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者的"信息权力"能够保障领导科学决策实现、表征领导现代决策内涵、指明领导未来决策方向。领导者在运用"信息权力"进行决策时需要克服虚假信息干扰,注意信息搜集中的选择性倾向陷阱,避免重蹈"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覆辙。同时,领导者可以通过大数据优化领导决策机制、优化"外脑"以提升领导决策能力和水平、注重"信息权力"的"软件"建设三个方面不断强化其"信息权力",更好为领导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组织部长要深怀"三公之德",始终做到以德修身、以德领才、以德治政。公道用权,以德修身。要常怀视权为责、用权为民、履权为党的赤诚之心,牢记手中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决不能让权力成为光宗耀祖的锦衣、谋私牟利的手段、贪污腐败的"魔杖"。要主动设防,克己奉公,正确处理好公与私、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坚决反对把权力当做讨好卖乖、拉选票的"工具",拿权力送人情,用权力拉关系。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权力"瘦身"路径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分权与集权不具备稳定性、降低了权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影响组织的分工与协作等。权力"分身"作为组织权力转移的创新路径,具有增强权力系统稳定性、强化组织抗风险能力、加强组织协同性等优点。要从根本上转变组织形态,逐渐实现链条形组织结构和"分身"权力系统,以解决权力"瘦身"效用的边际递减问题。  相似文献   

4.
方莉 《经营管理者》2013,(28):339-339
党的十八大把"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作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国有企业新时期实现"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一个新课题。浅析,健全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防控机制,构建与供电企业相适应的监督体系,是保证权力正确运行和监督制约的关键。因此,供电企业应以制度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监督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5.
袁月 《经营管理者》2013,(30):271-271
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下,加强高校管理,成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关键。学术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加强高校管理尤其要加强学术管理。本文论述了以学术权力为主导,把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区别开来,以加强学术管理,从而加强高校管理。  相似文献   

6.
在简政放权过程中,很多地区出现了公共权力下放"悬浮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权力资源错配与权力衔接受阻,导致公共权力难以有效落地。公共权力下放的"悬浮化"是由单向主义的权力配置机制、上级政府错误的放权观念、权力下放薄弱的法律基础、任务驱动的权力下放逻辑等原因造成的。实施权力下放"去悬浮"策略,应构建权力下放与配置的双向机制,以教育与程序为基础进行观念矫正,完善公共权力下放法律法规,确立责任驱动的权力下放逻辑。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政策文件未明确、依附在岗位上的"隐性"权力,变"潜规则"为"明制度",突出岗位风险,防止暗箱操作。以教为基础,警示提醒常态化;以防为手段,制度约束刚性化;以管为保障,风险管理责任化。针对政策、法律赋予的"显性"权力,变"随意性"为"固定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权力运行。抓梳理,所有权力网上公开;抓运行,所有环节刚性固化;抓监督,  相似文献   

8.
在利益扩张心理、权力投机心理、法不责众心理的影响下,单位核心圈层易形成"权力联盟",钻制度的空子,进行权力与利益置换,不仅破坏了单位政治行为规范,更恶化了单位政治生态。应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建立健全多元立体的制度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有效抑制单位核心圈层的权力自肥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一把手分权的思想基础是分权制衡,这是西方国家政治体制普遍运用的重要法理。分权思想最早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法治优于人治",主张将政府权力分解为讨论、执行、司法三个要素,而权力活动又应依法行使。一把手分权并非新规,我国从乡、县、省到国家部委层面都开展了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的试点,通常由纪委牵头,将"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与"末位表态制度"相结合,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权力配置改革,既是权力结构与权力形成及运行机制改革,也是社会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以公共组织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和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组织保证是公共组织的品质或质量,而公共组织的品质或质量是靠"权力结构"的"公  相似文献   

11.
"隐权力"作为正式权力系统以外的另一种权力,从古到今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方式和危害程度有所差别而已。作为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隐权力"已经沉淀于传统社会,侵蚀到现代文明。对"隐权力"进行综合治理已成为当今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一、从制度分析视角探讨"隐权力"的产生与存在1."隐权力"与传统制度的共生性首先,"隐权力"衍生于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人情政治中。有秦以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国社会长期形成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制,使  相似文献   

