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长才 《百姓生活》2012,(12):23-23
退休后,婆婆总被公公数落,但令我吃惊的是,往日里强势的婆婆却任由公公数落,一声不吭,不但不生气,还冲我们笑。有一点我不明白,那些看起来简单至极的事情,婆婆不该不会,而这恰恰是婆婆遭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劝孝     
自古忠孝首当先,不孝父母理不端。树有根来水有源,父母恩重如泰山。父母恩情有千万,万分能表一二三。青发难数恩难算,昼夜侍奉报不完。父母年老多孝敬,儿孙向你看样板。父母有病多侍奉,子孝妻贤福无边。儿孙都要敬老年,和睦家庭进财源。父母年老多孝敬,胜过死后鼓乐喧。父母有病若不管,死后知孝后悔晚。春夏秋冬不停转,人生哪能净少年。光阴似箭又一年,媳妇成婆白发添。日月如梭催人老,人人都有老来难。人人都应尽孝道,一辈一辈树样板。孝敬父母理当然,中华美德代代传。劝孝@李鉴照  相似文献   

3.
汉赋欲“风”反“劝”的成因,一是铺叙奢靡豪华本有文学传统;二是欲“风”之物本有可歌颂的一面,汉赋“风谏”的不是奢靡豪华而应该是法度;三是赋这一文体的写作特征就是要求夸耀“竞于使人不能加也”;四是人们认为赋这一文体的撰作目的就是“颂”;五是汉代批评家是以屈赋为标准、以诗歌批评为标准批评汉赋的。此后汉赋即转向为“颂”。  相似文献   

4.
象数思维是道教与中医共有的思维方式,这典型体现于道教"符箓"、"奇门遁甲"等道教符号学;中医"藏象"、"五行"等中医象数观.不同在于:道教符号学更抽象,有些取象而不比类(或者说对"类"的界定以及"比类"的方法不一样),更重视"数"的推理和应用;中医象数观相对具体,取象比类,更重视"象"的抽取与应用.道教对"数"的重视和应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逻辑学发展的深度.从道教关于"数"的符号学理论着手研究道教逻辑学,可能是值得深入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郝增 《百姓生活》2011,(1):58-58
1949年9月的一天,“代总统”李宗仁特地打电话给宣布下野后已移居到广州的蒋介石,约他单独就目前的局势谈话。李、蒋二人在二楼的会客厅落座后,李宗仁对蒋介石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今天我是以国家元首的地位来对你谈话!”李宗仁的用意十分明显,蒋介石独裁专制数十年,已养成了一套“一言堂”的家长制作风,只有他颐指气使地拍案训斥别人,断无人敢对他疾言厉色训斥。  相似文献   

6.
自东汉后期至魏晋时期,以闲情为主题的赋都具有"劝百而讽一"的特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前人皆认为是由于"发乎情止乎礼仪"的礼教原则的束缚.然而事实上,汉末魏晋时代是一个儒学崩溃的时代,反礼教蔚然成风,士人普遍重情而又以理节情,这说明闲情赋的"劝百而讽一"并非是"以礼节情"的结果,而是个体生命的本能冲动与有利于个体生命存在的欲求内在冲突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汤友明 《社区》2013,(23):27-27
俗话说:劝人容易劝己难。阅世几十载,我发现这几近真理。生活中,我们总劝人道: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平淡是福。可一轮到自己,总是免不了与人比这比那:别人有房了,为什么我还得租屋住?别人有车了,为什么我就买不起车?别人孩子上名牌大学甚至出国了,为什么我的孩子连考个好一点的大学都这么难……  相似文献   

8.
生活提示     
《社区》2010,(22)
提个醒提提当年勇找回自信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刊登在英国《每日电讯报》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发点今不如昔的感慨,数落数落当下年轻人的缺点,回顾一下自己当年的豪情壮志,有助于人们找到自信。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一方法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社区》2010,(33):14-14
"提提当年勇"找回自信 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刊登在英国《每日电讯报》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发点"今不如昔"的感慨,数落数落当下年轻人的缺点,回顾一下自己当年的豪情壮志,有助于人们找到自信。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一方法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劝世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腾达。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  相似文献   

11.
请在下列每一条问题,拣出你认为适合的答案,然后核对你的得分。看看你是否是一个易于相处的人。 1、你十分沮丧,因为你负责的一项工作失败了,领导认为是你的过失,把你训斥了一顿。到了下班时间,你决定: a、再多留数小时,看看能否做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编辑部于1959年出版的《史记》,以金陵局本为底本,进行加工整理,书末附“校读后记”,是较为完善的版本。对于三家注中的少量误点,尚有漏校,如“数”,谬。印本亦有误处,如“陕”误为“陕”,“祠”误为为“数落”、“责让”之意,而注为“频数”意,实“词”。  相似文献   

13.
朱国勇 《可乐》2010,(10):13-13
1862年的一天,在伦敦市郊,一个叫威廉的年轻人沮丧地走在一条小路上。他的目的地是肯特郡当村。他的父亲——大名鼎鼎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就住在那里。他是达尔文的长子。在最无助的时候,他想听听父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妙联劝孝     
成春到 《老友》2010,(9):53-53
清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的邻居是一对老夫妇。他们共有10个女儿,都已出嫁,日子也都过得可以。但是,受俗念"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世玫 《老友》2013,(8):43-43
我喜欢家里的整洁,而老伴可能是因为岁数大,记性不好,用过的东西总是忘记放在哪里了。我常因找不到要用的东西而埋怨老伴。每一次找不着东西,我就会数落一次老伴。总被数落,老伴心里也不舒服,抱怨我对她不好。一日,老伴又将锅铲丢在了一处,我见了,又唠叨她老毛病又犯了,说着说着,我把以前她乱扔衣服、鞋袜、钥  相似文献   

16.
王高岩 《山西老年》2011,(10):19-19
夏衍是我党文化战线上的重要领导人,不仅文采卓越,口才也非常棒,他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面对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皆能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7.
"商"、"商人"、"商家"、"儒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商的问题,有的人说商人是由于他们商朝的祖先是经商的,具体地说,王亥是买卖牛的商人.根据出土文物与文献资料结合考察,可以认为商最初是地名,并非经商活动.经商是周朝以后的事.商家是经商活动的理论家,成功的经商者.以儒家观念经商,则称儒商.孔子的弟子子贡是最早的儒商.  相似文献   

18.
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感"这个概念,从知识观的角度来进行解释,数感应是一种内隐性、非结构性的程序性知识.数感对于数学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且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地习得.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在其旷世之作十四行诗的前l7首,为使其爱友达到美之永恒——爱之永恒——生之永恒的境界,不惜用大量笔墨和高超的劝说技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却丝毫没能打动对方。本文着重分析莎翁美丽的"劝婚诗篇"的失败原因:由于他违犯了"人性丛林中的忌讳",即"朋友数,斯疏矣"这条原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正张自忠是杰出的抗日爱国将领。他一次次重创日军,立下了奇功殊勋,被委任为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作战勇敢、治军有方,但他长期吸毒成癖,致使全军上行下效,严重影响全军战斗力。1939年李宗仁去第三十三集团军视察时,曾劝张自忠戒毒。张自忠当着李宗仁及团以上军官的面销毁烟具,焚烧烟土,但后来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