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 在逻辑史上,斯多葛派的重大贡献就是继亚里士多德建立了第一个名词逻辑系统(即三段论系统)之后,建立了第一个命题逻辑系统.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系统是一个古典的公理系统,而斯多葛命题逻辑系统则是一个古典的自然推理系统.在斯多葛派之前,麦加拉学派和逍遥学派已经研究过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但他们并没有建立一个命题逻辑系统,在逻辑史上首先把命题逻辑加以系统化,并建立了第一个自然推理系统的是斯多葛派.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这是维也纳学派思想的出发点.但清除形而上学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宣告传统哲学的终结,而是为重新规定哲学任务扫清道路.这种新的哲学任务,就是澄清科学命题的意义.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维也纳学派强调的是科学的命题,而不是传统的哲学命题,或其他非科学的命题.因为在他们看来,传统哲学已经被逻辑分析所清除,而哲学工作本身也并不在于提出命题,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哲学命题”.所以,哲学的任务只能是澄清科学命题的意义.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维也纳学派提出了建立“理想语言”或称“人工语言”的构想,这被西方哲学界誉为它对当代科学和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省略三段论理论是中世纪推演理论的逻辑起点。中世纪逻辑学家一般认为,推演即是假言命题,可定义为“不可能前件真而后件假”。根据“不可能”的不同含义,推演可分为形式推演、绝对实质推演和当下实质推演。和现代逻辑的蕴涵相比,形式推演相当于形式蕴涵,绝对实质推演、当下实质推演分别相当于严格蕴涵和实质蕴涵。对推演理论的探究,无论对现代蕴涵理论还是整个现代逻辑的深刻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古代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推类具有什么性质和特点?这取决于古代三个逻辑学概念:"故"、"理"、"类"."类"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推类遵循同类相推、异类不推的推类原则.因此,推类是:当且仅当两个对象同类,从某个对象具有什么属性,可以推知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该属性.它区别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麦加拉一斯多噶学派的含有复合命题的推理,也不同于培根倡导的归纳推理,因而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哲学文献中,逻辑规律即逻辑的真命题称为“逻辑真理”,涉及具体事实的真命题称为“事实真理”;前一种真理或命题又称为“分析的”,后一种真理或命题又称为“综合的”。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关系问题,是逻辑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多值逻辑”是在本世纪初出现的逻辑学新分支,它主要是论证一个命题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值。这种逻辑思想,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以及斯多葛派逻辑学中已经有了,但并未定名。那时已经承认一个命题可以有真、假与或然(不定)三个值。到了本世纪初,有麦柯尔,皮尔士,维萨里耶夫以及卢卡西维茨,则认为一个逻辑命题还可以有二个以上的乃至无限个值,于是便产生“多值逻辑学”。量子逻辑学也被称为多值逻辑,它否定排中律在微粒子运动中的有效性,但承认遵循排中律的三值逻辑是它的特殊情况。实际上,量子逻辑学是人类“对立思维”逻辑的反映,是从抽象同一思维逻辑(形式逻辑)向具体同一思维逻辑(辩证逻辑)的过渡环节和形式。这里不准备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所谓“蕴涵怪论”本是永真式即逻辑真理,何以近百年来被不少人当作“怪论”?人们举出的“蕴涵怪论”的反例是否成立?这是两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的回答是:第一,逻辑真理之所以被当作“怪论”,原因在于误读,对逻辑公式的意义不是按照逻辑语义学的观点解读,而是按照语言语义学或逻辑语形学的观点解读;按照逻辑语义学的观点解读,任何“蕴涵怪论”都不足为怪;第二,“蕴涵怪论”的反例不能成立,凡是“蕴涵怪论”的反例都蕴涵逻辑矛盾,凡是试图“举出反例”以证伪“蕴涵怪论”者都注定陷于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8.
一 自从弗雷格的《表意文字》1879年发表以来,现代形式逻辑有了巨大的发展。二值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可以看做为“标准逻辑”。现代形式逻辑是“非标准逻辑”。一类非标准逻辑是标准逻辑的扩展,所以它也可以称做“扩展逻辑”。这里包括:模态逻辑、关联逻辑、义务逻辑、时态逻辑等等。标准逻辑的这一发展的特点,在于它的形式系统被运用于原来不适合作形式处理的非形式论证和推理。而所以说是扩展的,乃是因为这种非标准逻辑给标准逻辑的形式联系增添了新的逻辑语汇以及相应的新公理和新规则。例如,模态逻辑中的“必须”、“可能”以及模态算子(逻辑联结词);时态逻辑中的“过去”、“将来”以及时态算子。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与权威——以拉兹的“服务性”权威观为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问题关系到法律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实证主义法学派反对自然法学派将道德作为法律权威的解释,坚持认为法律本身具备独立存在的理由与依据.拉兹以“行动理由”这一概念为基础,证成了权威是法律的必然属性,并用三个相互支撑的命题——依赖性命题、排他性命题、正当性命题,建立起其“服务性”权威观,认为法律权威来源于法律所提供的排他性行为理由,从而回答了人们为何有义务服从法律.  相似文献   

