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亮军事经济思想与战略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 ,蜀汉国小兵弱。诸葛亮在增强蜀汉军事经济的思想指导下 ,积极经营益州 ,挥师南征北伐 ,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但同时也给蜀汉带来了新的危机。诸葛亮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活动表明 :当时诸葛亮所谓的北伐战争 ,不是出于军事统一目的 ,而是出于军事经济目的  相似文献   

2.
元散曲中涉及的三国人物,若以三国鼎立的阵营而论,当以蜀汉集团中的人物为最多;若以个人而论,则以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最受曲家注目.无论曲家们对三国人物持怎样的态度,但基本上表现出肯定蜀汉、否定曹魏的政治立场,也集中表现了元曲家们所认知的三国人物的形象特征.曲家们笔下的三国人物既非历史人物,也非艺术典型,而是一种文化形象.这种反映着元曲家特殊的文化心理的三国人物形象的出现,受到元代文人坚守民族意识和叛逆儒家传统人生价值观的时代思潮的影响,他们不仅积淀了元代文人的审美理想,而且极大地影响了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蜀汉辞赋虽不是时代主流,成就也不高,但它是当时文学的组成部分,反映着当时政治、文化诸多因素与文学的复杂关系,也是当时文学的一个有价值的部分。一般认为,三国时期蜀汉辞赋处于"无文"的状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蜀汉辞赋逊于魏、吴的主要原因在于本身的文学基础不厚;归晋后蜀人政治地位低下,坎坷沉沦,文章不易流传。  相似文献   

4.
段渝 《天府新论》2005,(1):113-118
蜀汉学术是三国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蜀汉学术可以划分为六个流派 :谶纬之学 (内学 )、儒学、经今文学、经古文学、史学、文辞。蜀汉一代 ,可考的学者约有三四十人之多 ,在各方面颇有建树 ,尤其在古文经学和史学上取得相当大的成就 ,但在儒学方面 ,则因守成有余 ,创新不足 ,而不能进于中国学术的前锋。  相似文献   

5.
“三国文化陈列”构想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三国文化陈列”,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拟于1994年完成的一个主要陈列。成都是三国时蜀汉王朝的都城。在众多有关三国的遗迹和名人纪念祠宇中,成都武侯祠是唯一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为中外游人瞩目。作为著名的三国...  相似文献   

6.
背景资料 明代始建石牛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离青溪镇1公里处的石牛寺。据考证最早建于蜀汉时期。明代修建成一座完整的建筑群,后毁于战火。解放后,人们筹资复建。寺内五棵古柏至少有1700余年,该树系人工栽植。故石牛寺历史应追溯到蜀汉时期。为更有效的研究蜀汉文化和三国历史文化,此地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殿元 《天府新论》1996,(3):93-96,F003
论诸葛亮成为杰出人物的原因李殿元诸葛亮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思而辅佐其建立蜀汉政权。刘备临终时托孤于他,总揽国政,及时恢复吴蜀联盟,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平定甫方,实行屯田,增强蜀汉国力。上《出师表》后,屡次出兵...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西蜀军师诸葛亮为了巩固蜀汉政权 ,他为蜀吴建盟只身入吴营 ,为护盟苦口谏关、刘 ,为修盟苦心觅人才 ,充分体现了他的统战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9.
刘备去世前后,南中地区先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反蜀叛乱。为使蜀汉政权在巴蜀地区站稳脚跟,并实现北伐曹魏、复兴汉室的政治目标,诸葛亮于建兴三年(225年)亲率三路大军,直指南中叛乱的大姓和夷帅。在战斗过程中,他不断运用“攻心”战术,一举平定了南中,揭开了全面开发南中的序幕。他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入手,对南中进行了较全面的开发和利用,为巩固蜀汉政权、兴师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亦对南中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融合,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之于三国乱世中的刘汉政权之财政经济,始终坚持以尚农与工商并举作为广开财源的两翼,且重视财政支出的节流。正因为此,蜀汉虽弱,而“出兵之日……人心不忧”。  相似文献   

11.
背景资料 洛带古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距离成都市区仅2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古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即成街.名“万景街”;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市,更名为“万福街”;又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这里的一口八角井而得名“落带”,后演变为“洛带”。清初。一群客家人随着“湖广填四川”移民潮迁到这里。  相似文献   

