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寻生母     
辛迪彻底被恐惧击倒了。她路缩在沙发的一角.用力拉扯着颈上的金项链,不停变换着姿势,一杯又一杯饮尽杯中苦涩的咖啡。失眠、失和、厌食,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年前的痛苦往事犹如鬼魅般缠绕着她,历历重现眼前。当时,辛迪(化名)还是一名大学生,迁到了一个男人的袭击和强奸。更不幸的是,她怀孕了,尽管她勇敢地生下了这个孩子,但很快地,将孩子送给了别人抚养。去年盛夏,在饱受良心的谴责后,辛迪决定去查找孩子的下落。她将孩子的情况提供给了有关部门,在当地收养机构的协助下,阔别多年的母女开始通信。为保险起…  相似文献   

2.
潇潇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她今年14岁,可是个头只有1米出头,看起来像个六七岁的孩子。潇潇的母亲说,潇潇上六年级,学习成绩不太好,也不喜欢和同学玩,就爱待在家里。看着孩子老不长个儿,家人很着急,就带孩子来医院检查。在医生给潇潇做检查时。她一言不发,很配合,但脸却红红的。检查完了,潇潇又一个人回到了检查室外的长椅上,一言不发地坐着,脚尖刚刚够得着地面。在看过潇潇的骨龄片后,我告诉潇潇的父母,她只有11岁的骨龄,像她这样的年纪起码应该长到  相似文献   

3.
报答     
每个孩子的心都是一捧清澈的泉水,丰富而又洁净。周日,我去商场逛街,恰巧遇到邻居张姐和她9岁的儿子小涛,我们便一起逛,然后去吃午饭。张姐的儿子活泼又调皮,吃饭时也不忘手舞足蹈地淘气。张姐一直和我说这个孩子不知道用功学习,太贪玩,让她非常操心。她给儿子请了家教陪着写作业,儿子有不会的地方,就让家教给孩子讲解。张姐说,孩子小学的基础一定要打好,长大了才会有出息。我听了张姐的话,转脸问小涛:"涛涛,你  相似文献   

4.
胡晓林  刘利 《社会福利》2012,(12):53-54
重庆市儿童福利院对其实施的类家庭养育模式进行全面的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因为数据比较丰富且复杂,现以个案的方式报告类家庭养育给孩子带来的积极变化. 研究个案 [案例1] 温妈妈自己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已成家立业.喜欢孩子的她应聘参加重庆市儿童福利院的院内家庭单元养育项目.刚进项目的时候,她照顾四个孩子,其中只有一个会走路,其他三个孩子患有脑瘫,吃饭需要喂,大小便都有问题.三个月下来,温妈妈就瘦了20斤.三个月以后,孩子开始进步明显,感觉压力就小了.累的时候,夫妻俩互相鼓励.现在她照顾5个孩子,觉得工作量不是特别大.  相似文献   

5.
我到西北去采访,在即将返程的那一天早晨,我坐在一个只有三平方米的楼梯间里,跟这个做饭的阿姨闲聊,她跟我讲起了她自己的故事。她在孩子年幼时,丈夫就去世了。在这个单亲家庭,她要给儿子母亲式的爱,又要给他父亲式的爱。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2009,(3):56-56
一位成长在中上阶层家庭的白人年轻女孩,上社工学院时,想帮助处于弱势的黑人。她于是选择到一个在贫穷的黑人社区提供家庭服务的机构实习。机构分配给她的第一个案子是帮助一个由贫穷的母亲带着3个孩子的单亲家庭。接案后,女孩兴奋地去作首次家访。  相似文献   

7.
一位成长在中上阶层家庭的白人年轻女孩,上社工学院时,想帮助处于弱势的黑人。她于是选择到一个在贫穷的黑人社区提供家庭服务的机构实习。机构分配给她的第一个案子是帮助一个由贫穷的母亲带着3个孩子的单亲家庭。接案后,女孩兴奋地去作首次家访。  相似文献   

8.
顾艳 《东西南北》2010,(12):25-25
那是一家快餐店,地处闹市,生意兴隆。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女子抱着小婴儿来到店里,她想为孩子买点喝的。不过,满店都是可乐、雪碧之类的冷饮,实在不适合小婴儿。左看右看,她终于发现,店里有台饮水机,里面的纯净水,倒可以让孩子喝一点。于是,她试探地问服务员:“你好,能给我一杯水吗?”服务员看她一眼,随口说道:“拿杯子来。”她一愣,赶紧说:“对不起,我没有杯子。”  相似文献   

9.
父母的爱再多也无法取代一个同伴给孩子的快乐。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全家移民到了加拿大。我们的邻居是一户加拿大居民,他们家里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刚来的时候,因为语言问题,我们很少和那家人交往。有一天下午,邻居家的女主人突然按晌了我家的门铃,原来她想让我把女儿借给她  相似文献   

10.
正徐晓梦,27岁,市北区工业幼儿园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2009年毕业便来到这里实习工作,刚来到这里的她,直接带大班的孩子,因为是半路接班,对孩子们的感情并没有那么深,面对一群调皮的小家伙们,她感到身心俱疲。在幼儿园工作并不仅仅是看看孩子、上上课那么简单,孩子的饮食起居都要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孩子生病了还要打电话嘱咐按时吃药,给孩子洗衣服、喂饭、喂水、上课、写教案、做手工玩具,等等。有时为  相似文献   

