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正>基于我国宪法的理念和制度安排,我们或许可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主要区别做如下理解:第一,在民主理论的层面,选举民主是代议民主的必然选择,协商民主则是精英民主和参与民主的重要形式;第二,在国家政治制度层面,选举民主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商民主是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运作形式;第三,在民主运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民主理论最重要的发展成果之一。针对选举民主出现的困境,协商民主论者主张从"以投票为中心"的选举民主走向"以对话为中心"的协商民主。本文将基于与选举民主比较的视野,从协商民主的理论起源、兴起背景、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价值目标等方面来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现代政治中的选举民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主是为当代人类认同的普遍价值之一。然而 ,民主究竟是什么 ,人们对此又争拗不休。作为政治概念 ,民主来自西方。在传统意义上 ,西方人将民主定义为 :人民的统治。其经典表述是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一般说20世纪以前 ,在西方政治学说中将民主视为人民当家作主是普遍的。饶有意味的是 :如此这般的、流行于18、19世纪的西欧的民主观 ,在当今的中国还颇具主流意味、甚至被视为前卫思想。民主的现代理解已非浪漫的“人民主权”论。进入20世纪后 ,随着人类民主实践的发展 ,西方思想家对民主的认识有所深化 ,对民主的界定也有了实质性…  相似文献   

4.
民主是为当代人类认同的普遍价值之一。然而.民主究竟是什么,人们对此又争拗不休。作为政治概念,民主来自西方。在传统意义上,西方人将民主定义为:人民的统治。其经典表述是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一般说20世纪以前,在西方政治学说中将民主视为人民当家作主是普遍的。饶有意味的是:如此这般的、流行于18、19世纪的西欧的民主观,在当今的中国还颇具主流意味、甚至被视为前卫思想。  相似文献   

5.
6.
儒家社会建构中的“面子”因其内含能力、人品和人缘三要素在权重和排序上的差异被划分为多样化的类型。不同“面子”类型对协商实践制度性地位的确立、程序性过程的维系和权威性效益的实现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村民的行动逻辑,只有通过积极地参与村庄社会生活,且在显露自身能力和人缘的同时,将人品要素编织于交往过程中,才能获致社会性和伦理性相统一的“实体性面子”,而“实体性面子”所具有的内生性秩序生产能力使其构筑为协商政治的社会底盘,高效度助推村庄的协商实践。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表现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协商民主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产物,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合”思想、兼容并蓄、兼听则明、和而不同、以人为本等内容相契合,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我们应该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协商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8.
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需要相应的文化理论支撑,协商民主的提出和兴起体现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谋求协商共识的政治理念。多元文化在政治生态中的发展为协商民主提供了制度回应的空间和可能,但同时也造成了协商民主的文化困境。为此,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哲学基础构建、公共理性选择和共识提炼等方面整合多元文化,为制度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闻一 《领导文萃》2012,(9):7-22
2008年,普京两届总统任期满,根据俄罗斯宪法不可能再连任,所以就开始了一场推选新总统和继续保持普京影子总统的竞选运动,结果形成了为期4年的梅普组合的天下。如今,4年又过去了,俄罗斯在经过了一场激烈的竞选运动之后,作为总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正形成利益分化和价值多元的当代政治社会.多元利益和价值的政治维护和增益,必将形成多元政治冲突.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理念和政治功能的民主运作方式,协商合作为政治冲突的消融提供了多维有效的民主途径和方法.在民主政治系统将冲突转化为合作的过程中,协商合作民主功能的发挥,将推动积极健康、团结和谐的民主政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越来越为学界所关注,学界围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涵、地位、功能、价值、提升路径等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笔者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发现当前学界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主体层次、参与层面、运行程序、制度体系进行解构性研究和深入探讨的理论成果还偏少,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案例的分析与总结还不够深入,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同西方国家协商民主制度形态的比较还不够深入。这就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拓展研究空间,优化研究方法,开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系统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管志利 《领导科学》2020,(2):98-102
协商民主与社区治理在多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耦合性。协商民主培育了城乡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承接了城乡社区治理的价值诉求,孕育着城乡社区的合作治理新方向,回应了城乡社区治理的现实挑战。同时,社区治理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为协商民主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相对于威权式社区治理机制,协商民主机制在理念价值、运行绩效、操作技术和秩序建构上均具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据此,必须建构城乡社区治理协商民主机制,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提升社区行动者的协商能力,推动多种治理机制融合发展,提高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协商民主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并且将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2014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2015年2月,中共中央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  相似文献   

14.
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存在很多不同。政治信仰方面,贤能政治与世俗具象的政治信仰相匹配,民主政治与超越性质的抽象绝对物的政治信仰相匹配;政治土壤方面,伦理型社会是贤能政治的存在基础,法理型社会是民主政治的存在基础;政治预设方面,性善论是贤能政治的存在前提,性恶论是民主政治的存在前提;政治本质方面,贤能政治是一种担当政治、伦理政治,而民主政治是一种推诿政治、职业政治。结合实际情况,当代中国只能走一条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有机整合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的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目前面临的“战略机遇期”与中美关系密切相关,中美关系的特性决定这个战略机遇期只能是一段时间,而不是长期的,更不可能是永久的。着眼于战略机遇期后的中美关系发展和中国外部环境营造,中国必须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民主政治建设是影响未来中美关系的最重要的结构性因素。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战略机遇期”。报告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很显然,这是通过对“全…  相似文献   

16.
夏行 《领导科学》2012,(5):12-14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融合式发展,是目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全新的研究领域。弄清楚融合性民主在理论建构上的价值问题和基本的构件要素,对于深入推动融合性民主发展、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从探索的角度、以开拓的眼光和基层的视野,对融合性民主的理论定位及理论模型建构进行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首次提出要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2010年9月16日,胡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再次强调包容性增长。胡主席的上述发言,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践行包容性增长的决心和信心,表明包容性增长理念已上升为中央执政理念,已经并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袁倩 《领导科学》2012,(23):17-20
现代民主法治离不开政治妥协的文化,然而历史地审视中国传统政治特征,政治妥协的文化相当匮乏.政治妥协匮乏的文化传统是20世纪中国全能主义政治的文化源流,使中国政治始终囿于“全输全赢”的模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妥协的因素逐渐增加,但从目前改革的困局尤其是政治与社会改革停滞不前的现状来看,政治妥协文化缺失的困境依然存在.发展当前中国政治系统中的党内民主,促进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妥协正是政治妥协文化培育发展的有益途径.促使政治妥协成为一种常态,将有助于全能主义政治向民主法治政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比较视角的国家建构概念自其产生起就一直遭遇其内涵不明晰之嫌。查尔斯·蒂利和弗朗西斯·福山两位代表性人物的研究为国家建构的理论内涵提供了有关国家性质、国家制度能力、国家职能范围等较为确定的核心内容。后续的国际组织对国家建构的认知又有了更具灵活性的拓展。与此相对的,是中国国家建构论者在使用这一明晰化的分析性概念时所呈现出的单薄、泛化认知状态。这一状态无益于中国国家建构的学术增进与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程序化道路,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总结民主政治程序化取得的成就和宝贵经验,为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探索民主政治程序化的发展道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全面建设,提供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