12.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但它居然在读者中产生这样认知的和审美的效应:三国争雄,正义在蜀汉;三国优秀人物,亦尽在蜀汉;蜀亡魏兴,是历史的错误。这不能不说是作者政治理想和道德审美观念向蜀汉倾斜的结果。即以武将而言,罗贯中也写了魏吴阵营中俊杰纷呈、猛将如云,却没有一个堪称高大、完整、真正感人的英雄人物。蜀汉大将数量远不如曹魏,一流的不过关、张、赵、马、黄、还有魏延约略相埒,但作者将他们写得血肉丰满,神采飞动;个个来历不同,性格迥异,都构成独特的人物典型,并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群体。这组群象,既是作者审美创造的辉煌表现,又是作者政治和道德理想的完美实现。从这些人物形象上,我们可以了解到,罗贯中心目中的武将要具备英雄的品格,  相似文献   

13.
背景资料 《三国志》记载:三国时,司马昭命钟会、邓艾领兵伐蜀。被蜀汉大将姜维堵在剑门关以北,久攻不下,邓艾则回军景谷道,到达阴平郡,走数百里险要小道,到达江油关,蜀汉守将马邈开关投降。邓艾军长驱南下,攻克绵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刘禅投降,灭了蜀国。从此留下了阴平古道的历史遗迹。阴平古道自古以来就是险要崎岖之路。历代除了当地农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战争需要才用此道。  相似文献   

14.
《三国志平话》叙述三国故事大体遵循三条原则,即历史原则、报应原则、道德原则。《平话》在《资治通鉴》编年体之外创造了艺术的叙事文本,确定了迥异于正史的叙事视角,把历史本真的复合结构改变为刘备蜀汉发展的单线结构。《平话》对刘备蜀汉同情与赞颂的叙事中积淀了魏晋以来不同时代复杂的社会心理。《平话》的艺术图景中凸现的主要是蜀汉方面不多的几个人物,经常占据叙事焦点、最为活跃、塑造得最有生气的人物是张飞。《平话》的叙事原则与叙事视角,表现了市民接受群的审美风尚与道德观念、价值判断,表现出民间艺术来源于史著、但又别异于史著的艺术趣味与评价倾向。  相似文献   

15.
植树造林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管子·权修》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木。”这八个字道出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早在西周时候,就有“列树以表道”的记载。春秋时期,也有“桃李垂于街”的描写。可见,植树在我国,是古已有之的事。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关于植树的佳话。三国时代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廉洁清正,生活俭朴,公务之余,喜欢植树。在他临终时给蜀汉后主的《遗表》中提到他家种有桑树八百株,这足见其种树之多。三国时代吴国有个医生名唤董奉。他精于医疗,名扬遐迩,但他从不收病者的任何财物,只要求重病得愈者为他栽杏树…  相似文献   

16.
<正> 《隆中对》使诸葛亮赢得了世世代代的仰慕和赞颂。归纳起来,它的基本设想可以分为两点:第一,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提出了三国分立的思想;第二,规划了刘备集团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为核心内容,北伐曹魏、兴复汉室为奋斗目标的立国大计。  相似文献   

17.
目前品“三国”之风日盛,三国的人物成为人们评议的焦点。品评中人们似乎多着墨于曹操、诸葛亮、关羽这些名望颇高的枭雄、谋师和骁将。说刘备似乎成了一种捎带或陪衬,尽管文学及史学都把他界定为“正面人物”,是一世泱泱蜀汉帝王。这其中固然有其自身的缘由.但也不排除中国人的传统思路:在历史中留名的应是那些大善大恶、胆略超绝之人,恩泽百姓,  相似文献   

18.
街亭位置考辨王文杰诸葛亮为了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部署了北伐曹魏的街亭之战。三国时期的街亭,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地,具体在今何处?一直在学术界争论不休,成为今天地方史志编纂中的一个难题。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近年...  相似文献   

19.
范捷 《社会科学论坛》2007,(13):153-157
目前品"三国"之风日盛,三国的人物成为人们评议的焦点.品评中人们似乎多着墨于曹操、诸葛亮、关羽这些名望颇高的枭雄、谋师和骁将,说刘备似乎成了一种捎带或陪衬,尽管文学及史学都把他界定为"正面人物",是一世泱泱蜀汉帝王.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具光彩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儒雅气度是人们脑海中的不灭形象,直到今天他依然是预见和智谋的象征.从文本出发寻绎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一系列统战政策,透析其对蜀汉政权的重要意义,也许会给21世纪的人们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