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西族与羌族原始宗教祭司及祖师的称呼、有关传说以及所使用法器相同或相似,说明两个民族原始宗教都源于古羌人原始宗教,这从一个方面证明纳西族与古羌人确有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试论羌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艺术在羌族民族文化遗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羌族民间舞蹈之欢快、跳跃、古朴、沉稳等风格特点的形成,与羌民族的自然生活环境,战争生活,原始宗教艺术以及音乐、文学和民族的审美情趣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百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羌族社会、经济、文化等做了大量调查与研究,尤其对羌族的宗教、习俗、"释比"文化等做了详细的记叙和探讨,但对羌族民间信仰及其社会价值功能没有较为系统完整的梳理和研究。本文试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考古材料以及羌族民间神话、传说,祭祀礼仪活动等,对羌族民间信仰以及社会价值功能做些探讨,揭示古羌文化的基本原型,体现羌族原始宗教文化的最高原则,为羌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发扬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羌族剪纸艺术别具特色,与民族宗教关系密不可分。羌族剪纸作为艺术形态在原始宗教礼仪活动中形成并发展着,其存在与表现形式是民族宗教文化的视觉再现体,在宗教文化意义上体现了羌民族群体在意识形态上的升华,并创造了民族习俗、伦理以此影响着现实社会,是创作者个体或群体在精神意义上的图腾与象征,其神秘的象征意义和宗教文化的积极功能更赋予其作为民族艺术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羌族宗教文化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羌族宗教文化以近代理论体系进行专门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民国时期的开创性研究,初步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前羌族保有的宗教文化的基本概貌和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的较长一段时期,该研究没有取得实质上的突破。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这段时期,羌族宗教文化研究可说是既充满活力又硕果累累,推动着该研究朝着忠实于羌民族传统文化本质的方向发展。同时,对羌族地区特殊的宗教文化现象及其内涵、历史变迁,其与汉藏民族宗教文化之差异性与相似性的比较,尤其是对羌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羌族宗教祭司释比,还有待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些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以及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大致确立了未来羌族宗教文化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羌族历史文化三题--以四川理县桃坪羌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阿坝州理县桃坪羌族地区远古文化、历代建制与族体、铁林等三寺民间信仰等三个问题的考察,说明该地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即有人类生息繁衍,自秦汉以来即纳入中央王朝版图,汉代的族体为氐羌系的冉駹,隋唐以后的族体为白苟羌,而铁林等三寺为羌族独有的寺庙,系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信仰过渡的典型个案,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兄弟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以及汶川、理县、松潘、黑水、金川等县,与茂汶县东北部相邻的绵阳专区北川县也有少数羌族。大约有八万五千多人。解放前,羌族虽已进入封建社会,但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却停留在原始宗教的延续阶段。这对于研究原始民族的宗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是研究民族学的重要材料。本文仅就解放前羌族原始宗教的产生及特点,提出一管之见。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时期,随着羌人的大量内迁,受到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影响,其宗教信仰出现适应性的调整,开始接受道教、佛教。这个时期留下的大量造像记,为羌人这一特殊宗教现象提供了丰富佐证。文章拟通过这批资料,分析、归纳南北朝时期内迁羌人对道教、佛教的接受和信仰变迁。对于研究羌族历史、宗教、文化以及各民族大融合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羌族戏剧——值得重视的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有丰富的口述传统,戏剧是其重要体现之一;羌族有独特的戏剧文化,民间是其重要展演场所。在这以口头为传播渠道、以民间为生存场域的民族艺术中,积淀着羌人的历史与文化,结晶着羌人的智慧和信仰,凝聚着羌人的生命和情感。当羌笛、羌绣、羌年、羌族多声部民歌、羌族羊皮鼓舞等项目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时,应该加快释比戏、许家湾花灯戏等羌族民间戏剧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向上申报、争取抢救保护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我国学者与西方传教士在对岷江上游羌族地区的调查中首次发现了"羌戈大战"这一传说。历经几代学者的挖掘、整理与研究,"羌戈大战"现已成为理解和认识羌族古老历史的一个重要文本。"羌戈大战"传说不但存在众多版本,而且其在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既包括羌族研究,又涉及了岷江上游人群族属、族系等问题的研究。从目前整理出的各种版本看,该传说的内容相当丰富,除了羌、戈大战情节外,也反映了"羌人"与"戈人"的早期生存状态及社会生活诸多内容。  相似文献   