10.
前半篇为“蕴涵怪论”的“反例”平反:从莫绍揆、林邦瑾、冯棉举报的所谓“反例”都可推出矛盾,症结在于举报者陷入“析取错觉”,运用反证法可以证明“反例”不反,其真实身份都是永真命题或有效推理.后半篇评析了张建军求助于形式蕴涵的“‘反例’化解路径”:他否认“反例”是命题逻辑公式代换例的观点违反逻辑常识,他的“山寨形式蕴涵”化解不了“蕴涵怪论反例”,其症结在于迷信直觉.  相似文献   

11.
斯多葛(Stoics)对神的理解使神成为一种道德哲学的基础,但在斯多葛看来,神既是万物存在的根据,它同时对人来说也是世界的内在必然性、也即对作为道德主体的人而言的“命运”;因此,“命运”和“自由”之间产生的紧张对立,给斯多葛将人自身理解为一种独立自主的道德主体以极大的压力。作为外在力量而存在的“命运”,是希腊城邦共同体瓦解之后,希腊化时期的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在必然性统治的世界中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如何可能?是斯多葛哲学的问题和困难之所在,也是其内在力量之所在。这种以理性为根据的意志自由在苏格拉底的独立人格中首先得到体现,在斯多葛学说和人格实践中得到完成:个体因为对于天道或神性的体认而对自我存在具有一种自由自觉的意识,以致形成一种“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这是斯多葛学派对希腊古典理性主义道德哲学的重要贡献,也是构成西方文明核心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墨翟 (约公元前 468—前 3 76年 ) ,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主张“兼爱”、“非攻”。他所开创的墨家学派与儒家学说在当时被称为“显学”,其思想体系包括政治、社会、哲学和逻辑命题等各个方面。本文所说的墨子思想指墨家学派的学术思想。德谟克利特 (约公元前 460—前 3 70年 ) ,是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者的杰出代表。他的著作极为广泛 ,不仅涉及哲学、逻辑学、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 ,还涉及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位同期的东西方哲人的科学思想的比较 ,并从这一角度出发 ,挖掘东西方文化的初期…  相似文献   

