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四川灾后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大九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不仅对四川的灾后旅游重建有所帮助,同时对类似的严重自然灾难后的旅游恢复有所启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旅游者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处于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不仅密切合作,也是合作的竞争者,组建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显然是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基于四川灾后旅游产业的恢复发展,本文对四川民族地区灾后重建大九寨旅游集群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灾后重建实现大九寨旅游产业集群战略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使之既能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灾后重建的积极性,又能保证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进行.本文就援建部门协调机制、民间组织参与机制、农民利益分享机制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等几个方面,对震灾后旅游恢复重建的协调机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可持续性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高效、有序地进行,"国家支持、社会帮扶"成为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方针.灾后重建中,数以万亿计的国家资金和对口支援资金投入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大量民间资金投入灾后重建,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补充作用.民间资金参与灾后重建,为灾后恢复所需的巨大资金与物力投入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模式.笔者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四川灾区若干案例的调查,探讨了民间资金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运行,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民间资金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作用,并为加快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摘要]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羌文化的巨大价值,创造了显著效益,但地震灾害使羌文化遭受重创。灾后,羌族旅游产业恢复重建中,对羌文化传承、创新、“经典”与创造“未来文化遗产”,产生了巨大作用。开发和建设羌族地区羌文化旅游业,这无疑让我们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重新审视羌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定位、目标追求和路径选择。这是一个大胆的、充满挑战性的战略构想,也是一个崭新的、极富创造性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汶川灾后重建中民间组织的困境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可持续性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理性、有效地展开.从国家和社会关系演进的逻辑来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更多的社会自身力量来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和自然灾害问题.通过对民间组织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困境与发展机制的研究,不仅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也是民间组织发挥作用的经验总结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的深化完善.本选题从研究民间组织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问题入手,探讨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相互关系,论证民间组织如何建立可持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此有效地推动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6.
[摘要]旅游业常常受到政局不稳、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影响,体现出明显的敏感性、脆弱性和突变性。旅游目的地遭受自然灾害的袭击时有发生,汶川地震对当地旅游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文利用尖点突变模型解释了旅游市场灾后恢复的过程,并通过建立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以汶川地震前后四川国内旅游市场和入境旅游市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四川国内旅游市场在经历了地震的重创后,立刻能恢复到到震前水平;而入境旅游市场的恢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政府对警戒状态的及时解除,以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潜在旅游市场对旅游地安全性的感知都将有助于目的地旅游市场的灾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灾害旅游是挖掘灾害遗产资源、加快灾后复兴的有效途径。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是确保灾害旅游重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灾后新生旅游地汶川映秀镇和北川永昌镇为案例,从非对称影响视角入手,应用Tetra-class模型对灾后新生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属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生活质量属性对居民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模式涵盖Tetra-class模型的四种类型;生活质量属性绩效评价为居民总体满意度提升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构模型不仅包括生活质量属性绩效与总体满意度的关系,还揭示了各属性所对应的居民生活需求层次以及灾后美好生活政策供给层面,能够为特定情境化生活质量满意度评估提供一般化视角。  相似文献   

8.
