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于晓嵘 《公关世界》2022,(3):116-117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极高的价值,包含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两项.两项价值不仅存在区别,也存在相关性,属于辩证统一关系.后者虽然十分重要,但前者也很重要.充分落实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想要完成建设工作,必须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二元价值.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有效扭转传统的重视社会价值,轻视个人价值的教育模式.在现代化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充分凸显对社会价值的重视,也需给予个人价值同等重视,保证二元价值均可实现,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以人为本,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通过公开招聘、熟人推荐等方式招收到许多员工,他们各有各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也有不同的经历。企业招收这些员工以后,不能马上把他们输送到工作岗位上,而必须先考察每个新员工的技能素质,看看他们的技能素质与岗位...  相似文献   

3.
刘兴阳 《职业》2007,(25):16-19
职业生涯规划有两个主体,一个是企业,一个是员工.对两方的关系怎样处理、谁才应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角、职业生涯规划到底是以个人为主还是以企业为主等问题,个人的理解可能跟企业的理解差距很大,不同企业的理解也会不一样.要想在个人和企业的博弈中获利,关键还是双方都能拿出诚意来,本着双赢的思维去思考和行动:企业要以人为本,真心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个人也要用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与企业同发展共命运的态度和成长潜力.在职业规划过程中,个人与企业之间还存在哪些矛盾?如何化解?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员工规划?让我们来听听程静、梁开广和张建国三位嘉宾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袁翠翠  苏晨 《职业》2012,(16):146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与进程的加快,人们潜在的内质也在不断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而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除了个人的内在素质外,不断地进行企业员工的知识培训也是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企业公民实践早已证明,志愿者服务不仅是企业员工单方面的付出。由于担负起与企业一致的社会责任,它可以加强员工对企业使命感的认同。这种企业公民行为的组织方式。对员工个人发展、企业使命的贯彻以及社区被扶持对象来说。都是共赢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发展”观念普遍盛行的今天,“发展”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甚至可以说,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组织、每个国家都处于涌动的发展大潮中。为个人发展前途而十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为企业发展壮大而操劳奔波的大小老板,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坚守在岗位上的每一个平凡的劳动者,无不是发展的因子,无不在发展的大潮里拼搏奋斗、一往无前。发展,已毫无疑问地成为时代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莫海燕 《职业》2004,(9):22-23
不得不承认,无论在个人职业发展还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薪酬的作用举足轻重.对个人而言,跳槽、晋升、实现个人梦想……很多时候都离不开money;对企业而言,吸引人才、激发员工热情、保留骨干……都离不开企业的薪酬策略.  相似文献   

8.
听说     
《上海科学生活》2001,(4):10-10
增加股东的价值(enhancing shazeholdel value)旧经济通过提高经营业绩来增加股东的价值,而新经济靠吹牛和IPO来增加股东的价值。员工的最终目的是增加股东的价值,企业高层管理的每个决定都是为了增加股东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设计与文化是紧紧相连的,每个时代每个阶段的设计都是依赖于当时的文化背景而存在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件艺术作品的最大魅力就是文化的体现,它从根本上优化了设计行业的发展,也对文化本身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企业发展中一项艰巨又重要的工作。绩效考核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其建立的有效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有效性。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能够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从而带动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但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都存在弊端,与其经营目标脱节,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重视绩效管理,认真分析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能力,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由于其具有正外部性的特征因而其收益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必须在非义务教育中作为主要的投资主体。政府应在非义务教育中担负主要角色,并承担相应的投入比例,而对于企业和个人投入应该是政府投入的一种补充,因此,只要政府的投入比例予以基本确认,至于企业、社会、个人的比例则是非义务教育总投入的剩余部分,当然,其中在剩余部分则依据谁受益,谁支付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企业和个人的合理比例,社会的投入是通过首先捐资助学来实现的,同样也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政府对非义务教育的投入的比例,必须予以明确和保证,否则就难以确认社会、企业和个人的投入比例,为此本文将重点研究政府对非义务教育的投资比例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少晖 《职业》2011,(25):60-62
员工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从最开始的现金薪酬,发展到关注福利、职业发展、成就感、个人价值的实现、尊重和认可的方式、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安全感和稳定感。此时,就必须在非货币化奖酬方面有更多的关照,企业文化就是非货币化激励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汪鑫  张惠琴 《职业时空》2012,(1):89-90,93
员工满意度被认为是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而员工满意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文章以知识型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提取了影响知识型企业员工满意度的五个维度:工作群体、工作环境、企业管理、工作回报、个人发展。研究发现,工作群体对员工整体满意度影响最大,个人发展对员工整体满意度影响最小。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由知识型企业员工的工作状况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新常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存在形势,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也对社会经济形态敏感度较高。新的经济形势给烟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烟草企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本文将对新常态下烟草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李杰 《职业时空》2008,4(9):35-35
一、企业技术工人技能培训的激励效应 1.培训具有目标激励效应。通过设定一定的目标来激发人的动机,调整和引导人的行为,使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结合、趋于一致,可以有效地激励出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般来说,员工具有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自身的人力资本含量增加,实现个人目标的工作能力增强了,也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紧密结合,必将极大地激发员工在培训中以及培训后的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使员工的素质得到全面升华,并体现出员工的个人价值以及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索本土化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狭义上来说,企业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导下,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场所中,帮助员工解决个人的、家庭的、工作上的种种困扰,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生活稳定,形成合理而有效率的生产(工作)环境,使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更大限度地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从广义上来说,企业社会工作是帮助企业实现其旨在提高工作场所生活质量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工作的目的不是实现企业利润白9最大化,而是帮助企业或组织满足工作世界中个人、团体和社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04,(6)
现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一个根本宗旨是以人为本。无论企业大小,员工都是企业最主要的构成因素之一,没有员工的企业只能被称作皮包公司。而员工的思想又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老板和员工之间永远存在着一条鸿沟,即便是和老板最近的人也无法全面、真实地向老板说出自己对企业的想法。而老板又是多么的需要了解员工的思想啊。 从管理实践来看,这种劳资双方的矛盾是企业内部无法解决的,员工之间可以互相倾诉、抱怨,但是如果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企业对员工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日本的“终身雇用制”为日本企业塑造了一支职业化的员工队伍,促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我国海尔集团坚持走员工职业化的道路,带领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在十几年内发展壮大。种种迹象表明,培育一支职业化的员工队伍是当代企业发展的法宝。所谓职业化,就是要求人们把社会或组织交代下来的岗位职责,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职业化通俗地理解就是员工以自我经营的理念对待自己的事业,树立为自己打工的工作意识,具备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素养、职业行为等,提倡快乐工作,强化成功意识,提高工作绩效,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庄林 《职业》2003,(2):23-24
“生涯计划”(CareerPlanning)也叫“生涯设计”(CareerDesign),是舶来品,最早由麻省理工大学教授E·H·施恩于1992年提出,并随后在欧美国家的企业里得以应用。生涯计划的主体是企业组织与员工个人双方;生涯计划的内容主要是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但是这种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不仅是员工个人的需要,也是企业组织的需要)。因而,借生涯计划,员工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被很好地结合起来。“生涯发展”简单地说就是生涯计划的实施,即员工的生涯发展(CareerDevelopment)。生涯发展的本质是员工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即…  相似文献   

20.
刘滨涛 《职业》2014,(34):18-19
对企业来说,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为企业选拔出更适合的人才;另一方面,追求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能会短期造成企业的人才流失。但也只有真诚关心员工发展,才能最有效地保证企业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