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文章从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特质出发,从实践维度、价值维度、创新维度、理想维度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种思想体系的内在契合性,印证二者有机结合的理论可能性和实践必要性,为全方位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定位,进一步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化机制"概念,打开了一个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价值和普适意义使其产生了世界性的文化吸引力,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跨文化性,由此为其被中国社会吸纳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诸多内在契合性:二者都立足物质的本体论,都主张实践的认识论,都采用辩证的方法论,都倾向入世的价值论,这些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社会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论上的相似不是孤立的巧合,而是根植于二者赖以形成的社会存在以及由物质基础决定的生活方式在终极意义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异化生活的反思与批判,把人还原至世界体系的合理位置,使其哲学体系的人本内核获得广泛的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和谐精神,较好地呼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内核;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跨时空重合,打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路径.这种重合,既彰显中国先哲的睿智,也昭示马克思的深邃,两者在历史的远近两极遥相呼应,共同追求人类生活的本真状态和最美境界,共同培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奇葩.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要旨、基本理据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要旨、基本理据与实现路径作出分析探讨,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认为从内涵要旨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具体化、通俗化、与时俱进的当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从基本理据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疑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自身科学性、世界性、当代性、实践性的"理论特质"、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与由此产生的理论需求所构成的"现实基础"、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诸多方面能够相通相融这一"文化要件".从实现路径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国文化等层面的"结合",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中国解读者、中国传统文化依次进行的问题式、解释学与交往式"对话",同时还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以一种理性自觉的意识对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所进行的积极"创建".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于内在超越性、主体自觉的教化方式、"时中克谐"的教化担当意识及政教合一的教化目的。就本真精神与旨归而言,"三个代表"思想与儒家文化是内在一致、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广义上的儒家文化在回应、融铸西方文化这一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下向中华民族精神溯源性回归的一次探索性偿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取得的实质性突破,体现为二者在实事求是的现实性实践品格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担当意识方面的关联,二者在开启主体自觉方面的关联及二者在政化与教化方面的关联。"三个代表"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中的思想文化价值引发"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重铸的实践性思考,当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大众精神虚空问题的存在要求凸显"三个代表"文化思想中"文化代表"的内涵,践履学、教合一实践观,以合而不同的独立开放心灵达成对西化的成功融摄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性突破,实现中华民族精神重铸。  相似文献   

5.
研究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合的价值向度,要明确二者融合的价值基点,并遵循其融合的价值原则,进而认识其融合的价值指向.二者具有开放性特质与内在契合性,并适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促进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这是二者融合的价值基点.二者融合应依据的价值原则是,一方面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看待中国传统哲学;另一方面,在大力推动中国传统哲学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积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营养与力量源泉.目光注视未来,二者融合具有清晰的价值指向,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发展,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理论结晶。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同化力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相通和精神实质的一致,使二者有了融合的可能;而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使二者的融合走向必然。另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及得到中国先进分子及普通民众的认可,是与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契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的"重人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论有相通之处;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共产主义思想有相似之处;中国传统的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具有内通性。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契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前提,二者是一种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契合。价值契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完成颇具时效性的政治使命,还要使之成为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承担解释中国道路的社会语境的使命.复杂现代性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语境以及中国道路立足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需要对中国道路面对的复杂现代性社会语境作出科学阐释,发挥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的使命.马克思主义承担批判中国道路的使命.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批判观需要科学、合理、辩证地对中国道路作出科学认识与阐释,对中国问题作出合理解释与诊治.马克思主义承担指导中国道路实践的使命.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道路的具体实践,不仅需要在领域拓展、境界提升上着力,还需要在坚持中国道路的自主性、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及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上下功夫.中国道路实践需要处理好与传统文化、其他文明特别是强势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精神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精神的时代阐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精神文化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中国精神的时代阐释以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为思想根基,对中国精神实现了一个“整体概念”、两个“核心内容”、三种“现实力量”的提炼升华,将中国精神具体表述为四种类型,展现了民族性、人民性与世界性的内核特质。作为文化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精神的时代阐释在完善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与书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等方面作出了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相结合有着重要的历史基础、理论内涵和时代意义,二者相结合有着极其重要的必要性.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似之基和相异之处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从民本论到人民主体论;从"天下大同"到共产主义;从传统文化的革命话语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从知行合一观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从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到辩证唯物主义.在百年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演进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之实现创造性转化发展的过程,由此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思想理论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永恒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