5·12地震给阿坝州旅游业带来极大的破坏和影响,从旅游景区、交通、宾馆、旅行社到旅游管理部门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地震主要造成了景区内的供水、供电、通讯、房屋、索道、藏品、景观建筑、景区厕所等内部设施大量破坏.本文通过对阿坝州灾后旅游业受损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对阿坝州灾后旅游业受损情况进行评估,提出阿坝州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如何做好灾前预防、灾中应急处置以及灾后恢复与重建,是当前灾害学界和政府部门面对的重大问题。其中,恢复重建作为应急管理领域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已取得长足进展,但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较为缺乏,导致灾区恢复重建缺乏有效指导。这种情况自20世纪70年代起逐渐受到国外学界重视,并出现一定的研究成果。基于此,以国外文献为研究对象,将"发展进程、概念界定、影响因素、主要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作为研究线索,对灾后恢复重建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述评,建构了灾后恢复重建研究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民族地区扶贫致富的手段之一。本文以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吉娜羌寨为例,从"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的角度探讨了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和旅游开发模式的相关问题。吉娜羌寨定居点的建设和旅游开发,应当根据灾后重建的实际情况和羌族村落的传统,采取"政府主导下社区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统筹规划;社区广泛参与,发挥主要利益主体作用,形成合力,着眼长远利益,走民族定居点建设和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将旅游和市场营销结合是旅游学理论和实践探讨的方向之一.旅游规划是旅游开发的前期工作,是旅游产品的设计阶段.论题结合市场营销学理论,探析了旅游规划中的营销概念问题,建立了旅游营销概念设计的一般逻辑结构图.结合汶川映秀镇旅游规划的实践,实证了映秀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的旅游营销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2.
灾后重建是保障地震灾区群众重归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工作,那么如何测量灾后重建绩效,哪些因素会影响灾后重建绩效?文章回顾了灾后重建绩效相关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认为效果和效率是灾后重建绩效的两大方面,以"消除灾害影响并恢复到灾前水平所用的时间"作为衡量灾后重建绩效的标准,能够反映灾后重建的效果和效率,具有可行性。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灾后重建绩效的分析框架和测量方法,并选择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芦山地震作为案例,对三次地震灾区的重建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简要分析了绩效差异原因。结果表明,三次地震灾后重建基本如期完成了灾后重建目标任务,但因存在灾害程度不同、对口支援质量不同等原因,三次地震灾后重建绩效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建筑市场主体不成熟、工程量清单认识不足等问题,探讨灾后重建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并对灾后重建工程造价控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西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西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江西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江西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立足于江西旅游业人才资源的状况,对江西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同时应在人才流动、人才激励、人才智力引进机制等方面予以创新,并加大江西省旅游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力度,做好旅游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交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是灾后进行紧急救援的最基本保障和前提,也是灾区日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针对5.12汶川地震后进行的交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从市场和政府两个角度选择了六种融资方式,分阶段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在恢复前期中央财政拨款和政府问的对口援建是相对优化的选择,后期建设BOT融资方式是灾后发展提高相对优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而灾后恢复重建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重大自然灾难发生后大都对有关如何应对灾难和灾后重建方面提出了许多至今仍闪耀着灿烂真理光芒的真知灼见,这对于指导当前我国“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和认真体会。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全国旅游工作综合改革背景下,本文以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都市为例,通过调研得出成都市旅游综合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新常态下成都市旅游业面临的新形势,最终提出深入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创新财政投资方式、创新产业多元融合方式、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启动试点旅游自贸区等措施助推成都市下一步旅游工作的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8.
论农村社区合作与灾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社区结构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原有社区结构被消解、社区认同度降低、互助传统弱化、成员间的社区合作意识淡薄、缺乏通过集体行动应对突发危机的能力等,分析了在这种状态下农村社区合作及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认为:灾区的重建是灾区社会结构乃至集体社区的重建,应该以恢复激活原有社区的传统并增加新的内容作为工作重点;作为灾后重建的主人和受益人,农村集体社区重建的主体应该是农民;农村社区合作与灾后重建应该充分调动和保护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出实施性高、操作性强的重建方案,以加快农村集体社区的重建速度。对于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和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栽体,恢复和改善受灾地区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灾后产业重建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评估汶川大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恢复灾区生态系统功能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灾区生态重建的措施,对灾后重建工作的有效实施以及灾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的恢复重建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在灾后恢复重建的法律法规、政府责任体系、灾害补偿制度、社会化援助机制、保险制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地方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恢复重建对策研究,重点应建立健全恢复重建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恢复重建中政府部门职责、拓宽社会力量参与途径、加快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合理确定损失补偿程序与标准以及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