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全芳同志《青苗法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3期)一文对漆侠先生的观点提出商榷意见.读后颇有收益,并提出个人看法如下.一如何看待常平仓,是讨论青苗法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顾全芳同志首先提出王安石为什么要改行青苗法,常平仓与青苗法比较,利弊得失何在?顾全芳同志仅依凭司马光、苏轼、苏辙等人对常平仓空留在表面上的溢美之词,便说常平仓“不但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而且也有抑制豪强兼并的作用.”且在几年前就曾称常平仓是宋初以来的好制度,是被王安石泼脏水时泼掉的孩子当中的一个.那么就来看看常平仓究竟是怎样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2.
1.《通典》卷十《食货十》漕运篇(王文锦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后魏)孝文太和七年,薄骨律镇将刁雍上表曰:奉诏高平、安定、统万及臣所守四镇……又不废田。”(第219页)案:《魏书》卷三十八《刁雍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版。下同)有:“七年,雍表曰:奉诏高平、安定、  相似文献   

3.
唐宋常平仓的经营与青苗法的推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苗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时的一项重要新法,关于它的具体作法,执行状况及当时经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学术界已多有探讨,本文试就青苗法的推行与唐宋时期尤其是北宋熙宁以前常平仓的经营二者之间的关系略陈管见.(一)青苗法又称常平新法,其具体办法是:将常平、广惠仓现有的1500万贯石全部换成现  相似文献   

4.
肇始于宋太祖而大备于宋真宗的仓储之法,是以各地积存一定数量的谷物,贱籴贵粜,调节粮价,救济饥民,名曰常平仓法.王安石为相后,特加改变,用常平、广惠仓储存的钱谷,分别在每年的夏秋未熟以前,按户等不同,贷给主户不同的数量,待到夏秋两季收成后,随两税交返,并加纳二分或三分的息钱,称之曰常平新法或青苗法.青苗法从熙宁二年九月开始施行,到哲宗元祐元年二月,历时十六年又五月.是北宋熙、丰变法中异议较多、争议较早、影响较大的新法之一.司马光在这个问题上,始终采取了反对的态度,发表了全盘否定青苗法的系统观点,并在后来当国期间,一举将青苗法全部废罢.此事在当时,  相似文献   

5.
景龙二年戊申(708)三十九岁〔著作〕七月七日:《奉和七夕两仪殿应制》(见《纪事》卷九、《癸签》卷二七)十月四日,授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会要》卷六四:景龙二年“十月四日……赵彦昭、给事中苏颋……并为学士。”《韩序》:“迁给事中,特制授修文馆学士。迁中书舍人,专知制诰。”《苏颋·初至益州上讫陈情表》:“臣……十有四年中书省。”按,开元八年,颋罢为礼部尚书(两《传》),由是年倒推十四年,(除去景云二年、太极元年、延和元年、先天元年丁忧,加上改元之先天  相似文献   

6.
记载唐代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史料,有如下几则: 一、《唐会要》卷85逃户条,开元十八年(730)宣州刺史裴耀卿论时政上疏:“(浮户)每户给五亩充宅……种桑枣,筑园蔬……丁别量给五十亩已上为私田,任其自营种。率其户(按:《通典·食货典》作‘十丁’)于近坊,更供给一顷,以为公田,共令营种,每丁一月,役功三日,计十丁一年,共得三百六十日,营公田一顷,不啻得计早收一年(《通典·食货典》作‘不啻得之,计平收一年’)不减一百石。”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凡是在学术上有创见的人物,往往具有特立独行的品格,求真求实的态度和熔铸百家的精神,明代思想家吕坤就是这样的人物之一。他治学不株守前人门户,公然宣布:“我不是道学”,“我不是仙学”,“我不是释学”,“我不是老庄申韩学”,“我只是我”。(《谈道》,《呻吟语》卷一)“我只是我”突出了吕坤的个性特点,也是他治学独立性的宣言。 在学术上要有独创性,必须坚持“自得”,并敢于打破传统和不迷信权威,吕坤反对为学“蹑着人家脚跟走”(《问学》,《呻吟语》卷二),甚至也不赞成“跟着数圣人走”,强调“各人走各人路”(《品藻》,《呻吟语》卷四),他批评一些学者“循弊规若时王之制,守时套若先圣之经”(《修身》,《呻吟语》卷二)的守旧抱残的行为,高唱“宇宙内几椿大事学者要挺身独任,让不得人,亦与人计行止不得”(《修身》,《呻吟语》卷二)。  相似文献   

