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爱     
人世间有一种爱,爱到燃烧自己还不够! 19岁那年她就结了婚,并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按理说这样的生活应该美满,但是,她却每天以泪洗面。年轻的她,面庞上过早地爬满了同龄人少有的沧桑和痛苦。因为,她的两个儿子都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从小就生活在漆黑的世界里,看不见一丝光芒。  相似文献   

2.
柳红 《东西南北》2008,(10):48-48
为自己生活,谁也抢不走你什么;为别人而活,永远没有自我。2003年以前,我应该是那种在别人眼里幸福的女人吧,丈夫是北大一个系的主任,儿子子尤聪颖可爱,那时的儿子虽然还未像后来那样出名,但在我们生活的圈子里,他早已是个小有名气的天才了。那时的我,生活中只有丈夫和儿子。  相似文献   

3.
许琪 《社会》2015,35(4):199
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家庭内部比较,从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两个方面对儿子和女儿的赡养行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当代中国家庭中,儿子在赡养父母时的总效应依然显著大于女儿,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更可能与父母同住。一旦控制子女与父母的居住方式,儿子的直接效应就仅在经济支持方面大于女儿。在生活照料方面,女儿的直接效应已经显著超过儿子。从城乡对比来看,这种“儿子出钱、女儿出力”的性别分工模式主要出现在农村。在城市,女儿在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两个方面的直接效应都超过儿子。所以,中国传统的以儿子为核心的赡养方式虽然没有彻底瓦解,但已发生明显变化,快速的人口转变和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导致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享有中国的帕格尼尼、无与伦比的小提琴家之称的吕思清,像所有平常人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儿子、父亲和丈夫。他的弦上人生清晰笔直,像上天安排好的一样顺理成章;他的家庭幸福温暖,有培养,支持自己的父母,有情同手足的兄弟,有美丽迷人的妻子,还有个虎头虎脑的儿子。他的生活虽然总是被演出填满,但他总能从中找到乐趣和享受。他的故事像音乐一般富有魔力。画报  相似文献   

5.
语录     
《东西南北》2008,(5):79-79
"对于奥运会,我们要有平常心。因为,奥运会同样是一个国民素质竞赛的机会。"——中国前外长李肇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提醒学生,人们都希望自己赢,希望自己的朋友赢。但万一输了,也要冷静对待。  相似文献   

6.
李愚 《东西南北》2008,(2):22-22
生活细节就是个人的"名片"。一位内地企业家在接受电视台访问时谈到了他去李嘉诚办公室拜访李嘉诚的经历。李嘉诚是和儿子一起接见他的,他儿子可能是说话习惯的原因,说着说着就讲起了白话,会谈过程中李嘉诚好几次要求儿子顾及内地朋友可能不太听得懂白话的实际,改讲普通话。会谈结束之后,李嘉诚还特意从办公室里出来,送他到电梯口。最让人惊叹  相似文献   

7.
三分钟阅读     
八旬独居老太为天天看到儿子诬告其暴力虐待老太太余大芳是重庆市棉花二厂的退休职工,今年84岁,每月领着厂里523元退休金,住在沙区马道子101号。老伴“走”后,余老太独居进了单位的医院,如今已有4个年头。余老太有两个儿子,小儿子黄某最令老太喜爱。2004年11月初,余老太托人写了一张状纸,将自己的小儿子黄某告到沙区法院,状告里称:幺儿施用家庭暴力虐待老人,余老太要求法院判小儿子黄某每月支付400元赡养费,并如实报销医药费。  相似文献   

8.
救救陈三百     
很难相信,在苏南发达地区,还有这么一个受尽生活磨难,病残交加,过着非人生活的少年。很难相信,天下竟有那么狠心的父母,置亲生儿子的生活悲剧和生存绝境于不顾,甚至,近在咫尺,多少次回家却没去看一眼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儿子……该谁给这个少年的生存以有效保障?谁能为他重新撑起瘫软的脊梁?谁来扫净这世间的关爱盲区?  相似文献   

9.
正范小勤出名以来,村里的闲言碎语也多了:范家发签了商业合同,还请了经纪人,得了十几万捐款,马云要资助他儿子读大学……范家发说,“都是谣传,没签合同,也没经纪人,就得了不到两万元捐款。”雨下了几天,屋里到处是泥巴和鸡屎,范家发默默地立在屋里。范家发只有一条腿,在他身旁,有十几个热闹的访客正追逐他的小儿子范小勤,拍照合影。只因长相酷似马云,2016年11月初,范小勤的照片被人放到网上,一夜之间“被出名”,很快他就有了个新名字——“小马云”。“小马云”生活在江西永丰偏僻的乡村里。现  相似文献   

10.
薛涌 《东西南北》2010,(4):18-19
做大国的目的是做"大民",让中国人生活得有保障,有尊严,有价值。中国制造业:究竟有多少幻象中国的经济,就像一个一身肌肉和力气的青少年,给人扛大包来钱最快;读书则不仅挣不到钱,而且还会倒贴钱进去。如果你是位负责的父母,有个16岁的壮实儿子,你是让他扛大包呢,还是让他读书呢?我的答案虽然并不是一心读书、  相似文献   

