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流星花园》的创作班底.柴智屏亲自坐镇,被媒体称为“内地版《流星花园》”并非空穴来风.李冰冰不再当“贼婆”.变得温柔似水,和“西门少爷”朱孝天大谈恋爱.让人很怀疑是不是代替大S成为第二个杉菜。李冰冰反应很敏感,“我和大S完全不同,我一人要演两个角色”。剧中,她先是朱孝天的女朋友,因为车祸而去世了,另外个是邂逅朱孝天的傣族女孩,两段曲折缠绵的爱情让李冰冰大呼过瘾。爱情总会让强悍的女人变得柔软,演惯了江湖女侠.李冰冰的眼中多的是坚硬的东西。“爱情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即使和F4这样的花样美男合作,她戏言也能保持十二分的清醒。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中“桃花源”思想的产生与主题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红岩 《阅江学刊》2010,(2):100-106
中国文学中的“桃花源”思想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对理想生活和社会模式的描绘,受其影响,刘晨、阮肇艳遇仙媛的天台山被称为爱情的“桃花源”。在历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文人结合不同的时代条件和自身经历,分别择取“桃花源”的超脱生活和美好爱情主题表达不同的向往和追求。“桃花源”作为一种传统文学题材和意象成为隐居避世和求仙艳遇的文化符号,在后世的诗、词、文、曲中再现着绵绵不绝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王蕾 《半岛新生活》2004,(15):40-41
派别一:爱情需要仪式感,观点人物:明霞,草长莺飞的三月里.我”昏“啦!结束了为期5年的爱情慢跑,终于看到了旌旗飘扬、鲜花美酒的终点。虽然毕业后就有模有样地过起了小夫妻的生活,虽然也自诩不拘于形式的时尚新人类。在那个再平凡不过的晚上,我们两个人被他烹得五光十色的美味撑得动弹不得.双双倒在沙发上四肢舒展时,他拍了拍我的头,捏了捏我的脸,  相似文献   

4.
朱晓琴 《社科纵横》2010,(2):170-172
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他的长篇小说中,《恋爱中的女人》被认为是最有成就的作品。该作品以厄秀拉和古德伦的爱情为主线,探索了两性关系等问题。主人公厄秀拉和古德伦虽为姐妹,两者都有叛逆性,但她们的性格迥异,一个是“妻子”型;一个属于“情妇”型。性格决定命运,“妻子”型的厄秀拉爱情最终修成正果;“情妇”型的古德伦爱情注定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5.
霞客  肖杰 《半岛新生活》2004,(17):54-55
诺曼底是一个经常出现在历史书上的地名,在人们的记忆里被烙上了严酷的战争痕迹似乎与浪漫绝缘而事实上诺曼底海岸具有争人绝倒的美号和风情想想黄征那首《爱情诺曼底》“为何却不停地要,为何却一再地要,我怎幺才能登上你的爱情诺曼底……狂奔在破晓的大地拼了命也要找到你,占领这爱情诺曼底”、可见诺曼底不但是一定要攻占的军事要地,也是一定要攻占的爱情阵地。  相似文献   

6.
《李双双》讲了什么故事可能 许多人记不清了。但这部电影会被人想到,她创造了一个对中国旧式婚姻的调侃句式:先结婚后恋爱。别笑,该被调笑的不是李双双和喜旺,实际上是从来就没有搞清婚姻爱情关系的芸芸众生,真理在朴实的李双双和喜旺那边,即:不管是白领也好蓝领也好,再怎么现代派,都必须承认,真正的爱情只有在婚后才“谈”得出味儿来,爱情的深度在婚姻之中。 时下,特别是在都市化经济发展的迅猛进程中,人流滚滚,物欲强劲,撮盐入火的脾性盛行,恋爱、婚姻的道德感受到严重削弱,离婚率在激增,这确实是时刻考验夫妇的外作用…  相似文献   

7.
纪婷 《生存》2020,(9):0133-0133
爱情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他们对于朦胧爱情的向往之心。纵观高中语文教材其中不乏以爱情为主题的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不再是只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重视其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为此借助有关爱情题材的课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但走进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教师在高考的重压下,以及传统禁锢思想的影响,对爱情题材的文章大多忽视其价值观部分,只注重对于文本的解读。因此,本文针对此现象,详细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有效的施行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特征及导向李春荣随着时代的变革,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恋爱国的和恋爱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出自身的特征。追求爱情是每个大学生的权利,不应成为校园禁区。只有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正确地5;导学生探讨爱情的真谛与真理,严肃对待有关恋爱问题...  相似文献   