11.
9959958     
把悲伤留给自己,和大家分享喜悦。她长得不算好看,但声音很美。后来,有个男人被她美妙的声音征服,揽她入怀,让她做了自己娇羞的妻子。两年后,她做了妈妈,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不想,儿子患上了可怕的地中海贫血,大夫说,要做骨髓移植,费用大概40万元左右。身为下岗工人的她一下子就傻了。丈夫承担不了这个庞大的数字,选择了离开。她几乎疯掉,抱着孩子跑到江边,想和孩子一道赴死。但是,她舍不得怀中那个一直冲着她微笑的小生命。她于是平静地回到了父母的家中,嘱咐父母帮自己照看好孩子,她要到外地去打工,为孩子挣医疗费。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的不幸似乎总与这个柔弱而美丽的女人联系在一起,她每时每刻奉献给痴呆儿子的拳拳母爱,却是那么催人泪下……母性美好愿望的毁灭,缘于那次医疗事故叶秀清像许多怀孕母亲一样,总期望腹中胎儿能够健康正常地发育成长,瓜熟蒂落时能生下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然而,她所寄托的一切美好愿望。竟在十月怀眙之后的一朝分娩之时全给毁了。1986年农历8月22日,叶秀清在剖腹产时发生了医疗事故,孩子一出母腹就遭窒息。经过半个小时抢救后,孩子虽然侥幸逃过死亡关,但他出生后的第一天却出现了剧烈的抽搐症状。于是又转送到简阳市人民医院继续进行抢救。因为无人照顾正接受抢救的儿子,叶秀清顾不上自己刚刚经受剖腹产的身体,自己照顾起孩子来。孩子在简阳接受抢救的第二天,丈夫王义终于从资阳来到  相似文献   

13.
YK 《东西南北》2010,(12):57-57
我在做头发的时候碰见一位阔太太,像所有的阔太一样,她一边做头,一边和发型师洗头小妹们倾诉。从老公的生意说到女儿的成长,忽然发狠地说,她和老公拼了命也要给孩子挣下一辈子的吃喝,豪宅名车,让她以后无条件的过上幸福生活,不用自己赚钱,也不必看男人的面色。  相似文献   

14.
故事还得从1990年9月的一天中午说起。20岁的山东姑娘王云正在临沂长途汽车站附近卖小吃。这时,从长途汽车站走出一对夫妇,穿着很朴素,怀中抱着一个小孩。他们在王云那儿买了点吃的后,和王云搭话,请王云帮他们抱一下孩子,他们回去拿行李。递过孩子,夫妇俩就再也没有回来。王云试图找到那夫妇俩,但无济于事。她看着孩子可怜又可爱,决计把孩子先养下来。大姑娘养孩子,王云的举动总会让周围的人起非议。因为孩子,当时王云的男朋友离开了她。  相似文献   

15.
阳光 《东西南北》2010,(6):67-67
露易丝虽然已经十岁了,可因为家境贫困,连辆脚踏车都没有。她多么希望自己能拥有一辆脚踏车那样她就可以自己骑着车子去学校,而不必让忙到半夜的妈妈睡眼惺松地早起送她,也不必在放学后,总是等一两个小时才看到妈妈的身影。露易丝在单亲家庭长大,从没见过爸爸。妈妈说,她是上帝的孩子。露易丝常常想,上帝可不可以给她两百美元,让她买一辆脚踏车?  相似文献   

16.
柔软的力量     
颜静燕 《社会工作》2010,(17):63-64
在工作中我认识的一位母亲,令我肃然起敬。 她的继子刘某是我管理的一名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因抢劫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孩子给我的印象:木讷、不善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7.
错位的尴尬     
身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 位同事的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关进了黑房子,她的第一反应就是:给那位老师送礼去。虽不知其结果,但料也错不到哪里,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处事原则。 我在想,这是个危险的开端,它不单指送礼的家长,更指那些不曾给老师送礼的家长。在礼物面前,会把其他家长对比得缺乏礼节,老师不由自主地歧视其他孩子。如果幼师接受了家长的礼品,说明她吃这一口,进而左一口,右一口,便胃口大开。倘哪天那位老师又觉得胃里缺乏“食物”了,她又得找个借口把你的孩子关一次,接着还得送礼,至为习惯,一年四时八节,回回送。…  相似文献   

18.
那天中午在餐厅时,我问她的大眼睛女儿,你妈妈做饭好吃吗?女孩儿想了想,认真地说,我爸爸做饭好吃.我忍俊不禁,你妈妈不常给你做饭?女孩儿点点头.我和女孩儿正聊着天,穿着绿裙子、搭配白色针织短外套的她走了过来,坐在女儿身边.女孩儿立即像小猫似的,朝她挨了过去,神态娇嗔地跟她说话.我饶有兴致地观察这娘俩儿亲昵,心里给她定位:她更符合小女人气质,温和、爱美、惯孩子,还带点儿小天真——手机外壳儿贴着童话卡通图案.  相似文献   

19.
冯微 《东西南北》2009,(10):80-80
云云这两天特别愁.女儿要上幼儿园了,可是天天接送确实是麻烦,而且带着那么小的孩子挤公交车也确实是让孩子遭罪。要不就是天天打车,可天天打车终究也不是长久这计啊!为了孩子她开始考车票,要是买了车不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吗。可又一想,其实她和她老公的单位离家都很近,走路都不超过十五分钟,就是孩子的幼儿园远。难道就单为了孩子上幼儿园买辆车?  相似文献   

20.
谁与你分享     
流沙 《东西南北》2008,(6):55-55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有一位内地业务员,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跑在外面。他有一个漂亮的妻子,他很爱她。每天,即使他非常累,都会打一个电话给她,告诉她旅途中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几年下来,业务员为她漂亮的太太赚下了百万家产,业务员让太太辞了职,专心在家里带孩子。为了出行方便,他还给太太买了一辆跑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