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行为经济学采取了有别于主流经济学的"新经济人"假定.它的出现使主流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定的辩护理由难以成立,保持了对经济主体行为观察的合理距离,使经济学理论尽可能地回归到真实世界,获得了骄人的灵活性.它的实践价值在于为经济学的实验方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弱化了经济学与心理学、伦理学与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所存在的对抗性,为形形色色的行为经济学理论产生提供了合乎实际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和史密斯教授所创立的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理论 ,不仅拓宽了整个现代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而且激发了人们对理性人假设等经济学基本命题的反思和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审视。本文通过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基本命题的形成与发展这条主线 ,提出了一种合乎逻辑地了解和探讨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沿革、主流体系及未来发展的新视角 ,探讨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体系与应用、局限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波斯纳为代表的芝加哥法经济学坚持的是新古典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理论,可以说,二者的理性人假设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但作为芝加哥法经济学个中翘楚的波斯纳,他的法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并不是新古典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复制品。在新古典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广泛受到质疑时,波斯纳并未置身事外。面对新古典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越来越弱的现实以及理性反常现象的挑战,波斯纳与时俱进地通过增设一些附属假定来保护理性人假设的内核,从而实现对理性人假设的现实修正以促进法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理性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对它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拓展偏好指向、明晰约束条件、确立实现方式、探究心理机制、扩大适用范围.其蕴涵的方法论,对于正确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前提假设、"理性人"假设的现实性、"理性人"假设发展的具体方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伦理学的视阈看,企业作为经济道德人,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本质维度。企业生态本质异化主要是由经济学的畸形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造成的。因此,只有批判反思经济学思维方式,企业的经济道德人本质才能体现出来,企业生态本质才能回归。唯此,企业生态责任的生成就成为逻辑之必然。  相似文献   

6.
从人的本质出发,探讨了经济学中的"以人为本",即从研究人的需要的发展变化出发,研究需要的满足,进而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提出经济学中的"以人为本"的实践,其根本目的是塑造"文化人","文化人"是"经济人"的完善和补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这一命题是青年马克思对"社会"的应然性存在即"本真社会"的完整表达.在这里,"社会"内在地蕴含着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实现了三者的相互贯通与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本真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本真社会"内蕴的深层含义;人的趋"社会性"是"本真社会"的人学前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包含着许多理论生长卢、和天才思想的萌芽,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地位和思想史价值。《草稿》对人及其历史发展所进行的哲学和经济学的审视,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研究人的存在的方法论特点。马克思对"人"的哲学审视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着眼进行的:1.对人的存在的二重化的揭示;2.对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的概括;3.对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之目标的设定。他对"人"的经济学审视主要是围绕人的异化的历史生成和历史扬弃而展开的。他对人的历史发展的双重审视是互为条件、内在统一的。《草稿》中所体现的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既是他的经济学和哲学双重视野相整合的前提,同时又是这种整合的表征。  相似文献   

9.
交易费用经济学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本文梳理了作为交易费用经济学核心部分的交易或契约治理的一般逻辑框架,此框架以契约人的行为假设为逻辑起点,以最优的治理结构选择为逻辑归宿.在此基础上,基于交易费用经济学视角评述了企业的本质和企业的最优规模或边界,并对此理论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回应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成不成熟的"非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的观点,须将思想史解读与文本解读相结合,并通过重新考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主题、思想逻辑和基本意义的方式来展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各种具体论题都从属于无产阶级的解放即人的解放这一核心主题,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各具体论题相互交织,形成有紧密逻辑关系的思想整体。《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异化逻辑和历史人学目的论,表达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与《德法年鉴》时期相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思想存在诸多递进之处,其地位特殊,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是经济学中经典而又常新的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经济人到现实道德人的理解路径,引发出我们对现时代的经济人———道德人复合性主体应具有的行为特征及构建其的现实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更高效率的企业组织形式 ,公司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独立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为原则的公司法人制度 ,在集中资本、减少风险、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等方面也发挥出了极大作用。但是 ,滥用公司法人制度的现实也说明了其在制度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先天缺陷。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就是为了确保公平、正义的法律目标而对公司法人制度所进行的矫正。我国正在进行的国企公司制改革中 ,体制和人为的因素使得公司法人制度的运用出现了诸多变异 ,产生了许多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在对公司法人格的法理基础、必要性、适用类型等方面阐述的基础上 ,列举了国企公司制改革中典型的滥用公司法人格行为 ,提出了以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进行有效法律规范并以此完善《公司法》立法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公共行政:"经济人"假设的适应性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后期以来,用"经济人"假设对公共领域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做出"科学"解释成为一种时尚.它不仅是一种得到广泛认同的理论思潮,而且对于70年代后期以来的行政改革有着巨大的影响.许多行政改革的模型,都是根据这些理论做出的设计.但是,"经济人"假设以及在这一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不过是近代以来个人主义方法论原则的极端化发展.结果,它使近代经典理论中的合理内核丧失了,虽然它在理论上实现了建立统一范式的目标,但在实践上却潜藏着以人的自私自利性征服公共领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国有企业留住人才的必要性,提出了健全国有企业人才保留机制的途径一是建立能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竞争力的薪酬机制;二是建立多层次、多内容的人才激励机制;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开发机制;四是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生态人”的理论蕴涵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经济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思维缺陷,论述了“生态人”产生的现实可能性,界定了“生态人”概念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生态人”理论提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小人物外部生活环境和自身生活方式以及作者创作的角度,对契诃夫短篇小说进行了分析,得出“喋喋不休”不仅意味着小人物孤独的境遇,还体现了小人物随遇而安、聊以自慰的生活方式,进而展现作者对这些人奴性心理的鞭笞;“喋喋不休”还表达了契诃夫对小人物生活近距离的表现以及他仁爱之心的轻轻长叹。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假说的理论回顾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假说自18世纪末斯密提出“经济人”思路以来,经历了由“古典经济人”到“新古典经济人”再到“新经济人”漫长的发展历程。在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人”完全依赖于功利主义得到的学说而发展,到了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人”则逐渐脱下了功利主义道德经济论的外衣,日益被抽象为数学晶体式的理性经济人。近30年来,经济人假说在非经济领域得到拓展。尽管经济人假说常常遭到非主流经济学家的批评和责难,但其顽强的生命力却带给人们多种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前提假设,经济人主要是指在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制和道德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般市场经济主体,经济人的产生是自然的、合理的,它是市场有效的前提,市场经济需要独立的、自主的、理性的经济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麦克斯.施蒂纳哲学的唯心主义基础,由这种唯心主义必然导致的唯心史观及这种唯心史观必然催生的抽象的人三个环节对"唯一者"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科学地论证了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现实人不会永远驻留于抽象人的利己主义,利己主义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反映了"狭隘的德国小资产阶级生存状态",但集体主义才代表现实人的真正未来。集体主义的生成不是一种善良的愿望,而是一种客观的实践进程。文本研究的结论是:相信利己主义万古长存与相信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通过说教就能够全面消除利己主义而建构真实的而不是威权的集体主义,同样是违背唯物史观的。  相似文献   

20.
包括会计学在内的经济学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而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法律规范则是以公平为前提的。经济人如何完成向伦理人的过渡是制定经济法律和政策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会计准则的制定也要以公正作为伦理基础。由于帕累托标准不可实现,准则制定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功利主义标准,但是功利主义的内在局限性又使得旨在保护全体投资者的准则有可能牺牲少数人的利益而导致制度安排上的不公正。会计准则的公正要通过程序公正来实现,包括准则制定权的合理配置与制定程序的充分允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