11.
哈里王子出生于1984年9月15日,他是英国查尔斯王储和戴安娜王妃生的第二个儿子。小王子一出生,就生活在一种“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环境中,享受着人间天堂的神话一样的生活。可是,用一句中国俗话说:人生无常,时事难料。小王子绝对没有想到,他这种神仙一样的生活,有一天,竟也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出版的《民主与法制》刊载了一位1931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前长江航运局上海分局党委书记蒲济生由于再婚,被儿子蒲志飞逼得“扫地出门”的事情,读之令人发指。老人何罪,再婚何罪?老年人丧偶(或离偶)再婚,本来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事,为什么要受这样的虐待与打击?蒲济生一事是有典型意义的,一个有较大影响的高级干部还被儿子逼到这种地步,一般的老人如果再婚,境遇不是更悲惨吗?蒲济生在战争年代就失去了一条腿,长期以来,生活是难以自理的。他今年七十二岁了,丧偶  相似文献   

13.
同居一辈子     
马德 《东西南北》2009,(4):61-61
改革开放刚开始的那几年。有个农村老汉就致富了。儿子跟上爹过上好日子,但是比爹更注重衣着打扮。  相似文献   

14.
“白发浪潮”已开始拍打中国广袤的农村土地,随着生活和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农村老龄人口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因而,“老有所养”成为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一个愈来愈重要的课题。最近,我们对苏北农村家庭赡养老人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尊老敬老依然是今日农村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主流,千千万万的农村老人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关怀下,正丰衣足食、怡然自乐地安度晚年。然而,在这主流的背后,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幸老人发出的“老无所养”的沉重叹息……“老无所养”一瞥○儿子儿子,曾让他俩视如命根并引以为福的儿子,竟把老两口逼到了生命的尽头在依傍苏北灌溉总渠的滨海县S乡,用一位会写诗的民办教师的话说,他俩是一对“儿孙簇拥下的孤独者”。四个儿子,六个孙子,在旧伦理眼光里,老两口够福气的了。可有谁知,老两口含辛茹苦养了儿  相似文献   

15.
老婆要出差几天,我也要上班,家里就没人照料四岁的儿子了。没法,我只有让老妈来看几天孙子。老妈刚开始没有答应,说孩子让我们宠坏了,不好带。我说您怎么带都行,我保证不多说一句话。老妈一来,儿子的各种坏毛病都要改改了。比如,在家里,儿子经常把玩具胡乱放置,以前我为了让他乖,就随便他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老妈可不能容忍儿子的这种行为,说这样下去,会使孩子生活不条  相似文献   

16.
破事儿     
秦筱 《东西南北》2014,(13):80-80
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和游艇的呢?”银行家:“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拿来了。“再放回去吧。”儿子问:“什么意思?”银行家说:“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这就是利息。  相似文献   

17.
老趣     
对于孩提时代的天真活泼、清纯拙朴、无忌无 邪,人们称之为童趣。比照之下,那么老年时代阅历深邃,资历长久,看人看事,见解透澈,似应谓之为老趣。老趣给人以沧桑感,厚实凝重,哲思深寓其中。外国有一则名言:七八岁儿子眼里的父亲是神;十七八岁儿子眼里的父亲是个废物;二十七八岁儿子眼里的父亲呢,却是个勉强还有几分正确性的人;四十岁以后儿子眼里的父亲,已经完完全全是个哲学家了。这段名言昭示我们:老人老趣,弥足珍贵。 随着年岁的推移,到一定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拒绝两样东西:一是皱纹,二是白发。这两样东西常常令人伤…  相似文献   

18.
欧美人为何不那么热衷买房?工作变动频率较高,没有户籍限制,也就没有在一个地方买房定居的动力;讲求子女自立,老子不会考虑给儿子买房;较好的福利制度和金融体制,使欧美人有很多投资渠道,也没有太多生活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9.
小李:老王,您好。有个问题特来向您请教。前不久,我看到报上登了这么一件事,说有个老农民的儿子进城办事,为了赶时间,他就乘了公共汽车。回到家后,老农民对他说,过去几十里路我们祖祖辈辈都走着去,今天才几步路你就要坐车,真是忘掉了老一辈的传统。儿子听了不服气,便和父亲顶撞起来。看到这里,伙伴们议论纷纷,说这就是“代沟”。可是这“代沟”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您能告诉我吗?老王:可以。不过说来话长。在本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有个名叫玛格丽特·米德的女人类学家撰写了一本影响较大的著作,内容是专门分析和论述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产生的差别与隔阂。该书就取名为《代沟》。此后,“代沟”一词作为特指两代人在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差异的一个社会学术语,在西方流行开来。我国社会学界有个提法叫“代差”,其含义与“代沟”是一致的,只不  相似文献   

20.
海马爸爸     
爸爸的育儿袋里盛满了深深的爱。 家里只有两个单身汉,我和儿子。每天早上,我先把儿子送到学校,再去公司上班。他总是站在校门口,冲我高高地挥起小手,“海马爸爸,再见!”不知从哪天起,儿子给我起了个外号“海马爸爸”。小家伙才9岁,却人小鬼大,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