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玉秋  梁成 《理论界》2005,(10):54-54
市场经济具有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各利益主体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土政策”和“阳奉阴违”等现象,造成政策执行难。本文针对当今政策执行难现象深入剖析了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并进一步探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难”,是困扰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得一个突出问题,曾引起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密切关注和火热的讨论。对民事“执行难”之产生原因和对策的研究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深。但是现今民事“执行难”却仍然为司法系统之痼疾,成为司法机关特别是民事执行机构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成为胜诉一方当事人惴惴不安的心头之石。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角度来反思一下民事“执行难”现象  相似文献   

3.
“执行难”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问题。赖债、躲债现象甚多,致使“判决”执行不下去,究其原因是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实践中不好操作,法院执行部门渠道不畅通,执行力度不够。本文针对“执行程序”中的漏洞,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范围来看,民事执行立法有三种模式:“审执分立”的单独立法模式、“审执合一”的混合立法模式和其他类型的混合立法模式。比较而言,三种立法模式各有利弊,但第一种模式代表了立法发展的趋势。为克服“执行难”、“执行乱”的难题,我国亟须制定一部单独的民事执行法典,而且,目前我们也有条件制定这样一部法典。  相似文献   

5.
民事执行权是对生效民事裁判强制执行的一种国家权力,它包括执行裁决权和执行实施权。民事执行权应当在彻底分权的基础上接受检察机关的专门监督,以充分有效保护执行当事人、第三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执行秩序,保证民事裁判顺利执行,遏制“执行难”、杜绝“执行乱”。我们应当针对我国民事裁判执行中的现实问题和民事执行监督中的不足,科学确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6.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执行机制不完善。为此,应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执行机制,确立“先民后刑”的审理方式;构建横向延伸、层层分流的执行机制;改进执行方法;建立赔偿救助机制;健全监狱劳动赔偿制度;设立创造性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执行包括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司法裁判和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在行政诉讼司法裁判的执行中,对行政机关的“执行难”将不利于人民法院裁判内容的公正性和行政诉讼目的的实现,有必要增设执行措施予以完善。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在行政诉讼执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为确保司法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实质审查。  相似文献   

8.
人民法院的工作基本上可以分为法院审理判决和法院执行两大部分。人民法院做到依法公正审理和判决并不困难,但“执行难”一直最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一大顽症。生效的法律文书,包括调解书、判决书、裁定书及行政机关制作的裁定书,都需要依法严格执行,才能维护老律的尊严,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稳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法院的生效法律判庆得不到及时处理和执行的问题,即“执行难”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但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法院工作的庄重性,也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成为我国执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执行难是人民法院普遍面临的问题,可以概括为:难以发现执行线索,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物难寻,协助执行难求,执行款难查,应执行财产难动。产生执行难问题既有社会意识的原因,也有制度的原因和执行人员的原因。破解执行难问题,相应也应当从这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上,法律在许多人眼中是一只“纸老虎”。当前困扰各级法院的最大难题莫过于判决、裁定的“执行难”。该问题形成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基本一条是法律权威的丧失与尊严的沦落。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中层干部能“上”难“下”问题一直是深化高校干部制度改革的瓶颈。文章明确了推进高校中层干部能“下”的紧要性,分析了高校中层干部难“下”的原因,并提出了推进高校中层干部能“下”机制的突破:一是突破观念禁锢,走出认识误区,为高校中层干部能“下”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创新考核方法,为干部能“下”提供准确依据;三是加大执行力度,强化责任担当,使干部能“下”严格落实到位;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配套机制,为干部能“下”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执行难”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国司法工作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之一与我国民事执行理论研究的滞后不无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民事执行权性质的剖析,认为民事执行权是司法权的下位权力,并在分析审判权与执行权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审执分立的观点,理顺执行体制,为合理设计我国的民事执行制度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民事执行难成为困扰中国司法的重要问题,解决民事执行难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民事执行体制,将民事执行权从法院中分离,使民事执行权回归其固有的行政权性质。当前在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上,在理论研究中没有突破,实践中采取的措施也只能治标,民事执行难的难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4.
设定财产保全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法院生效裁决的有效执行,解决实践中长期以来“执行难”的问题,从而维护生效判决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但对财产保全的范围不加限制容易导致当事人尤其是被申请方利益的损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将行为保全纳入保全对象的争议也有待理论上的分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是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责 ,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五难问题 :一是组织部门的职责权限受限制 ,使监督工作难实施 ;二是干部实践活动的多样化 ,使监督工作难跟上 ;三是一把手赋权过重 ,使监督工作程序难执行 ;四是干部监督机制的缺陷 ,使监督工作难到位 ;五是监督工作的滞后性 ,使监督作用难发挥。针对五难问题 ,本文明确提出并阐述了组织部门应负起“干部培训、选拔任用、管理监督”三位一体的任务 ,探讨了解决五难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债权凭证制度是司法改革进程中提出的、正处在实验阶段的一种民事执行制度 ,它对提高当事人的市场风险意识 ,实现对强制执行未果或未全额执行的程序救济具有积极作用。但若在执行中导入该制度 ,作为前提性准备 ,理论界和实务界还必须认识到债权凭证仅仅是执行证明书 ,它不能直接作为执行根据。同时设立该制度的目的不是功利性的使法院从“执行难”中脱困并因此加重当事人的义务 ,而只能是更周全地保障当事人的法定权利转化为现实权利。  相似文献   

17.
民事"执行难",是困扰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得一个突出问题,曾引起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密切关注和火热的讨论.对民事"执行难"之产生原因和对策的研究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深.但是现今民事"执行难"却仍然为司法系统之痼疾,成为司法机关特别是民事执行机构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成为胜诉一方当事人惴惴不安的心头之石.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角度来反思一下民事"执行难"现象之本质及其根本的解决之道,重新审视司法系统特别是民事执行机构在解决民事"执行难"这一问题中所应扮演之角色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民事执行中的说服教育原则为切入点 ,透视了强制执行制度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与法制发展过程中的位置。在追问说服教育原则的含义 ,分析其法理上蕴含的矛盾 ,并进行比较法和历史的考察之后 ,作者指出 ,说服教育原则扩大了执行程序的容量 ,有助于这一制度在市场相对缺乏秩序、地方保护主义泛滥以及应付这些问题的其他制度供应不足等复杂困难的局面下依然保持运转 ;但该原则同时也给执行制度带来内在的扭曲和变形 ,并使我国法制建设深层结构上的矛盾得到再生产。本文还结合“审执分立”及“执行难”等问题对此观点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理念、路径与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民事执行实践,长期以来受到"执行难"和"执行乱"的困扰."执行难"者,要言之即难于有效实现执行根据的内容;"执行乱"者,则有违法执行之意.在这两者长久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前提下,它们极易互为因果,进一步加剧民事执行的困窘局面.这不仅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实现,还会使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应有的侵害,而且也使国家的司法权威遭受损害.当然,产生"执行难"和"执行乱"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例如执行程序的不足、当事人及案外第三人权利保护的不周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我国 ,执行难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执行制度中执行措施存在的不足是导致执行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现行法律文件对于执行措施的规范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规定过于原则、种类过于单一、执行对象过于狭窄、设置有不合理的执行宽限。针对上述缺陷相应的修改意见应为 :细化执行措施的内容、增加执行措施的种类、扩大执行的对象、限制执行宽限期。这些措施将能够完善现行的执行制度 ,提高司法实践中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