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青年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蔡元培等人的倡导下,中国于五四运动前后兴起了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新民学会推动下,大批湖南青年进入北京留法预备学校,此举在全国引起连锁反应.华法教育会及有关人士为形势所迫,不得不负"维持之责",从而掀起全国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热潮.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人数几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蔡和森受新民学会委托先期赴京,调查与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京一年半的时间里,通过华法教育会负责人以及在京湘籍名流的支持与帮助,他设法争取侨工局借款名额,筹措赴法旅费川资,促成华法教育会开办各种预备学校,为湖南青年准备赴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蔡和森赴京不仅实现了新民学会向法国发展的目标,而且有组织地开展湖南留法运动,且使全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提前进入高潮。  相似文献   

3.
蔡和森受新民学会委托,组织湖南学生留法勤工俭学事宜,有力地推进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蔡和森以猛看猛译的"蛮霸"精神,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成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锋.在他的影响下,很多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和国内外新民学会会员,都转变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另外,蔡和森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实际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与运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以及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蔡和森受新民学会委托先期赴京,调查与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京一年半的时间里,通过华法教育会负责人以及在京湘籍名流的支持与帮助,他设法争取侨工局借款名额,筹措赴法旅费川资,促成华法教育会开办各种预备学校,为湖南青年准备赴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蔡和森赴京不仅实现了新民学会向法国发展的目标,而且有组织地开展湖南留法运动,且使全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提前进入高潮。  相似文献   

5.
四川青年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轫于 2 0世纪初 ,结束于 192 5年前后。在这期间 ,共有 2 0 0 0名青年远涉重洋 ,赴法工读。四川在中国近代史上以交通困难 ,经济衰败 ,战乱频繁而闻名于全国 ,然而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却在此开展得深入而又广泛 ,单是赴法勤工俭学的人数即达 5 38人 ,为全国之冠。本文回顾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四川兴起和发展历史 ,分析了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成因及其特点 ,评价了四川留法勤工俭学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前后,超过1600名中国青年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他们在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等地通过各种形式"勤于作工,俭以求学"。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列主义,成立了各种革命团体和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领导了勤工俭学生和华侨、华人的反帝爱国民族民主运动。还有一些同志,通过其他途径参加了中共旅欧支部的工作。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中共旅欧支部,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和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革命领袖。他们先后回国,投身于伟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兴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两千余名青年学生纷纷赴法,这在中国近现代留学运动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湖南青年赴法人数几乎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他们积极投身勤工俭学实践,组建团体,并参与组织了"二·二八运动"和进占里昂大学斗争,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廿世纪一、二十年代历史上,出国留学以振兴中华,拯救民族危亡,成为朝野有识之士的共识,也是当时先进青年学生追求新思想的重要途径。而期间,尤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赴俄留学运动为翘楚。本文主要着重于比较研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赴俄留学运动之异同,同时揭示这两个运动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初步实践,它为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提供了新的平台,亦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革命和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五年的留法经历是徐特立从"教育救国论者"到"人民教育家"的重要转折点。目前,论者普遍认为张敬尧的通缉是促使徐特立赴法的直接原因。但实际上,在张敬尧以通匪之名通缉徐特立时,徐特立早已远赴法国。通过分析和梳理文献可知,"教育救国"理想的破灭和"劳工神圣"学说的鼓舞是徐特立赴法的主要原因,而当时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则是其赴法的契机和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