9.
鲁迅说过,人生在世,爱才有 所附丽。爱情这一亘古常青,永不褪色的话题,世世代代被人们津津有味地传颂着、诠释着。不同的时代,爱情有自己不同的主旋律。呼之欲出的21世纪,我们的社会又将呈现给我们怎样的爱情图景呢? 首先,社会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与繁荣,会给人们提供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环境,人们在更宽广的时空范围内、更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寻找爱的归宿。从大的方面来说,改革、发展、稳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不动摇,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是我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坚强基石。爱情的实现与得到…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东西南北》2013,(21):9-9
时代在改变,也有一些人追求金钱超过了追求爱情,这是我无力去改变的。但是我相信不管时代怎么改变,人类还是需要爱情的,所以不管怎样我都会继续写美丽的爱情,这样才会有人继续去展望和憧憬爱情,如果爱情一直被金钱给压制住,那人类都会失去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麦迪桥边的一幕爱情剧团幕时,竟然牵动了东西两半球许多人的泪腺。于是,人们纷纷赞赏起这一孤独者邂逅的爱情来。当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说起少男少女们看了电影《廊桥遗梦》而痛哭流涕时,笔者开始怀疑现代人的爱情观是否如天空中的的云,极其飘忽不定,因为泪水对《廊桥遗梦》而言似乎太慷慨了。确实,小说的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渲染了这一爱情环境。夕阳、朝霞、旷原、厨房。无一不是茏章在爱情的光环中。然而,情的造就毕竟是由人来完成的,人之心态与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获得的。尽管我们偶而也听到一些一见钟情的故事,可是.为…  相似文献   

12.
《东西南北》2010,(9):2-2
女人对爱情的要求很简单.只要在这份爱情里面,有着陶醉,有着依靠,便会傻傻地投入其中。不必要讲求太多的形式,不一定要求怎么样怎么样,随心。随意,随感觉,在爱情中。感觉是美好的,那就是爱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个永远年轻的话题。爱情缘何而生?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探究过它.结论自然因人而异。其实,爱的本质离不开自爱,情因爱而生,内在的爱外溢为情,即是爱情。自爱并不难理解。自爱就是对自己生命需求。精神理念的珍爱。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地球甚至要爱护太空,是因为我们爱我们自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的生命将难以维维。爱环境、爱地球、爱太空的实质,就是爱我们自己的生命。——当一个人说他(她)爱种花、养鱼时,他(她)也决不是对花、鱼之爱,而是对其自我精神的爱。花、鱼只不过是其…  相似文献   

14.
法国学者米·杜夫海纳把爱情视为既想与对方结合,又须尊重对方个性差异的“二律背反”。原因很简单:所爱对象不是无意识的物,而是有意识的人。人是自由的,因而爱情中永远存在着对方改变主意、收回承诺的危机,这就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之类的永恒的爱情宿命。爱情就是用信念战胜这种危机的痛苦与欢乐相互渗透的生命过程:它既渴望着结合,又拒绝着完全的结合。而后者意味着要么否定对方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的占有物;要么否定自己的个性,使自己为对方所占有──因而危机随时处于一触即发的态势。无独有偶,德国学者弗洛姆也把…  相似文献   

15.
杜真强 《学术交流》2007,(5):162-164
张生形象在《莺莺传》、《董西厢》和《王西厢》三部作品的动态发展中不断演变,其表现为:一、爱情萌动中的张生形象逐步完美。二、爱情发展中的张生渐趋刚毅和执著。三、爱情结局中的张生越来越忠贞。三部作品中张生形象意义的不断推演,反映了三个时代对爱情、婚姻以及礼教的不同态度。张生形象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代言人。作品中越来越明显的进步思潮,张生越来越主动自觉的爱情追求,是这一系列作品带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思想意识和审美客体,张生也因此成为耀眼而又典型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6.
范进军 《学术交流》2002,(6):134-137
辛弃疾的爱情词创作不仅数量多 ,而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除了和妻子的爱情外 ,词人还存在着与侍妾的爱情。辛弃疾的爱情词抒写了作者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对已逝爱情的追忆和对意中人的思念 ,情真意切  相似文献   

17.
声音     
《东西南北》2013,(3):9-9
爱是一颗心遇到另一颗心,而不是一张脸遇上另一张脸。 ——当被问到“是否因美貌而收获更多爱情时”,法国影星苏菲·玛索回答  相似文献   

18.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之寄身的大观园埋葬了诸艳,成为名符其实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埋香冢”,女儿们共同的命运是毁灭。不同身世、不同个性、不同处境的宝钗、黛玉、晴雯、袭人正是所有女儿悲剧命运的缩影。宝玉与四者的爱情婚姻纠葛的悲剧并非仅仅是单纯的性格悲剧、爱情悲剧;同时是沉重的社会悲剧、时代悲剧;更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信奉者的双重悲剧。广而推之,蕴含着对人类生命悲剧的哲理思考和深刻洞见。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爱情小说的演变与自然主义邓时忠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爱情题材小说,从一开始具有强烈的悲剧力量和审美价值,到逐渐演变为对人的自然属性的刻意描写,完成了从形而上至形而下的审美位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主义的消极因素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积极方面却被弃置不顾...  相似文献   

20.
缘份     
保加利亚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和爱情问题专家瓦西列夫认为,爱情的魅力在于它的神秘性和自发性。虚幻朦胧仿佛是爱情王国的专有气氛。缘份作为爱情的前奏,参与构建了爱情的这种神秘氛围。缘份是一种无法解释的解释。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而不是那个时候,为什么在这个场合而不是那个场合碰到并喜欢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我们无法给以确切的解释。我们常常把这种不期而遇所带来的欣喜和心灵的震颤慷慨地归之于冥冥之中的缘份。我们可以把缘份作为相遇的缘由,但我们不能解释缘份的缘由。缘份的概念只能笼统地定义为:由于人们对聚合的不可预知而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