8.
唐代土贡资料系年——唐代土贡研究之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唐代土贡制的特点《通典》六《食货典》六《赋税》下略云: 天下诸郡每年常贡:(按令文:诸郡贡献,皆取当土所出,准绢为价,不得过五十匹,并以官物充市。所贡至薄,其物易供。) 《新唐书》五一《食货志》云: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强调诗的抒情特性,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论诗三札》,《沫若文集》第十卷第二一一页);“诗的本身乃是情绪的潮流”(《诗歌的创作》,《文学》1944年二卷三、四期),是“情绪的自然消涨”构成为诗的“内在的韵律”(《论诗三札》,《沫若文集》第十卷第二○○页),“表现成一种旋律的言语”(《论诗三札》,《沫若文集》第十卷第二一一页)。  相似文献   

10.
晚清诗人鲁一同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一同(1804——1863)字通甫,一字兰岑,江苏山阳人,道光十五年举人。有《通甫类稿》四卷、《续编》二卷、《通甫诗存》四卷、《诗存之余》二卷行世。一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其古文气势充沛,笔力遒劲,富有阳刚之美。与其古文相比,其诗名更大。一一同生活的时代,清王朝已在下坡路上越滑越快。对这样一个时代,早在鸦片战争之前,他就透过当时社会表面的安定,看到了潜伏着的危机。他在《复潘四农书》中猛烈抨击了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尖锐指出,“独恐一日卒有缓急,相  相似文献   

11.
《旧闻证误》是南宋杰出史家李心传(1166——1243)的晚年作品,成书在其名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十卷)之后。该书为考订两宋特别是北宋史事的第一流笔记,是有宋一代历史考据学的代表作,可与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比美。《证误》一书,原有十五卷,惜明代已无全帙,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一百五十二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误作一百四十余条),重编为四卷:卷一著录44条,卷二45条,卷三33条,卷四30条。原书几经传抄,又遭四库馆臣窜改,故脱误之处颇多。即以传世的四卷本而论,有引录旧文而脱李心传按语者十一条(其中卷一,条  相似文献   

12.
七经指《周礼》、《仪礼》、《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而言。北宋太宗、真宗时期对七经疏义的整理,不仅是宋廷提倡儒学的一项重大措施,而且是统一、熔铸儒学的一项重大措施,值得加以论述。 此事肇端于太宗至道二年(996)李至之建议,完成於真宗咸平四年(1001)邢昺之表上,首尾共历时六年。其简单经过,散见於《长编》卷49“咸平四年九月丁亥”,《玉海》卷41《咸平论语正义》、《咸平孝经论语正义》、卷43《咸平校定七经疏义》;《宋史》卷266《李至传》,卷282《李维传》,卷431《邢昺传》等;而以《李至传》及《玉海》各条所记为简明详备。  相似文献   

13.
丘浚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第106页) 案:丘浚《经筵进讲》序云:“天顺甲申八月二日,今上首开经筵,时知经筵官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浚于是时叨克讲官。”(《琼台诗文会稿重编》卷5《学士四荣》) 作《秋兴》7首。 案:诗题注云:“天顺甲申”。(《琼台诗文会稿重编》卷5)……  相似文献   

14.
早在五四前夕,人力车夫的形象就被一些作家和诗人所关注,并把他们带进自己的作品。一九一八年一月《新青年》四卷一号发表的白话新诗中,就有胡适和沈尹默同以《人力车夫》为题的两首描写人力车夫苦难生活的新诗。此后,以表现人力车夫生活为主题的作品还有:刘半农的新诗《车毯》(《新青年》四卷二号)、周恩来的新诗《死人的享福》(《觉悟》创刊号)、陈绵的短剧《人力车夫》(《新青年》七卷五号)、汪敬熙的小说《雪夜》  相似文献   

