从法理上加以辨析。在法学理论看来,法治社会就是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利的法治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社会治理的法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依法治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当前,全面贯彻落实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部署和要求,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义重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所蕴含的高水平治理理念包括大局视野、协调思维、战略推进、服务本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立体型治理体系的衔接,要以完善指标体现全局思维、以区域创新践行全面小康思维、以政策对接跨越不同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现代化治理体系间的互动助力包括以经济发展带动产业体系优化、以全民素质提升促进社会现代化、以社会结构优化构建和谐环境、以生态改善推进绿色生活、以优化服务升华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发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动员令,吹响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进军号角。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全面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正> 近一段时间,笔者就如何全面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现就其中的几个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本世纪头20年农村小康建设目标的初步设想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农村小康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我们认为,全面提高农村小康水平,既要抓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  相似文献   

13.
<正>依法治国,有赖于法治体系的健全完善。对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创新命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定了性质、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法治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只有树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观念、宪法观念、法治政府观念、司法公正观念和法治社会观念,才能更好地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加强国际法治建设成为各国的目标共识。习近平十分重视国际法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科学把握全球治理进程中建构国际秩序的法治化路径,主张坚持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当代国际法价值体系,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根本的国际法价值理念,坚持通过法治化路径解决国际领域的重大问题,为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国家关系、化解地区争端、做好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新时期我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开展国际合作的基本遵循。研究习近平国际法治思想,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法治动力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6.
正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法治建设主题经由"法治国家"(1997年)、"法治政府"(2003年)的经年深化后,亟须落脚于法治社会建设,以扭转法治单极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同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  相似文献   

17.
<正>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选人用人是导向,是标杆,是旗帜。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制度化关键是要构建"对且好"的闭环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使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加具体。其中,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 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创造,是国家在关键时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的科学决策,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一起共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次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伟大制度创新。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治国战略的重大转变,不仅仅体现在治国理政理念层面,还在可操作层面提供了一揽子指导方案并指明了改革方向。在此背景下,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依法治国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笔者认为,应该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结合河南省省情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关键领域和重点方面先有所突破,引领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依法治理水平整体提升,促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围绕河南省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依法治理中解决全省社会发展中“钱、地、人”的关键问题,以期促进中原地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