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的建设,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五维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努力使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 ,要依靠科技人员对科学技术的创新。 2 1世纪人类进入了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要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 ,就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江泽民总书记在 1995年 8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此后 ,在 1999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及 2 0 0 0年 6月、2 0 0 2年 5月召开的中科院第十、十一次院士大会及中国工程院第五、六次院士大会上 ,江总书记就构建国家新体系、实现科技创新问题 ,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在 2 0 0 0年 6月 30…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的建设,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五维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努力使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正> 一、国际高新技术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高新技术贸易的动力 第一,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学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资本和人力要素更大。西方国家经济增长70%是通过技术进步获得,而资本和人力投入为30%。经挤发展和竞争实际是科技发展和竞争。先进技术成了人类社会和普遍需求,争取技术上的优势成为各国经济竞争主流。  相似文献   

5.
杨敏 《决策》2006,(3):46-48
作为区域发展创新的三大主体,企业、大学、公共研究机构的互动质量决定着区域发展的活力.合肥科教资源丰富,但科技潜能迟迟没有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如何从体制机制的创新入手,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区域发展的命题更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命题,“合肥实验“是一个值得解剖的样本.……  相似文献   

6.
杨敏 《决策》2006,(2):46-48
作为区域发展创新的三大主体,企业、大学,公共研究机构的互动质量决定着区域发展的活力。合肥科教资源丰富,但科技潜能迟迟没有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如何从体制机制的创新入手,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区域发展的命题更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命题,“合肥实验”是一个值得解剖的样本。  相似文献   

7.
正当今世界面临着文明破裂和深度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并正在推动世界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一个分化的世界里寻求合作。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可为全球治理新秩序提供中国智慧。首先,中国侧重经济全球化,承认人类社会存在竞争和各个国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合理性。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但经济体系强  相似文献   

8.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地区创新能力提高的根本保证。在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地方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以促进创新和发展为核心的新型空间格局。在促进产业集群不断优化结构、突出特色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锤炼出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品牌,造就世界一流的创新经济区域。着力构建和完善富于特色的城市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实施原始性创新战略、技术集成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为区域特色经济、支柱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争取将更多大中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纳入创新试点,强化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开放创新的环境,最终确定城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现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一种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是推动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构建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战略体系,既是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也是多方联合行动的保障,尤其需要政府不断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本文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战略体系的构建基础,据此构建了支持战略体系模型,详细阐述了技术创新战略、知识创新战略、制度创新战略的实现途径,以及其相互关系,并就其构建途径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科学咨询》2008,(19):I0001-I000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现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人因创新而升华,社会因创新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可持续发展思想普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世界的发展愈来愈呈现创新化的特征。组织发展和技术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两个方面,一个组织创新能力和创新系统的构建正日益成为该组织取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毫无疑问,政府是国家创新的主体,而在我国目前转型时期,领导干部则在组织创新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莎  严恒元  陈建  杨明 《决策探索》2014,(22):90-92
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呈现递增趋势。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以上。因此,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科技创新必须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科学的突破,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无一不与科技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紧密相关。要实现科技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必须在深入研究科技人力资源的特点的基础上,坚持科技与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尊重科技和人的发展规律,构建综合创新体系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中介服务是伴随科技和经济高度一体化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经济服务活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的机构。一、科技中介机构的重要作用科技中介机构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创新成为发达国家发展的主要特色。科技中介机构是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 ,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 ,对提高本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越来越把发展科技中介机构作为加速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6.
军民结合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构建应发挥各要素的协同作用,完善政府的引导和制度建设。强化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能力、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国防军工生产与市场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科技要素在军民之间双向转移,实现军用科技与民用科技的融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山 《决策》2011,(6):I0015-I0016
中央科研院所的区域根植度 近年来,随着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深入开展,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陕发展是地方政府推动本地经济工作的新模式。由国家重点投入的中央科研院所,遵从政府使命和公众利益原则,在从事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开发及国防科技研发等“国家使命”的科技活动同时,根据区情区况,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制高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把加大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振兴的重要突破口。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等相关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部署。中国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指明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9.
正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共秦皇岛市委也明确提出,要把创新作为撬动本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真正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导向。作为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创新"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每  相似文献   

20.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构建起科技创新的人文基础和社会环境。所谓创新型城市,就是要实现城市发展由资本、资源驱动向以技术和创新驱动转变,在全社会科技投入、科技贡献率、发明专利、科技人才队伍等方面达到创新型国家对一个城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