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作人的个性主义文学观认为文学是"人"的,文学是"个人"的,文学是"个性"的,文学更是"自己"的,构成了相对完整、内容丰富的一个系统。在"人—个人—个性—自己"这一逐层收缩的价值系统中,充分显示了周作人对于"个人"的理性自觉和情感坚执。当他以这种思想来批判封建礼教时,这种理论发挥的是积极的作用,但当他把人的生物性单独地夸大并使之与人的社会性相割裂时,这一理论的消极作用就暴露出来。这种个人原则的至高无上性决定了周作人以保持个体的个性自由和切身利益为最终选择,放弃了对社会、民族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翻译家,一生推崇"直译"。实际上,其"直译"观大致经历了半做半偷"随意译"、古文"硬译"、白话文"逐字译"及成熟的"直译"四个重大转变过程。这些转变势必受其翻译思想的影响,而当时的社会文化因素是这些嬗变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向以“独树一帜”的文学现著称文坛,以往研究者多关注其早年文学现或文学现的某一方面,没有对周氏文学现做较全面评析,从批评论、功能论、文体论、本质论四方面分析周作人文学观,可以粗略窥视到其文学现理论基础及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周作人“爱之福音”的文学观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周作人认为,文学不仅与宗教关系极为密切,而且文学的发达大都出于宗教,虽然近代以来文学逐渐脱离宗教,但它们之间仍有很多相同和相通的地方,尤其是近代人道主义思想和文学与基督教的关系更为密切。基督教强调“爱”,周作人认为文学的终极价值也是“爱”与“同情”,而怨恨与文学的本质根本冲突。尽管周作人的主张与强调“反抗”、“复仇”的主流文学话语极不合拍,但他所强调的善待弱者,关爱生命,警惕任何把人当作工具的观念和一切怨恨、报复等非理性情绪,做一个成熟而理性的现代公民,无论如何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周作人“爱之福音”的文学观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周作人认为,文学不仅与宗教关系极为密切,而且文学的发达大都出于宗教,虽然近代以来文学逐渐脱离宗教,但它们之间仍有很多相同和相通的地方,尤其是近代人道主义思想和文学与基督教的关系更为密切。基督教强调“爱”,周作人认为文学的终极价值也是“爱”与“同情”,而怨恨与文学的本质根本冲突。尽管周作人的主张与强调“反抗”、“复仇”的主流文学话语极不合拍,但他所强调的善待弱者,关爱生命,警惕任何把人当作工具的观念和一切怨恨、报复等非理性情绪,做一个成熟而理性的现代公民,无论如何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对旧戏的态度经历了三个时期 :大力批判期、提倡改良期、竭力弘扬期。其中贯串着民众立场这条线 ,本文分别对以此为线的这三个时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在周作人手中开始,也基本在周作人手中成熟。他的儿童本位的文学观至今仍是很有魅力的儿童文学理论话语,尤其是对儿童空想权利的维护,对教训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第三的世界”的独特理解,都极富有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曾和鲁迅等先进分子一道共同开创了中国新文化之路 ,他在本世纪初建立起来的文学观以及当时的思想和文学活动 ,为新文化运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五四”高潮过后 ,他的文学观却呈倒退的趋势 ,这种倒退必然导致他整个的文化思想乃至政治思想的蜕化 ,也必然对世人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鲁迅和周作人同时投身“救救孩子”的新文化运动,以人道主义思想基础同时接受西方“儿童本位论”儿童观,构筑其大致相同的儿童文学观。十年以后,各自思想发展历程不同,其儿童文学观亦发生变化,一个提倡儿童文学培育新人,一个仅仅主张顺应儿童需要;一个主张“有味”与“有益”并重,另一个只提倡儿童文学的“趣味”。  相似文献   

10.
文章梳理了周作人的中国现代散文源流观 ,肯定了他将西方个性主义、人本主义思潮本土化的散文源流阐释是中国现代散文理论成熟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胡适侧重于从文学自身谈文学革命,周作人则侧重于从社会、政治方面谈文学革命;胡适文学理论源自进化论,周作人源自人道主义理论;胡适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文学研究方法,周作人主张文学研究应“宽容”,否认研究的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12.
胡适侧重于从文学自身谈文学革命,周作人则侧重于从社会、政治方面谈文学革命;胡适文学理论源自进化论,周作人源自人道主义理论;胡适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文学研究方法,周作人主张文学研究应“宽容”,否认研究的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13.
鲁迅、周作人二人虽不是专门的民俗学家,但都对我国的民俗研究作出过重要贡献。鲁迅认为研究民俗是为了解剖“世态世相”,“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而周作人主要是从学术研究、民俗鉴赏、收集资料的目的出发研究民俗的。二人的民俗观不尽相同,对民俗研究的贡献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和民俗学家 ,其民俗学研究与译介观相互交织影响 ,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教化译介观。这个译介观影响了他对翻译作品题材的选择。周作人选择希腊文学和神话、以及各国童话和民间文学进行译介 ,具体实践了他的译介观。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的女性思想是他思想中最有光彩的部分之一。他的女性思想从最初的关心同情妇女,进而发展到"女性的发现"和女性性解放。周作人的女性思想既是时代和个人经历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又与日本和西方外来文化影响有关。他关于女性性解放,个人觉醒的思考,令人耳目一新,至今仍不失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闲适小品文的两个代表人物,19世纪20年代二十年代大陆的周作人和半个多世纪后香港的董桥,在他们的作品中尽情演绎着他们所谓的闲适,一个苦涩,一个清逸,本文从时代、文化以及作者本人的心理取向三个层面来体味个中差异。  相似文献   

17.
论周作人的民间意识、儿童与儿童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周作人的童话、儿歌与儿童教育观的理论来源、提出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 ,联系当时国内外的学术背景、社会文化状况 ,对其民间童话、儿歌与儿童教育观的意义和局限性 ,作了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散文的周作人与周作人的散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深怀散文情结。"散文的周作人",意指周作人本身就是他所指认的言志的散文。他的哲学思想、人生态度、性情情趣等无不诠释着他所命名的散文小品。"周作人的散文",可表述为散文是周作人的一种语言物化,是周作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方式,是周作人精神私人化的一种表达。主体与文本这样地相生,在现代散文史上,周作人似是第一人。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文人之游心佛老相近,周作人最早接触佛学是以解脱内心苦闷为目的的。南京就读期间在“人生无常”情绪支配下,他偏于接受“生本不乐”的佛教生命观,这成为形成他一生苦质情结的起点;20年代初道路再择引发的思想混乱,佛学“众生平等”的普亲观对他产生了更强的冲击,由此强化了他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人道情怀。而真正显示周作人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是在于他接受佛学主要用于人格意志与思维方式两方面的建设。原始佛教缘起性空论强化了周作人反权威偶像的人格精神,帮助他摆脱黄金时代终将到来的盲目情绪;而佛学“空有不二”的思想则有力促进他辩证思维的形成,从而使他避免了简单线性因果思维方式的桎梏。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时事散文创作几乎涵盖了辛亥革命至抗战之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留下了作者对中国现代历史近距离的观察与思考。在创作上,周作人大胆探索,其时事散文包含了杂文、随笔、书信、序、跋等多种形式,在风格上,含蓄、隐晦,但富有反语、嘲讽,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