15.
杜斌 《南都学坛》2023,(2):48-51
许之叙是晚清小说家、诗人。本文考其生于道光二十七年九月初四(1827年10月23日),卒于同治元年(1862)。两任县令不过二年有余。其所著笔记小说集《酒阑灯炧谭》原稿二十四卷,今本四部分(卷)乃散失之余。并考述《酒阑灯炧谭》成书、流传和《天籁集》刊行等。  相似文献   

16.
前言古代的沮水(又写作睢水,音同,通用)和漳水是流经楚郢都和随后的江陵城附近的两条水。春秋时期就已是楚国的著名河流。《左传》哀公六年记楚昭王所说:“江汉睢(沮)漳,楚之望也。”就反映着当时沮、漳二水在楚国的重要地位。《左传》定公四年记吴、唐、蔡师攻入楚国,楚昭王君臣由郢都逃出后,首先就“涉睢(沮)。”《汉书·地理志》(卷28上)南郡“临沮”县原注云:“……漳水……东至江陵入阳水,……”《三国志·王基传》(《魏志》卷27)记王基的语说:“……今江陵有沮、漳二水,溉灌膏腴之田以千数。……”这都说明古代沮、漳二水和楚郢都及其后继城市江陵城很邻近,彼此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一王念孙父子在他们的著作里曾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古人自有复语。”(见《读书杂志》卷三之四、三之五、四之九、七之四、八之六,《经义述闻》卷九、十五、三十一、三十二、《经传释词》卷五等处)他们所说的“复语”,指的是古汉语中的那种“平列二字、上下同义”的语言单位,其实也就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根并列在一起而构成的复合词。  相似文献   

18.
近期校勘《唐文拾遗》(以下简称《拾遗》,发现卷二《玄宗文》今人系年及原辑者误收他人文章以致讹误者三则。现据有关史料、史历,厘正如次。一、《授颜真卿监察御史制》载《拾遗》卷二第10页。日本学者池田温编《唐代诏敕目录》(三秦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253页,系年为“玄宗中”。所引出处为“四颜真卿17.la”(即《四部丛刊》本《颜鲁公文集》17页1栏)。按该书此页为《颜鲁公文集》卷三《表》下,所载《谢赠官表》并无此制。经查是书后附其门客因(殷)亮撰《颜鲁公行状》98页载:“天宝元年秋,扶风郡太守崔琇举博学文词秀逸,玄宗御勤政楼,策试上第,以其年授京兆府礼泉县尉。黜陟史户部侍郎王珙以清白名闻,授通直郎、长安尉。六载,迁监察御史。制云:‘文学擅于登科……’”此制与《拾遗》字句小异。又据是书第90页载宋人留元刚所编《颜鲁公年谱》天宝六载下载:“公年39,正月迁监察御史。”据以上史料即可判定玄宗此制撰于天宝六年正月。《唐代诏敕目录》系于“玄宗中”,失之。  相似文献   

19.
对《资本论》的讲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资本论》的《资本论》卷二,可统称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卷二通篇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理论,两个再生产,一个实现”。 1.1 三个理论: 1) 资本循环论。主要说明资本循环的形态、条件、耗费(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日,鲁迅先生曾来复旦发表演讲。这在他当天的日记中有所记载:“午蔡毓骢、马凡鸟来,邀往复旦大学演讲,午后去讲一小时。”翻八一年新版本《鲁迅全集》十四卷《日记》注释,见:“往复旦大学演讲,讲关于革命文学问题,讲稿佚。”(P.681)在第四卷《三闲集·序言》里又有一条有关此事的注释。鲁迅先生“十一月二日在复旦大学作题为《革命文学》的讲演,有萧立记录稿,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五月九日上海《新闻报·学海》。”(P.6)马蹄疾先生在他的《鲁迅演讲考》一书中还更进一步地说:“萧立在《鲁迅之所谓‘革命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