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耿耿于怀的味道,是不解的乡愁。她在四岁时第一次尝到馄饨的滋味。那是一次漫长的旅行,母亲带着她千里迢迢地赶回中国江南的一个古老小镇,看望病重的外婆。母亲是镇子里第一个远嫁异国的女子,不啻于一段传奇;而年幼的她跌跌撞撞地走在青石板路上,张望  相似文献   

2.
吕麦 《东西南北》2009,(1):17-17
大舅不谙孝道。十多年来,我们一家赡养外婆。母亲三天两头,买.些水果、零食、鱼肉,或是做些馄饨、包子,送给外婆。可大多数,都“孝敬”了大舅。且外婆还把节省下的生活费,偷偷贴补给大舅。五月,七十多岁的外婆,摔碎了胯骨。直到三天后,母亲给外婆送鸡汤,发现奄奄一息的外婆躺在小屋里呻吟,而大舅却没事人一般。  相似文献   

3.
小蕾,16岁,轻度智障,4岁时进入现在的寄养家庭,即将初中毕业。寄养父母均已过50岁。当问及成年后的生活打算时,小蕾答道:“我没有想过,我就想留在爸爸妈妈身边。”寄养母亲表示:“12年的生活很有感情,她就如同我们的亲生女儿一般。我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我保证只要孩子愿意,我会一直照顾她到我不能照顾为止。孩子成年后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4.
女有三丑     
舒婷 《东西南北》2008,(6):49-49
女人的"丑",往往就是她的可爱之处。我的母亲十分好强,她的兄弟姊妹养出一窝一窝如花似玉的孩子来,不是被摆在照相馆橱窗,就是上杂志封面。三舅舅结婚,母亲连夜踩缝纫机,为我做了一条荷叶边的红裙子,又拿铁钳炙我的刘海,可怎么打扮都像缺了什么又多了什么,母亲技穷而泣:"我身上稍微像样的地方你都不要,偏偏拣我一对单眼皮!"我外婆及时在旁援救,她会很中我听地化解:"世上无丑女。女人有三丑:好吃懒做爱打扮。"  相似文献   

5.
葛维樱 《东西南北》2014,(16):74-75
当时正在上海照顾病重母亲的小女儿张廉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敌人故意制造的谣言。因为之前听过许多日军方面不实的报道,张廉云不相信这条消息。直到叔叔流着泪、哽咽良久,说出一句"你父亲已经不在了",她才知道一切都是真的。一个月前,廉云得到两年未见的父亲的电报,让她和姐姐去前线看望父亲,已经收拾好行装的廉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两个月后,张自忠夫人病逝,"弥留之际,叔叔大声在母亲耳边告诉了她父亲去世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则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将孩子送走的母亲。她是瑞士籍家庭教师伊丽莎白,为了替父亲还债,她为英国贵族查理生下了一个女儿,女儿一出生就被带走了。7年以后,这位母亲仍对女儿念念不忘,为了见到女儿,她来到查理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她的女儿由于从小缺少母爱,娇惯任性,伊丽莎白以极大的耐心、爱心教导她、宽容她。  相似文献   

7.
方明和方华(均为化名)是一对孤儿兄妹。方明18岁,方华16岁。父亲原来在某市一童装厂(集体性质)上班,父亲身患精神病、糖尿病、心脏病,后从1988年开始不上班,在家吃劳保,每月劳保金74元,后来社区居委会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每月356元),直至2005年4月15日在医院过世。母亲在13年前就失踪了,外婆年事已高,且因母亲失踪一事怨恨方华的父亲。两家从不来往。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情人     
真的爱情不是挂在嘴上,而是在心里。妻子怀孕后不久,母亲便搬到了我的新居照顾她,陪同母亲一起过来的,还有父亲。那天,由于保险丝烧掉了,整栋楼都停电了。一家人围着蜡烛说话,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听母亲说过:父亲有个小情人。借着这个气氛,我就问了父亲这件事。谁知,父亲并未有丝毫不悦,反而当着母亲的面讲起了他的"风流往事"。  相似文献   

9.
他是一个大男孩,今年刚上大学一年级。那天我在咨询中心值班时。他来找我。他是个知青子女。从小跟着外婆和舅舅、舅母一起生活。外婆很疼他的,但毕竟不是亲生父母亲。这其间的滋味,只有他能品味。在读高中的时候,舅舅家添了个婴儿,白天黑夜没完没了地哭。家中房子小,他与外婆住在一间屋。孩子的哭声在夜晚特别地刺耳,他因此而失眠。但是孩子并没有因为他失眠而停止啼哭,他的心绪越来越坏,与外婆说也是没用的,外婆只有这一间屋。 他由起初的失眠,发展到神经衰弱。白天,一有些微的响声就心惊肉跳。越是怕,越是睡不着。他很焦虑,上课也因此受到影响。 他们的英语老师是一位刚从外语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她年轻、美丽、热情,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只要说起她,男生女生都会说:哇,好清纯,好青  相似文献   