12.
正在国家权力的组成结构中,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军事权力之间的密切关系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冷战"时期,以自由主义民主为基础的美国文化霸权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多国家政权被颠覆,从而彰显了"意识形态权力"的重要性。因此,需要上升到国家权力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意识形态,即国家的第四种权力:"意识形态权力"。  相似文献   

13.
叩颖 《秘书之友》2014,(7):47-48
正曾俊伟在《领导科学》2014年第15期《领导干部如何做到"限权而不限能"》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合理运用权力,适当下放权力,擅长借用权力,敢于晒出权力,统筹配置资源,努力做到"限权而不限能"。一、合理"运权",提高领导效率。领导干部要主动转变工作思维和方式,善用"运权"艺术化解困难  相似文献   

14.
政府作为城市房屋拆迁的重要主体部门,其公共权力的运用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政绩工程"、"土地财政"等利益的驱动,导致政府部门公共权力的异化,最终引发强制拆迁甚至暴力拆迁。因此,矫正政府公共权力异化,恢复公共权力本来面貌,将成为保障顺利拆迁,防止暴力拆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冯志峰 《领导科学》2015,(10):11-13
<正>县域政治关系的运作,突出特点是公共关系与私人关系混合在一起,表现为权力运行的"双轨制"。韦伯认为,"现代科层制的典型特征是私人和官职领域的分化",而"双轨制"政治则表明县委书记权力运行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融合。处于"人情场规则"之下的非制度化生存是当前县委书记的工作和生活常态。在这种政治生态下,一些县委书记运用不同手段经营各种关系圈,在人情交往中不断冲破制度约束,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形成较为典型的县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权力体系的庞杂性使得其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多主体和多目标特征,即不同权力阶层基于自我不同的行政目标取向,对于权力运用所应发挥的基本效用往往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行为倾向,这尤其表现在相关政策的推行与落实过程中。主权力掌控者所关注的是组织发展的大方向与宏观战略规划,其权力运用所力求实现的自然也是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态势的有效维系;各具体部门作为组织的基本"细胞",所关注的焦点则在于  相似文献   

17.
三权分离权力运行模式指的是以科学配置权力为主线,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对分离,强化权力之间制约关系的一种权力运行模式.连云港"三会村治"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对三权分离的基层权力运行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姜亚芬 《经营管理者》2013,(28):289-289
"道高一丈,魔高一尺",在政治权力的角逐场上,权力的博弈让很多腐败走向"地下",权力腐败之毒瘤逐步向政治肌体转移渗透,变成更多更难根治的腐败顽疾。一条被中外实践反复证明的权力腐败律要求我们给权力套上枷锁和缰绳,要给权力的运行以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与约束。政治权力与公共利益的共生关系使得扫除潜规则中隐性权力的毒瘤成为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刘涛 《领导科学》2020,(6):39-42
"官吏制约"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官治、权治与人治的关系上。具体来看,在现代治理变革中,"官吏制约"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对现代人本价值理念遵循、现代为民服务目标导向、现代民主法治思维方式运用的消解。为此,应超越"官吏制约",转向法治化治理。首先,完善国家法律制度,尤其是增强民主法治思维;其次,健全权力运行体制机制,尤其是加强对权力的法律监督;再次,建立依法协同治理体制,尤其是充分发挥多元治理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影响下,技术资本的出现使得专业力量与管理力量有所结合、执行力量与监督力量有所兼容,且决策群体逐渐向独立个体缩拢,导致管理领域出现"超级权力"。数据与权力的作用方式体现为技术领域的理论突破、技术转变为专业优势、技术资本对市场的抢占、"超级权力"的主导性引领。为避免"超级权力"的垄断危机,要强化技术主体的正向引导与监督制约,严守技术资本涉入领域的底线,确保技术资本服务方式的持续规范,理性辩证审视技术资本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