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宁夏沿黄城市带回族新型居住区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途径现状的调研,总结并评价目前已经形成的三种回族居住区模式。提出应以尊重回族传统文化、宗教习俗及生活习惯为前提,通过"规划先行、政策集成、部门联合、产业配套"的发展思路,并探索实现回族新型居住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及文化途径。  相似文献   

2.
北方地区住宅封闭阳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敖军(总务处)在住宅建筑中,阳台从使用功能上可分为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生活阳台供生活起居用.设在居室外面;服务阳台设在厨房外面,供生炉子、堆杂物及负担部分厨房活动用。由于北方寒冷地区气候干燥、大风,冬季漫长严寒...  相似文献   

3.
红桥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现有回、满、蒙古、藏、朝鲜等18个少数民族,回族居多.几年来,他们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基本思路,切实为少数氏族解决实际问题. 该区回族大多居住在春德街、大伙巷街等地区.这里住房拥挤、简陋.他们在全区旧平房多、旧城改造任务很重的情况下,优先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住房条件.几年来,先后改造了春德街500多户的“三级跳坑”住宅,在回民聚居的西北角一带建了“欢庆”、“民族”、“团结”住宅楼.1989年,对“三角地”一带祖祖辈辈居住在简陋矮小的“老篱笆灯”的少数民族居住区进行了彻底翻建,970多户少数  相似文献   

4.
一、湘西旅游区小城镇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度假旅游成为一种时尚。随着旅游企业的兴起,旅游区小城镇面貌一改破旧、衰败之景象,经济有了全面发展。在湘西自治州的吉首和凤凰两个旅游县市,保护古城、建设新城、城市扩容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兴旺繁荣的景象。湘西旅游区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城市的质量在逐渐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湘西的猛洞河、凤凰古城、吉首德夯等旅游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加快了小城镇化建设的步伐,面貌有了显著变化。凤凰改造旧城、开发新城,规划出…  相似文献   

5.
住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以来,党和人民政府为解决我国居民的住宅问题,作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住宅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住宅问题更为突出。现以桂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住宅问题为例,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邻里社区是国家治理中的最小单元,但其内涵丰富,功能多样,特别是在促进社会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很多国家,邻里社区都是促进城市族际融合的重要平台。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城市族群隔离和冲突问题日益严峻,国外理论界提出通过邻里社区规划建设促进邻里互动和族际融合的相关观点。从实践中看,国外以邻里社区为载体促进城市族际融合的策略包括:加强社区住宅设计和价格的多样性、打造族群混居格局;重视社区交往性空间规划、加强族群间的社会互动和文化表达;组织丰富的社区公共活动、增进跨文化群体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共同语言基础、鼓励社区内的文化融合;培育社区志愿组织、增强社区社会支持力度;扶持边缘社区发展、遏制族群分层等。国外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表明,无论国家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如何精细和完善,均需要充分重视和发挥社区在促进族际融合方面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住宅建筑是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各民族的特点和民族风情,而且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的自然环境及历史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透视各民族的住宅建筑,它深刻揭示了各民族物质文化的内涵,因此,认真研究各民族的住宅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2年10月18日至11月3日,国家民委组织了五个自治区的地市州盟的领导对南京、苏州、上海、杭州、温州、深圳、广州、南海等地参观考察。这些地方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建设现代化,非公有制经济活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一是经济发展迅猛。东部沿海省市经济发展迅猛,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长率都在20%以上,有的高达38%。二是城市建设现代化。有好几年没到过上海、广州、南京、深圳的人,看到这些城市的突变,真是不可想象。上海市规划建设大手笔、大气魄,高楼林立,交通顺畅,绿树成荫,真是现代大都市的气派。上海的景观灯光…  相似文献   

9.
城市里废旧工业厂房区的景观化改造与再利用是近些年的热门话题之一。它也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对废旧厂房的室外景观改造还是在对室内景观改造的研究中,我们都需要引入艺术这门学科,用新的表达方式,使其更加充实。本文以江西南昌塑料厂废旧厂房室内空间改造为主,讨论其具体的室内改造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老旧小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旧小区的使用矛盾也在逐渐凸显,对老旧小区改造成为了城市改造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八十年代开始在一线城市兴建楼房,在楼房兴建的过程中受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的限制,楼房多以八层以下,无电梯的楼房为主。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增加,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设计师逐渐关注到了老年人口的居住需求,许多小区纷纷开始适老改造,使得小区的居住环境更加符合老年人的娱乐休闲需求。本文从老旧小区改造的视角展开适老改造的设计探析。  相似文献   

