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趋同"理论是早在四十年代某些资产阶级学者提出来的.近二十年来,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经济社会改革,使得这一理论似乎得到验证.那么,"趋同"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趋同"理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改革有无内在联系?"趋同"是否将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最终归宿?这些都是认识和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理论上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我国具体条件下,采用控制投资信贷额和货币供应量的手段,难于有效控制基本建设基金和消费基金的过速增长。必须采取配套措施,综合治理。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是经济模式的重新选择。在两种模式的转换过程中,由于新的经济体制尚不完善,难免会产生某些不协调,比如在我国经济改革中所出现的基本建设基金和消费基金过速增长等现象,就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对此,主张采用金融手段进行宏观调节的观点认为,现阶段我国投资缺  相似文献   

3.
一、为什么说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 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长期以来存在着相当紊乱的现象,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又不反映供求关系。这种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同类商品的质量差价没有拉开,不同商品的比价不合理。特别是某些矿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偏低,主要农副产品的购销价格倒挂,销价低于国家购价,这些现象造成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广东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是近举行年会,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一国两制”等问题,展开学术交流和探讨,一,关于改革与开放问题与会者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改革也是一种“革命”,但这不是本来意义上讲的革命,即不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革命.其革命意义在于: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涉及政治、文化、教育和卫生等各个领域,从而出现全面变革的局面.这种革命,表现为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是在稳定的政治局面下逐步实现的,但却是更加深刻的一种特殊的革命.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具有普遍意义,它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是受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的规律所支配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断完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发展,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理论上指明了方向.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开始走上了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但是在改革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在计划和市场两种运行机制、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两种价格体系、新旧两种管理方式交叉并存的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改革落后于微观,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宏观失控,进而影响到微观活力的正常发挥.所以,如何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这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一)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把价格改革放在何种地位决不是个战术问题,而是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的选择问题.为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使改革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有必要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是经济体制改革不可逾越的关口这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价格改革所以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绕不过去的关口,主要理由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一、不平衡的改革与改革的不平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理论上已经明确,即建立以“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为特征的新型市场经济模式。但是,从九年改革的情况来看,目前的经济体制与理想的市场经济模式还相差甚远.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还处于混沌状态.我国前九年的经济改革偏重于搞活企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都围绕着企业这个中心展开.显然,这是一种不平衡的改革.在传统的产品经济中,由于企业在人、财、物和产、供、销方面都没有经营自主权,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与弱势群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是所有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都曾经历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过渡性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在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特殊性,我国的社会转型使得改革运动比西方要付出更为昂贵的社会代价: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由原来的隐蔽状态开始以显状凸现出来,并日益加大。如何妥善处理和解决由弱势群体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将是关系改革能否深入和社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 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着一个以残疾人和退休者为主的生理性弱势群体,以及以失落者、失业者为主的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是任何社会都不能避免的一种自然性现象,后者是任何国家在现代化起飞时,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中的伴生现象。以往我们有一种不正确的观点,即把弱势群体的出现总是与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认为那是资  相似文献   

9.
<正>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广泛、深刻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继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吸收了农村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正在迅速向纵深发展,出现了好的势头,一个个改革的好典型冲破阻力涌现出来.目前我国出现的经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的大好形势,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进一步发展大好形势,仍然靠改革.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今后在经济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两件大事."实践证明,党中央确定的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是实现四化的一条康庄大  相似文献   

10.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与会同志认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由窃窃私议到推向前台,一方面是继“文化热”之后出现的又一思想解放的潮流,另一方面则是经济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唤,是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深入把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有的同志指出,中国的改革应当是全方位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子系统都要改革。如果在传统体制功能耦合的稳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已成为一股越来越强劲的洪流,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以至对整个世界经济面貌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自50年代以来,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自身的建设发展中,先后从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认识到经济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要。经济体制改革无论对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都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而又紧迫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实行价格改革又更为艰难和痛苦,这不仅是由于价格问题,而是国民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牵涉到各个方面,更主要的是价格改革的关键是理顺长期不合  相似文献   

12.
论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基础性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德淳 《理论界》2001,(2):18-19
劳动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比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复杂 ,它既存在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出现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又面临着转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企业富余人员问题。当前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又出现了部分职工下岗现象 ,由此使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劳动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之一 ,它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也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 ,更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了解决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 ,党和政府根据不同时…  相似文献   

13.
政府创新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和世界性趋势,一般不涉及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框架,而是一种国家治理机制的改革,是公共权力机关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增进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创造性改革.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进步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所一直强调和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并不是基本政治制度框架的改革,而主要体现在政府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各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目前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和尚需改进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十来,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流通领域的改革成果尤其显著。但是,由于新旧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着矛盾和摩擦,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相继出现,并首先从流通领域暴露出来,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障碍。因此,需要我们对流通领域出现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并找出问题的根源,为进一步治理整顿提出改革的设想。 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流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归纳如下。 (一)商业部门。流通是联结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两大环节,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有赖于流通有序、正常地进行。近几年来,由于主观上的急于求成和客观上的一些原因,致使流通领域出现了混乱。其表现为:1.管理混乱。在大力推广经营承包责任制时,忽略了商业内部的管理,对营业柜台的出租缺乏统一管理和指导,致使有些单位为了眼前利益出卖营业执照,某些承租者为了转嫁昂贵的租金,哄拾物价,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2、骗买骗卖。某些乡镇企业为了弁取暴利,利用合同,虚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在大力发展企业间横向经济技术联合和试行企业内部职工集资入股的基础上,对以企业资产股份制为主要内容的所有制关系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股份制企业显示出生机和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但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股份制,作为一种新的改革尝试,由于试行时间短,经验不足,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探索和研讨,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股份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改革方案提出的背景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始终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热点问题和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但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却是滞后环节.近几年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之后,始终未能推出切实可行的一整套政策,未能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有新的实质性进展.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理顺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关系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我国经济理论界对此已作过许多具有突破性的探讨,提出了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生产管理经管权适当分离、企业相对独立等观卢,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坚定而富有成效的步子.但是,围绕国家和企业经济关系的改革还只是初步的,深人的改革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实践.本文拟就国家和企业经济关系的模式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渐展开和深化,失业作为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已经开始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并且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失业的实际水平和程度究竟有多高,九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普遍有了提高.与此同时,公共消费中某些方面出现了过分的膨胀;也有少数人个人消费计划不周,出现了抢购某些耐用消费品的现象.在宏观经济中,也一度出现了消费基金失控.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这是"消费早熟".究竟什么是消费早熟?我国当前是否存在消费早熟?如何看待当前消费领域中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消费水平提高的关系?在有可能出现消费早熟时,如何防止消费早熟的发生?这些都是本文所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30多年来,由于苏联东、南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认识上的差别,导致了改革的指导原则和措施的不同。目前的实践根本不可能从传统经济学说中找到现成答案,迫切要求创建一门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这已是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