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授”职称,始于何时? 近年出版的中国教育史专著,或含糊其词地说:“汉代大学教授通称博士”(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页94)、“太学的教授称博士”(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史简编》页29)。依此,能说汉代已有教授官了吗?当然不能。所以,同样一个意思,在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就用了另一种表达方法:“汉代官立大学的教师叫博士。”(见该书79页)。把“教授”与“博士”联系起来,推本溯源,似受到王国维的影响。王氏在他的《汉魏博士考》一文中写道:“汉博士皆专经教授,魏则兼授五经。”(《观堂集林》卷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2,(6):8-11
今年3月,北京市海定区中关村街道将周边北大、清华、人大、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市社科院的近40位博士邀请进门,坐而论道“中关村社区建设与未来发展”。应该说,将社区建设的题目纳入众多博士的“视野”,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中关村街道对自身社区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具体行动。有人说,中关村的发展代表着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说明中关村社区确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里转发博士们的“高论”,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在考察多数人间景观时 ,文化地理学家都不可避免地会看到“天然”景观和“文化”或“人造”景观的混合。过去 ,他们往往把建筑物、住宅等“建筑的环境”定义为“人造的” ,而把河流、山峰和森林这样的环境定义为“天然的”。今天 ,我们当然已经知道 ,那些所谓的荒原或天然的地方无不被人类染指。从新石器时期开始 ,我们就开始给河流改道 ,铲平山峰 ,用外国品种的植物来取代本地的植物。于是 ,今天的文化地理学家开始把整个景观都视为文化的产物。我之所以谈到这一点 ,是因为今天人们正忙于建立一种新型的、完全是人造的景观 ,即所谓塞伯空间…  相似文献   

4.
危机问题的哲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永平 《求是学刊》2003,30(5):28-32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5.
面向风险社会的公共政策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伟文 《求是学刊》2003,30(5):36-39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6.
张羽佳 《求是学刊》2003,30(5):40-42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7.
刘精明 《求是学刊》2003,30(5):32-34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8.
杨通进 《求是学刊》2003,30(5):34-36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9.
张立波 《求是学刊》2003,30(5):42-43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10.
在R.普雷维什博士最近重新解释“外围国家”面临的问题、证明对体制必须进行“改革”的观点中,经济剩余这一概念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三十多年来,普雷维什博士一直在努力  相似文献   

11.
60年代中 ,美国社会学者A·英格尔斯和O·史密斯主持了一项有关个人现代性测量的大型跨国研究 ,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人的现代化》一书中 ,对发生在孟加拉国的“库米拉实验”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库米拉实验”是1959年从艾克特·哈米德·卡汗博士在库米拉创立巴基斯坦农业发展学院开始的 ,其目的是想对以往东巴基斯坦不能实现高速农业发展的失败历史作一次挑战。卡汗博士这一计划的重要原则是结合农民的实际情况 ,符合他们的愿望和更密切地同他们一起工作。由于卡汗博士的努力 ,使得学院的活动、农业合作社运动和与农业…  相似文献   

12.
我和德田美荣子相识在西子湖畔。那是在1990年春季的“中国和歌徘句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在开幕词后,我介绍了她一家三口:三教授、两博士,正如李芒同志所说,是个书香世家。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身材不高,端庄安详,言语不多却平易近人。当我和他的长子德田武先生(明治大学教授、文学博士)闲聊时,她一旁关注地笑着说,我儿子话少啊,切莫见怪,是一副慈母的体贴胸怀。再看到她已是古稀之年,却精神矍砾而处处细心周到地照顾八旬老夫,又是一位贤淑的妻子的温存。这些使我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形象——一位具有良好的传统教育的日本知识女性。后来,读到她寄来的杂志《初心》和《杭州之旅》上的短歌,我的印象更深了。今年七月,我们又在长春见面了。这次是在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而召开的“中日比较文学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胡守文 《社会》2003,(10):1
社会点击 大约五、六年前吧,一位留洋博士荣归故里应邀做了县长,曾经轰动一时。近 日,郑州市又传出消息云:该市将实施“双五工程”,公开选拨500名优秀年轻干 部,其中包括引进50名博士。在随后3年中该市还将陆续引入100至150名博士,使每个县处级领导班子都能有一名博士。  相似文献   

14.
詹颂生 《探求》2011,(1):53-57
本文对近来科技界关注度较高的“先玉335事件”进行梳理和分析,着重思考并回答了由此引发的“我们是否应当封杀转基因生物”、“我们何以从高科技迷恋走向高科技恐惧”以及“我们应如何科学、理性地评估科技风险”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编后话     
编后话这一期刊发的文稿,都是在读或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撰写的。十一届三中圭会以后,我们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进f亏了教育改革,提出了“教育要面问现代化,面问世民,面向未采”的办教育方同,使教育事业迅建发展,在吕个领域都培养了一大批本(奏)科毕业生和硕...  相似文献   

16.
傅永军 《求是学刊》2003,30(3):22-24
置身于当代世界 ,置身于”现代”现象里 ,你可以从任何地方发现”现代性问题”。在哲学视野中 ,由于现代性问题的多层面性、复杂性及其不确定性 ,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我刊本期围绕着“现代性的多维透视”主题发表姚大志教授、傅永军教授、尹树广教授、沈湘平博士、王晓东博士的笔谈文章 ,旨在从不同的视角对“现代性问题”给予新的思索 ,使这一重大问题得以深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置身于当代世界 ,置身于”现代”现象里 ,你可以从任何地方发现”现代性问题”。在哲学视野中 ,由于现代性问题的多层面性、复杂性及其不确定性 ,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我刊本期围绕着“现代性的多维透视”主题发表姚大志教授、傅永军教授、尹树广教授、沈湘平博士、王晓东博士的笔谈文章 ,旨在从不同的视角对“现代性问题”给予新的思索 ,使这一重大问题得以深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王晓东 《求是学刊》2003,30(3):31-33
置身于当代世界 ,置身于”现代”现象里 ,你可以从任何地方发现”现代性问题”。在哲学视野中 ,由于现代性问题的多层面性、复杂性及其不确定性 ,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我刊本期围绕着“现代性的多维透视”主题发表姚大志教授、傅永军教授、尹树广教授、沈湘平博士、王晓东博士的笔谈文章 ,旨在从不同的视角对“现代性问题”给予新的思索 ,使这一重大问题得以深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现代性:在变动中相互形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湘平 《求是学刊》2003,30(3):28-30
置身于当代世界 ,置身于”现代”现象里 ,你可以从任何地方发现”现代性问题”。在哲学视野中 ,由于现代性问题的多层面性、复杂性及其不确定性 ,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我刊本期围绕着“现代性的多维透视”主题发表姚大志教授、傅永军教授、尹树广教授、沈湘平博士、王晓东博士的笔谈文章 ,旨在从不同的视角对“现代性问题”给予新的思索 ,使这一重大问题得以深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主体的构造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树广 《求是学刊》2003,30(3):25-28
置身于当代世界 ,置身于”现代”现象里 ,你可以从任何地方发现”现代性问题”。在哲学视野中 ,由于现代性问题的多层面性、复杂性及其不确定性 ,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我刊本期围绕着“现代性的多维透视”主题发表姚大志教授、傅永军教授、尹树广教授、沈湘平博士、王晓东博士的笔谈文章 ,旨在从不同的视角对“现代性问题”给予新的思索 ,使这一重大问题得以深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