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考证 ,“创新”(Innovation)一词作为一个学术用语首先由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阿·熊彼特所确立。他提出了创新的五种类型 ,并指出 ,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 ,这种“新组合”能够降低成本 ,由此产生超额利润或潜在超额利润。他还区分了“创新”和“发明”(Invention)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过程 :发明是新工具和新方法的发现 ,创新是新工具和新方法的实施。本文仅就创新过程的性质作一探讨 ,其目的在于指出 :不应该孤立地考虑创新 ,而必须在一个既有结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理解创新。创新的动力及…  相似文献   

2.
构建全社会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在知识经济浪潮席卷而来之际,人们对创新的重要性巳逐步形成共识。但在认识上尚存在一些偏差,如把创新仅仅视为技术创新.甚至局限于研究开发(即R&D)、发明创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范围。我们认为,创新并不是指某项单纯的技术或工艺发明,而是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之中以形成一种不息运转的机制。它涉及到以广义技术创新(包括技术扩散)为核心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和观念(理念)创新等广泛内容。因此,我们所要构建的是一个全社会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彼特的经济创新理论系统地论述了创新的含义、主体、动力、决定因素、经济条件以及它对经济影响。他认为创新就是将“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实现新组合是企业家的职能,创新过程是改变经济结构的“创造性破坏过程”。而对我国目前来讲,尚缺乏真正的企业家精神,现行体制尚不利于新组合的实现,因此,回顾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并从中得以启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无声戏”是李渔的小说观 ,其内涵包括“通俗”、“传奇”、“创新”三个方面。“创新”是李渔小说创作的基本准则 ,也是其作品“自成一家”的重要原因。李渔小说的创新思想体现在“文无定格”、“结构第一”和“团圆之趣”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创新理论”首先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现在 ,创新理论已从窄义创新发展到了广义创新 ,也就是将“创新方法”提升到“创新理论” ,进而进行理论的创新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创新”。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模式的成熟需要创新文化的孵化。西欧主要创新型国家意大利、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创新文化各自具有鲜明个性,即:意大利“柔性生产综合体”、德国“思想的大工厂”、法国“跨地域的步伐”和英国“服务于全过程”。其中既有历史积淀也不乏哲学与社会学理念,由此共建了一种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创新文化大态势,引导着整个欧洲的经济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职业经理人创新素养系统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创新”不仅是通过科学研究创造新的科学知识、文化和新的生产技术,而且“创新更应是一种组织功能”。企业组织只有形成了创新功能系统,才能获得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并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支持、驱动企业组织创新行为系统的核心是职业经理人的创新素养系统。本文就职业经理人创新素养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具体构成要素及其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结构化、动态发展及层级驱动的创新素养系统观,为培养和选拔杰出的职业经理人提供了创新素养方面的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职业经理人创新理论,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唐娜 《船山学刊》2009,(4):200-203
制度创新是社会重构的关键。制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复制制度性实在并实现自我更新。制度复制制度性实在,须通过生产的发展与文明和文化的成长来实现,不断吸收包括“虚拟价值”的生产成果在内的体制和制度创新.才有合理的制度和文明的社会现实。体制创新的与5务之急是身份客观化和动态的公平原则的介入。  相似文献   

9.
计海庆 《理论界》2008,(6):105-107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是创新理论,而不是“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与技术生产、发明等无内在关联。这种区分的哲学基础在于人类交往活动和制作活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政府创新与政府自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政府创新是政府改革、政府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或是政府改革、政府发展的合历史逻辑的引申。中国国情是政府创新的历史性前提与基础。政府创新是中国国情发展规律使然 ,具有“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政府创新应该是一种“综合创新”。要使这种综合创新成为现实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或有赖于“政府自觉”及其向度  相似文献   

11.
《论创新》是《传承与创新》一书的开卷首篇 (作者将其列为全书“代序”)。这篇长达 70 0 0字的论文 ,紧扣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 ,论述了创新的本质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能动地改造世界” ,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认为创新“是适应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打破传统模式、实现观念更新的必然要求” ;并从理论上阐述了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 ,提出了实现创新应当做到的“六个统一”。…  相似文献   

12.
创新──当代经济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概念被引入经济学并使之成为一门很有影响的理论,应首先归功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1883~1950年)。他首先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以后又在其它著作中加以运用和发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基本上限于生产技术与企业组织的创新,至于社会制度的变革,他只看作是创新的社会效应,并不是他研究的创新本身。因此,许多人把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基本上等同于技术创新──这仅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创新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包括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金融和商业的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巍 《学术探索》2022,(12):71-77
创新系统是创新要素及相互关系的集合。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研究认为,创新过程是以知识生产、使用与扩散为指向的权力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多元空间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国家创新系统是在国家边界范围内(指向于创新)的空间生产系统网络。不同的国家创新系统具有不同的空间生产关联结构,呈现驱动因素、作用逻辑和结构特征的异型化。通过对处于“民主”改革浪潮下的泰国国家创新系统空间生产驱动力、作用逻辑和结构特征的分析可以发现内嵌其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耦合性关联。从空间生产视角研究国家创新系统有助于丰富创新系统理论,也有利于给同处于转型发展的中国创新系统带来空间性提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考察了设计创新与演进创新两种模式,认为设计创新适用于“生产性”的事物,是创新的理性化与程序化,但也存在着“设计失效”的情况;演进创新适用于“生成性”的事物,是大尺度时空范围的创新模式,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得极为明显。在实际的历史的创新活动中,设计与演进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是演进中的设计、设计中的演进。  相似文献   

15.
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2002,(6)
袁贵仁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 0 0 2年第 6期撰文《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指出 ,教育创新既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现代化建设及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教育创新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 ,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活跃人的思想、激发人的热情。教育体制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关键 ,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核心 ,而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创新 ,树立“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的观念。教育创新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要坚持“三个代表”思想。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三个…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活动,形成了“化人-化事-化理”的创新机制。其中,“人”是理论创新主体;“事”即实际国情,是创新客体;“理”,即理论,既是创新成果又是创新客体;“化”,是创新手段,贯穿于创新活动总过程。纵观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新活动结构完善,系统功能正常,机制健全科学,这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的高质高产起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创新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目标、环境、方法和内容,指出江泽民创新教育的战略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教育根本宗旨的“重点”,并“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问题范式”内含于“哲学范式”中,是哲学范式的一个研究取向和重要内容。问题范式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和创新之间的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首先是如何增强问题意识,问答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重要逻辑基础,问题表征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在问题范式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上进一步分化,出现了“比较对话”、“语境回归”、“问题研究”和“形态重建”等各具特色的研究取向,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域视野。  相似文献   

19.
略论知识型企业的组织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经济”时代 ,最具生命力的企业必定是致力于创新的、柔性的、面向知识生产与管理的知识型企业。而实现企业的知识化改造 ,组织创新是其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阐述知识管理内涵、知识型企业的特征基础上 ,分析了几种典型的知识型企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中华民族要实现振兴.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范畴,它可以从“提出新观点”、“转换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发现并使用新材料新手段”、“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创新社会科学学科”等六个方面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