10.
谢来 《东西南北》2012,(17):45-47
有人称她是“淘金者”,也有人将她誉为“与众不同的自由斗士”,这一次,她称自己只是以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寻求真相。  相似文献   

11.
回家     
谭回乡 《社会工作》2011,(19):53-54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个日子值得纪念和喜庆。但对朱某来说,应该还有一件值得纪念和喜庆的事——她在社工的陪同下回家了,回到了一个阔别二十多年的家。她进家门后,第一个要见的是母亲,第一声呼唤的还是母亲,但是,任凭女儿怎样呼唤,母亲因患脑溢血无法用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没有贫穷的母亲,没有丑陋的母亲,没有老迈的母亲,有的只是——母亲。有一位年逾九旬的母亲,她的身体仍很硬朗。然而,在五年前,她却患上了严重的老年性痴呆症。她共有五个孩子,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患上老年性痴呆症的她,已经  相似文献   

13.
佚名 《东西南北》2012,(3):66-67
如果你生活在南宋,从你还在母亲肚子里开始,到你出生,到你受教育,到生老病死,你都会得到宋朝国家福利政策照顾。  相似文献   

14.
我六岁时亲生母亲去世.爸爸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照顾我,在我十岁时,他给我娶了个继母. 继母是普通农村妇女,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常年干农活的缘故,她的手很粗糙.冬天的时候,手都开裂了,指甲边一道道的口子,用白胶布缠着.放学时她去接我,拉我的手,我悄悄挣脱,她就尴尬地笑.她的笑我也不喜欢,牙有些黄,满是褶皱的皮肤,透着俗里俗气的红,稀疏枯黄的头发,脸上老是带着几分讨好,这种猥琐的表情与我心目中的母亲差别太大了!我觉得,她就是个保姆,在我心里从未把她当妈,更没想过叫她妈妈.她也很识趣,除了做家务,接送我上下学,在我面前,一句话不多说.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贫困     
我向来认为,所谓贫困就是 物质上的贫穷。然而在阅读了《母亲和女儿眼中的贫困》之后;我却真的疑惑了:到底什么是贫困? 就物质来看,巧玲不能说不贫困。11岁的女孩子,至今没吃过肉。这可能不仅连这些“蜜水中泡大的女儿”觉得不可思议,就是出身农家的笔者也闻所未闻。仅此一条,就够“贫困”了;更何况,她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可怜的孩子。 再读下来,我却又惊喜地从贫困的黑暗中发现一道耀眼的光芒——勇对贫困的精神。“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沉重的家庭负担并没有将她压垮,她依然拥有阳光般的笑容。”面对父亲近乎残…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什么     
一场生命,无数精彩,是创造,亦是洒脱。我小时候被寄养在外婆家。外婆独自抚养两男五女共七个儿女,熬过了艰难的战后重建年代。我到外婆家住的时候是1958年,外婆58岁。生活当然不宽裕,但她总是那么开朗乐观、精神抖擞。而我呢,在和外婆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7.
我决无指责别人孩子的意思,但前不久在一家鞋店遇到的一件事却让我耿耿于怀。当时一位母亲正带着两个孩子在逛这家鞋店,她那8岁的女儿看上了一双精美别致的舞鞋,于是就向母亲提出了索买要求,她先是哀求,随即是哄骗,接着又是威胁,最后便开始大吵大闹,嘴里却一直不停地喊:“妈妈,我就是要那双舞鞋,给我买吧。”刚给小弟弟买过东西的母亲一边拉着小女孩的手,一边轻轻地说:“不行。”就这样母女俩大约僵持了10分钟,最后,那位母亲让步了,她转身对售货员说:“买一双那种漆皮舞鞋,其它东西不要了。”对孩子的票买要求让步绝对是…  相似文献   

18.
小丽12岁,是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父母在她5岁的时候因爸爸有婚外恋而离婚了,小丽和在企业人事部门工作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经常在工作、家务和对小丽的照顾中疲于奔命,脾气暴躁。妈妈对小丽要求很严格,每天必须按时回家,稍有延迟便会遭到母亲的责怪和批评。小学的时候小丽的成绩不错,上了初  相似文献   

19.
13岁的扬扬(化名)是一名困境儿童,母亲离世,父亲因操劳过度脑出血失去劳动能力,小小年纪的她要承担起照顾妹妹和父亲的重担.在摸排过程中了解到扬扬的情况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社会工作者协会负责运作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春暖花开"困境儿童帮扶发展示范项目的团队立即介入,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扬扬及...  相似文献   

20.
徐亮 《东西南北》2009,(1):53-53
她叫凯莉·诺克斯,出生在英国伦敦。23年前的一个夜晚,在医院的助产房里,在父母的焦急期待中,她呱呱坠地。助产士抱着这个漂亮的婴儿,小心翼翼地走向她的母亲。“恭喜你,你生了一名可爱的女儿,她有两条腿、一个漂亮的脸蛋。”助产士祝贺说,“可是……她缺少了一段前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