11.
何一民  李捷 《民族学刊》2020,11(4):103-110, 144-146
住房是人居环境居住系统当中的核心要素,对住房需求的满足及房屋质量、居住环境的优劣也是城市宜居性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后,住房制度的改革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房屋建设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住宅的建筑技术、房屋设计、新型材料的普遍应用,使西藏城市住房与内地城市住房在质量上趋同,普遍具备较好的采光、采暖、防水、隔音等功能,更好地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现代化厨卫设施的普及让居家生活更为便倢和卫生,藏族民众的卫生观念、健康意识也随之提高,清洁燃气、太阳能等家用能源的普及还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社区环境也更加舒适和安全,城市宜居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西藏民众的居住变得更加舒适,城市人居环境也因此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舟曲藏族民歌初探格桑卓玛舟曲藏族,和全国各地藏族一样,能歌善舞。他们自古以来就以勤劳和智慧,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他们所传唱的民歌,就是藏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唯这里的民歌,由于他们地处藏族居住区边缘,地理环境的奇特、方言土语的...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居民生活也随之变得丰富起来.而现代化城市在为居民提供了便利化生活和高新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如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心理倦怠、环境污染等.人们开始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模式进行反思,是否前工业时代那种悠闲舒适的生活步调更适合于未来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繁荣是否应该以牺牲居民享受日常生活的乐趣为前提?在此背景下,"慢生活理念"应运而生,它作为城市居民对高速化城市发展的理性抵抗,将城市生活模式引导到一种以慢节奏为主要特征的更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调查和利用卫星图分析,以人文生态为视角,以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等为指导,对昆明经开区园博园进行规划设计。在园区内以山体冲击谷景观为中心,将公园南北向与东西向的景观视线联系起来,形成以南北向"谷底景观"和东西向"高压走廊景观"相互串联、相互渗透的景观视廊。并对设计出的主入口景观节点、主场馆景观节点、冲击谷景观节点、花卉展示景观节点、企业展示景观节点等作了细致描述。并以此为契机弘扬地方文化,体现城市新形象,打造昆明城市新名片  相似文献   

15.
论人口流动与朝鲜族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朝鲜族人口流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指出朝鲜族的人口流动具有从农村向城市、从东北传统居住区向山海关以南各地、从中国大陆向国外流动等特点,其人口流动的频繁程度远送超过国内其他民族,这对于分流农村劳动力、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调整民族经济结构、转变传统落后意识、提高生活水平、加速朝鲜族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重视和解决朝鲜族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解决今后相当时期少数民族的相关问题,无疑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生活遇到了生活环境差、宗教信仰得不到尊重,劳动权益、子女教育、经济权益和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健全民族法规、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设立新的民族机构和平台等措施,以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的基本需要,从而维护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调查和利用卫星图分析,以人文生态为视角,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等为指导,对昆明经开区园博园进行规划设计.在园区内以山体冲击谷景观为中心,将公园南北向与东西向的景观视线联系起来,形成以南北向"谷底景观"和东西向"高压走廊景观"相互串联、相互渗透的景观视廊.并对设计出的主入口景观节点、主场馆景观节点、冲击谷景观节点、花卉展示景观节点、企业展示景观节点等作了细致描述.并以此为契机弘扬地方文化,体现城市新形象,打造昆明城市新名片  相似文献   

18.
保护历史文物及古建筑的价值在于一个城市需要它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个性。城市在进步,如何在不破坏原有城镇肌理的前提下对历史街道进行改造,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所在。孝感小河镇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镇,尤其以环西街最为闻名,无论是从建筑形式、地理位置或者是气候水文等方面来说都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宜人居住空间。本文以环西街的景观要素为引,研究小河镇传统肌理的形成,并由此对小河镇街区肌理的改造及传承上做出相关的分析,希望对今后小河镇及类似城镇的文化生态改造与修复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朱於 《回族研究》2023,(1):65-72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民化进程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制度僵持问题。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受到城市产业发展、地方政府统筹和家庭结构流变的三重影响。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需要跨越城镇化经济和制度的双重门槛。实践表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工作面临产业形态、保障体系、资本积累的外部约束和职业能力、合法身份、住房供给的内部局限。提升市民化工作实效,应明确产业与城市有机融合的角色定位、打造空间与规划统一协调的总体布局、推进管理与服务协同并进的体制改革和构建大城与小镇梯度分明的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20.
印度河流域文化也称哈拉巴文化,以其在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巴基斯坦)、罗札尔和凯里班干(印度)整洁而精心规划过的城市建筑闻名于世。当其全盛时期(公元前2500—1900年),延展范围西起阿富汗边界东至北方邦,北及曼达(查谟),南达婆伽特罗伐(古吉拉特),其地廓之广,超过苏美尔文化和埃及文化区域之总和。哈拉巴人曾经高效率地管理他们的城市和地区,并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著称当时的舒适而便利的生活条件。房屋都是建筑在阶地平台上,以避免遭受印度河、萨巴马提河和萨拉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