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秋烟 《社科纵横》2006,21(1):17-18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与组合,各种利益之间的分化和矛盾,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此,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应积极构建系统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和保持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和谐共进,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的利益协调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春福 《学术交流》2006,1(1):120-124
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的社会。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失衡、强弱群体分化明显,使政府面临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任务非常艰巨。公共政策是政府用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要有效地发挥公共政策在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中的作用,必须完善公共政策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公平、平等和正义的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但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层次结构在分化,利益关系格局在调整,导致我国社会矛盾和冲突急剧增加,社会不和谐现象越来越多。公共政策活动具有引导利益观念、协调利益冲突、整合利益分化和分配社会利益价值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依赖于公共政策活动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即健全公共政策活动的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公共政策活动的利益妥协机制和健全公共政策活动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郭建宁 《创新》2007,1(1):83-86
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利益调整引起的利益失衡,说到底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首先探讨了利益、利益矛盾、利益分析法与利益协调机制,接着具体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利益矛盾,然后论述了当前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盛梅  于景辉 《学术交流》2007,17(6):147-150
促进环境公正是在环境领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伴随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国际间、城乡间、区域间和阶层间存在着一系列环境不公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不公,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鉴于此,为了促进环境公正以构建和谐社会应采取的对策为:坚持环境安全的立场,雏护环境主权;建立新的国家绩效考核体系;协调地区间利益,建立保证环境公正的有效机制;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水平,强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一、党要充分发挥公共权力的调控职能,把市场机制的"马太效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二、党要为各群体之间的沟通和流动提供充足的渠道;三、党要为各界人士的利益竞争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四、党要采取一系列制度来保证自身在协调各阶层利益时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而提出的战略思想。面对着战略机遇和凸显的矛盾,如果举措得当将促使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平稳进步;如应对失误,则将导致经济徘徊不前、社会长期动荡。要促使社会和谐发展,就要妥善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一是要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地区发展的差距;二是要把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作为当前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由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采取的协调各个方面利益关系的举措,始终贯穿着促进公平正义与激发社会活力的统一,因而贯彻这样的战略思想和具体部署,就能有力地促进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公民利益团体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公民按照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的社会组织。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利益之间及公民和社会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和矛盾,这种矛盾会以利益团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和谐视野下的公民利益团体建设就是要整合社会利益,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达到社会利益的共存共赢,实现多元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利益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作品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但著作权的保护却相对滞后。传统著作权人希望将其对作作品的权利能自然延伸至网络上,而网络的既得利益者则希望网络上的权益能得到传统著作权的扩大保护。由于网络空间的全球性、虚拟性,致使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及法律责任的追究变得错综复杂。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具有其正当性。对网络环境著作权的权利限制主要体现在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两个方面。既要保护,又有限制,这就有必要研究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10.
党英武 《唐都学刊》2006,22(4):41-43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两大系统,也就是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自然系统受三大自然法则的约定即“共生共灭、互生互灭、此生彼灭”。社会系统受四大法则的约定即“共生共灭、共生共利、互生互利、互竞互长”。依据四大法则而引申出了和谐社会的八大社会伦理原则,即公平正义、共生共利、互生互动、互生互利、互生互享、互生互责、公平竞争、和谐发展。依据社会伦理的八大原则引申出了和谐社会的八大运行机制,即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保障机制、社会生存环境的维权机制、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机制、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社会利益分享机制、社会责任分担机制、社会公平竞争机制、社会和谐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着两大突出难题,一是利益供给不足;二是利益共享不够。要解决这两大难题,一是要快速发展经济;二是要实现利益共享,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经济发展需要利益共享营造公平的发展氛围,利益共享需要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共享物资。然而,现阶段有些人认为,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利益共享注重社会公平,而经济发展注重经济效率,两者不可兼得,这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障碍。因此,正确定位经济发展与利益共享的相互支撑关系,即正确看待经济发展是利益共享的基础和利益共享是经济发展的保障,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进程以及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对我国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试论和谐社会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国家权力并不是维持其和谐的唯一根据与保障,和谐的根本在于制度。对制度的涵义与功能进行梳理,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和谐社会的制度构建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和谐社会的制度构建既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实需要的必然选择。并且,和谐社会的制度构建还需要有相应的价值理念支撑,它体现为社会公正、以人为本、法治和权利本位。没有明确的价值理念,也就没有明确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王玉国 《学术交流》2006,1(8):133-137
变革实践模式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基本主题,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传统的以物质财富的获取为终极目标的实践模式引发了普遍的对立,因而迫切需要实现实践模式的变革,开创新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趣的实践模式,这一新型的实践模式蕴涵着全面和谐的特质,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吕洪霞 《创新》2010,4(1):108-111
公民意识作为现代民主法治中的民众意识,是对传统的臣民意识的超越。它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但沉重的传统承袭时时都在试图摧毁人们心中的公民意识的萌芽。因此,培育良好的现代公民意识,无疑会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和谐心理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心理是一种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的健康社会心态,但与健康心理又不能简单等同。和谐心理是和谐社会的精神纬度和心理支撑,不和谐心理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心理的建设路径应包括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等四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6.
杜靖 《创新》2008,2(5)
人类学能为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知识资源和理论支撑。本土人类学家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为建构和谐社会加强应用性研究,推进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学术介入和干预。鉴于人类学目前在中国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模糊地位,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考虑给予人类学以更大的学术发展空间,努力提升其为一级学科。这也是知识界学科和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儒楠 《学术交流》2006,(9):137-139
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就必须高度重视公平正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树立科学的公平正义观,防止把公平正义等同于绝对平均主义和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去追求公平正义两种错误倾向;必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必须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李卓 《学术交流》2007,(4):32-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随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社会转型带来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多样化。遵循矛盾思维的规则,正视社会矛盾、深入分析社会矛盾,才能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平等、平和、有序、融洽相处的局面。鉴于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以党的先进性统领社会和谐。在此前提下,发展社会事业,以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协调社会运行机制;创新社会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