13.
略论语义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蕴含是逻辑的蕴涵理论应用于现代语言学所产生的结果 ,它的作用在于分析自然语句的语义及其相互关系。语义蕴含、隐涵和蕴涵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的概念。语义蕴涵更多地依据义素分析 ,它属于语义学 ;隐涵的分析主要依赖于语境和合作原则 ,因而属于语用学 ;蕴涵作为逻辑概念 ,主要是指实质蕴涵 ,它仅仅反映命题之间形式上的真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科学区分历史唯物主义生产范式中所包含的一般生产逻辑和特殊资本逻辑蕴涵,是全面澄清生产范式的内涵,正确看待“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日益模糊的马克思主义边界的理论前提.鲍德里亚彻底否定了生产范式的科学内涵、价值指向及其关于研究人类历史的方法论基础.拉克劳和墨菲借所谓的晚期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生产范式的“本质主义缺陷”,而放弃生产——阶级——历史必然性的资本主义批判框架.“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产范式双重逻辑的放弃,及多样化替代方式的选择意味着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已经与马克思思想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5.
辩证概念、辩证命题形式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是人的理性认识,它要随着人的认识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完善丰富,这是一种内涵方面量的积累,但这种内涵的逐步丰富并不会使理性认识中产生出一种辩证类型的概念,因而把概念分为普通概念和辩证概念是没有根据的。辩证思想、辩证命题的辩证性来自思想的内容,不取决于它的命题形式。思维中不存在也不需要有某种独特类型的辩证命题形式。《辩证逻辑应是逻辑而不是哲学》一文关于“光既是粒子又是波”是辩证命题,其中联结词是辩证联结词的论证是不能成立的,说这一命题是辩证思维的结果,是违背科学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16.
弗雷格提出实质蕴涵思想的最初依据实际上也是蕴涵命题前后件之间的相关性,他所引以为据的"如果太阳现在已经升起,那么天空乌云密布"并不是毫无条件联系的假言命题,他是由这种相关性经过抽象论证而过渡到了实质蕴涵的,但他的论证并不是逻辑有效的.弗雷格的思想对现代逻辑以至于现代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罗素把实质蕴涵的思想明确地贯穿于他的逻辑体系并且还提出了一个关于实质蕴涵的形式化定义,由此,实质蕴涵的意义完全成了一种人为的规定,它不仅不能正确处理自然语言中的假言命题,而且也不能正确处理自然语言中的假言推理.判断一个条件句的真值最主要还是要看该条件句的前件和后件之间有没有条件和结果的关联.判定条件语句真假的复杂性要求判定者必须具备超出形式逻辑范围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法经济学就是“将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主义方法全面运用于法律制度分析”的学科,是经济学意识形态向法律领域的扩张.在过去五十余年中,法经济学的演进过程一直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意见,表现为各种法经济学派的并存与纷争.但在这场学术运动中,却是始终存在着两条清晰的发展进路:科斯进路与波斯纳进路.波斯纳进路,即法律的经济分析,也就是“以经济学概念和工具去揭示法律中蕴涵的经济逻辑”.本文拟就“法律的经济分析”及其理论表现进行梳理和探析.  相似文献   

18.
“宇宙的无限性”是一个古代自然哲学观念,而在现行哲学教科书中,一律把它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命题。这种自然哲学的倾向,使哲学研究长期停滞,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纵深发展。“宇宙的无限性”这一命题,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以及我国先秦诸子的哲学中,都曾论及。原子论的先驱阿那克萨哥拉认为,整个物质世界是由其本源——“种子”所构成的,由种子生化万物,无限的种子构成了无限的宇宙。在伊壁鸩鲁看来,“无限的东西”“表示原子和虚空共同具有的一种质,在这个意义上它表示宇宙的无限性,宇宙之所以无限,是由于原子的无限多,由于虚空的无限大。”①我国古代学者从日常经验中领悟到,天色苍茫,是因  相似文献   

19.
张建军 《学术研究》2012,(4):14-21,159
由蕴涵怪论引发的实质蕴涵合理性辩护问题,既是当代逻辑哲学的重要课题,也是逻辑基础教学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化解怪论定理之"反例",是实质蕴涵合理性辩护的重要途径。以往的化解路径可以较好地应对"第一类怪论定理"问题,但难以化解关于"第二类怪论定理"的"严峻反例"。运用"形式蕴涵"理论重新审视实质蕴涵问题,可以为怪论定理之"反例"提供一条新的化解路径,使"严峻反例"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从而使经典逻辑真理的普适性得以维护。  相似文献   

20.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命题,最初是巴门尼德在《论自然》中提出来的。 巴门尼德(公元前六世纪末——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出生于贵族家庭。他是古希腊时期直接与唯物主义的米利都学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