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行歌词辞格的均衡美及其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传统文化和汉语特征的影响 ,中国人形成了注重规整匀称、讲求均衡为美的文化心态和审美情趣 ,因而无论是流行歌曲的创作或欣赏 ,都对对偶、顶真、回环、反复等具有均衡美的辞格“情有独钟”。而这 ,也是构成中国流行歌曲“民族特色”的要素之一。当然 ,运用均衡辞格要辩证处理 ,不可走向极端 ,以免“因辞害意”。最好是“整”“散”结合 ,“收”“放”得体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修辞学角度看 ,任何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既是一种语言现象 ,同时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流行歌词的比喻也是如此。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形成了人们注重内蕴、讲求含蓄又追求轻快、喜欢通俗等复合的审美心理 ,致使流行歌词的比喻呈现出喻体的自然化、人文化和实用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服饰的含蓄美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中国传统民族服装既不如西方服饰那般地精确勾勒人体,又不同于古罗马、古希腊一样用一块布或披挂,或缠裹于身上,它取其中———半适体,一种包藏人体,又不局限人体的,若即若离的含蓄态。  相似文献   

4.
流行歌曲是当代最为流行的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流行歌曲进行界定,对其所运用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对偶、排比、顶真、双关等修辞格及由此产生的表达效果的分析,发现流行歌词中的修辞格运用能增强语言的可感受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单调为生动,使事物表现得更加生动活泼,思想表现得深刻隽永,意境表达得更加深远,感...  相似文献   

5.
公益广告语常常运用曲隐意旨的方式达到宣传理念的目的,体现了含蓄之美。其含蓄美主要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来实现,以此迎合受众的传统审美心理,吸引受众积极参与广告语的解读,调动受众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6.
艺术的含蓄关是审美主体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所能感受到和领悟到的艺术品包含的深层意蕴。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都强调含蓄美,部分当代艺术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显得张扬和外露而缺少含蓄美,部分艺术家的作品则保留了东方艺术中的含蓄关。中国的当代艺术要重视传统审美习惯,重视含蓄美。  相似文献   

7.
艺术的含蓄美是审美主体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所能感受到和领悟到的艺术品包含的深层意蕴。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都强调含蓄美,部分当代艺术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显得张扬和外露而缺少含蓄美,部分艺术家的作品则保留了东方艺术中的含蓄美。中国的当代艺术要重视传统审美习惯,重视含蓄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是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体悟中得出的审美情感归结。含蓄一语,古代诗论者在诗歌鉴赏中从不同视阈多有论及,梁启超等人在现代语境下对古典诗歌含蓄美作出重新阐发,认为含蓄是古典诗歌传达情感的表现手法。本文从诗心美学角度认为,含蓄美是诗人对诗歌的领略、体悟,以达到对生存本体的一种生命体悟。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漫画艺术的重要审美品格“含蓄”做了界定与论述。作者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提出要悉心观察、广泛积累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对夸张、比喻、反常等创造含蓄美的几种艺术手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代流行歌词与唐宋词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作为大众文化的代表,流行歌词向唐宋词诗意化的回归,不但是对歌词自身品味的提升,也是大众文化向高雅趋同的有力手段,对大众传播语境下精英文化的振兴、当代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舍弃了事物的现实形态,把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归纳为点、线、面等抽象的形象,并在它的骨骼和构图章法中提炼出事物的形式美本质。探讨用多变的外部视觉形式来寻求形式美所追求的永恒性,可以使艺术工作者掌握美的形式规律,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美"的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诗歌翻译中的形式与韵味的结合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可能的。本文通过从音韵与句法两个方面的具体分析,说明了诗歌翻译只有抓住“韵味”这个关键,才能再现原作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统一定义为文化信息,并进一步区分为显文化信息和隐文化信息,进而以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对更深层次也更容易造成翻译失误的隐文化信息进行重点探讨,并提出了对隐文化信息进行保留、明晰化、及语用转换等三种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博丹主权思想为渊源的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由于无视并竭力回避公民之间利益协调的困难,存在着高估国家统一有序、压制公民个性的严重弊端。传统社会主义在追求人类的同质性理想的道路上,无疑承继了卢梭的以抽象"人民"掩盖、压制公民差异性的人民主权理论,难以协调主权与人权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它的必然结果。因此,只要我国依然存在着官僚主义的官场作风、严重的腐败等体制性弊病,那么,如何在国家统一与尊重公民个性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人民主权的内容与形式、探讨政治体制的改进,就应该始终成为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美是物的形象 ,具有立体的结构。形式美、科学美、道德美、宗教美等只是美的单面形态 ,分别展现了美的不同维面 ,它们的有机统一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  相似文献   

16.
艺术美是人类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美的来源有四:一是现实中美的属性;二是现实中丑的属性;三是现实中不美不丑的属性;四是现实中亦美亦丑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与其它美的形态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7.
形式是客观性的,美因形式而产生,形式或其元素可用数理手段进行原质性描述,将该描述与美感属性和美感度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关联,便形成"数理编码"。其中美感属性和美感度在编码中以感性语为基本符码,使所编的码能够在审美活动中与受众的表述词相匹配、关联等实现链接,再经过相应的程序分析后进行表征。其目的是使表征的结果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特征。该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支持美感性设计领域的人工智能开发。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在审美维度上的博弈发生在审美异化与审美拯救之间。在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抗衡中,大众文化突破一元,解构二元,为人的解放和人的现代化提供了多元的审美视角;在权力话语与反权力的实践的博弈中,大众文化引领着普罗大众突破了具有着难解的清教主义情结的精英审美权力话语的藩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众审美实践;在“大众白痴”与“觉醒的酒神”的博弈中,大众文化赢得了其在主体性问题上的尊严,最终使沉醉的酒神得以觉醒,主体人格得以回归。  相似文献   

19.
森林美的构成要素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需要形式借以呈现,形式需要内容得以深刻,以达到生命、生态的内涵美与精致而又恢弘形式美的统一。形式美既遵循对称、比例、齐一、均衡等一般美学法则,又遵循非对称、非规则、非整体性等特殊美学法则。特殊美学法则并不排斥一般美学法则,一般美学法则也不排斥特殊美学法则。森林属大地艺术,在呈现非对称、非规则、非整体性的同时,总保持自然本身的秩序、节奏和韵律;同样,在表达对称、比例、齐一的同时,又总呈现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变化、差异和不确定性。这是森林美的悖论,也是森林之美的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从时下"人造美女"热浪一阵高过一阵的社会现实出发,以社会学的眼光和社会性别文化的视角审视"人造美女"现象,通过文化和市场的分析来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旨在呼吁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矫正变态的审美文化,还"美"以自然的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