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会如何?眼下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综合分析了各种因素,对2006年中国经济走势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宗平 《老友》2008,(12):12-13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那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的经济预测与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的设想,原先是从经济行业部门的分类来评价三大主导产业的经济贡献,我们从产品部门的分类并基于全国(福建)投入产出调查的数据,从投入和产出流量方量来研究福建三大主导产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宗平 《老友》2011,(1):4-5
一个新取向: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两大政策侧重:稳增长、保民生;三个政策变化:货币稳健、财政积极、宏调目标多元  相似文献   

5.
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各种严峻的自然灾害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及时应对,国民经济保持了10.3%的平稳较快发展速度,为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2011  相似文献   

6.
李沅 《金陵瞭望》2009,(13):32-33
5月21日.“2009中国.南京重大项目投资洽谈会”开幕.南京正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在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出口和消费这两大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受到较大冲击的宏观背景下.抢抓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扩大投资的机遇.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加大投资,不仅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在经历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之后,宏观政策的调整为新一年中国经济的走势埋下了伏笔。新的一页已经掀开,展望2011年,中国经济最大的看点何在?  相似文献   

8.
《21世纪》2012,(3):17-19
2012年1月的楼市,显得十分冷清。受春节及调控政策双重影响,多个城市1月份成交量“触底”近年最低值。来自房地产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逾八成城市成交量环比下跌,平均跌幅38.14%,其中,天津环比跌幅最大,达78.78%。除天津外,杭州(不含萧山余杭)环比跌幅亦超过70%北京、杭州(含萧山余杭)、重庆跌幅均在60%以上。成交价格则稳中有降,9个城市均价环比下跌,9个城市均价环比上升,平均跌幅1.81%。  相似文献   

9.
运用政治经济学思路与方法分析中国30年的经济改革与转型,认为中国30年经济改革与转型的历史逻辑主要表现为:体制方向的确立--改革向转型的转变--从体制改革到制度创新--经济转型的深化.30年中国经济改革与转型的特征表现为:渐进性、外力推动性、制度变迁性和周期性.中国后转型阶段改革与转型的重点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市场经济良性运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转型阶段改革与转型的主要任务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强公共服务体制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保障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期开始的对外部世界的开放和工业化历程, 使中国第一次有了沿海与腹地的概念,沿海地带尤其是通商口岸城市产生现代因素并开始了现代化的孤立发展, 而广大内陆则几乎原封不动地维持着前现代的经济结构, 出现了传统地区和现代地区、乡村和城市、前现代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彼此封闭和全面对立的格局,影响了现代文明向整个社会的扩散,造成了广大农村的衰败, 带来了近、现代社会的分裂和长期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农民区际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发生区际流动是由人口、经济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种流动是应中国社会的变革发生的,它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社区的繁荣和农民致富都有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城农民的边缘化问题十分突出,其主要表现是就业机会不均等、歧视行为严重、生活条件差、拖欠工资等。为了消解此问题,必须创造农民流动的社会环境、制定土地流转政策、建立农村劳动力市场、加快小城镇建设速度、发展农民教育和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   

12.
在快速老龄化背景下,慢性病并发症使得残障失能老人数量快速增加,而从事长期照护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十分短缺,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亦将愈加突出。运用年龄移算法预测未来老年人口规模结构,并通过年龄别残障率测算未来失能老年人口变动状况,进而得到全国未来长期照护养老服务需求量。测算结果表明:2016~2050年,中国失能老年人口将从652.02万人增至1 643.43万人,年均增加29.16万人;如果采取专业机构进行长期照护,2050年所需长期照护养老服务人员150万人;在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过程中,大幅增加养老服务人员配置量将给未来劳动力供给带来严峻挑战,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增长。针对长期照护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有必要采取如下4个方面措施:一是坚持长期照护服务社会化,体现长期照护服务规模效应;二是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有效提升长期照护服务效率;三是鼓励低龄老人从事长期照护服务,有效开拓养老服务渠道;四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从根本上减少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实现长期照护服务资源供需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