11.
羌族神话是宗教经典。在羌族创世神话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宗教思想。在神灵观上,神与人同形同性,高度人格化,是自然的改造者而不是创造者;在神性观上,神是感性与理性并立的存在,神的意志受到情欲和道德的双重支配;在神人关系上,一方面神人相亲,神创造并关爱着人,人也敬仰着神,二者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又截然相分,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羌族对神灵、神性和神人关系的理解,造就了羌族宗教没有天堂地狱观、没有轮回转世思想、注重生活幸福的乐观现世精神,也形成了羌族宗教缺乏精神追求、带有强烈的世俗化功利化色彩、以及浓烈的萨满教性质的特征,深刻地影响了羌族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羌族咂酒的制作、使用及其功能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咂酒是羌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饮品。它不仅在羌族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更是羌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物、民族历史的寄托物、宗教礼仪的体现物、社会道德的承载物。咂酒的制作过程、使用咂酒的场合及其具体用途,无不触及羌族古老原始宗教的遗留,从而揭示了羌族咂酒的宗教、历史、文化、民俗意蕴,展示了羌族的世界观、人生观、民族精神以及社会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3.
羌族青年诗人李孝俊、何健、余耀明诗作较为集中地代表了新时期羌族诗歌基本创作倾向与特色 ,通过本民族历史文化与现实社会生活题材 ,演绎其坎坷曲折的奋进历程 ,揭示羌人独特的心理素质与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 ,以及深沉的反思意识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风格朴实清新、热烈奔放 ,具有鲜明的羌山民族意蕴和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4.
羌族在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贡献周锡银,刘志荣一羌族先民素以善于从事畜牧业经济而著称于世。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被誉为东方的牧人。殷商时代,一些羌人被俘降为奴隶后。仍然从事他们擅长的畜牧和狩猎业。见于甲骨卜辞记载的有“多羌×鹿”、“孚多羌逐”。这些羌人在...  相似文献   

15.
[摘要]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羌文化的巨大价值,创造了显著效益,但地震灾害使羌文化遭受重创。灾后,羌族旅游产业恢复重建中,对羌文化传承、创新、“经典”与创造“未来文化遗产”,产生了巨大作用。开发和建设羌族地区羌文化旅游业,这无疑让我们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重新审视羌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定位、目标追求和路径选择。这是一个大胆的、充满挑战性的战略构想,也是一个崭新的、极富创造性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6.
国家级"非遗"名录《羌戈大战》,多年来被视为羌族先民由北方南下岷江上游战胜当地土著"戈基"人而定居其地的重要证据。本文经深入分析认为,现今流传的羌族史诗《羌戈大战》及其传说内容,以羌族英雄史诗《迟基格布》传说为基础,融合了"野人"传说、羌族部分先民的南迁祖源记忆和"白狗"羌人东迁进入岷江上游时与戈基人的战争传说等内容。《羌戈大战》的主要内容源自"迟基格布"南征传说,应为"迟戈大战",反映的是岷江上游羌人部落之间的战争而非异族间的战争。迟基与戈基同为本土古蜀人支系"冉駹"部落,羌族自称的"尔玛"、"日麦"为"冉駹"的同音异写。  相似文献   

17.
《后汉书》是羌族史研究最早、最周详的文献。范晔不仅对羌族尤其是西羌的历史变迁、社会组织、生活习俗和汉代的羌汉关系第一次作详实记载.留下宝贵的资料,而且他以一个历史学家敏锐的目光看羌汉关系和羌族对汉族的影响等等.在观点和方法上对后人多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叶星光的《神山·神树·神林》是羌族文学史上仅见的两部小说集之一 ,其创作原动力源于羌区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早期作品多为颂歌 ;其后深入发掘和审视社会矛盾 ,展现新旧观念的碰撞 ,进而全景式描摹羌山历史与现实 ,勾画出羌人由神山走向现代文明的社会发展轨迹。艺术上不断探索 ,风格质朴而兼粗犷 ,亦不乏对现代小说表现方法的借鉴。浸润着浓郁羌族传统文化氛围和乡土气息 ,语言修辞皆独具特色 ,正为新时期羌族小说创作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据甲骨文记载,早在商殷时期,羌已是一支在历史舞台上十分活跃的民族了。三千多年以前,古代羌人就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的广大地域,过着原始氏族社会的生活。他们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主。后来,其中一支渐渐迁徙到岷江上游,在岷江两岸山区“依山居止,垒石为室”,生息繁衍,慢慢发展成了今天的羌民族。 羌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了供自己生活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创造和保存了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遗产。这些文学遗产丰富了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学艺术宝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园地里的一束绚丽的鲜花。  相似文献   

20.
羌族民居建筑群的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族民间美术具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民居建筑群作为民间美术的核心,在羌民族的生产生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本文扼要阐述了羌族民居建筑群的文化特色;其次从军事、政治、教化、生产、生活功能方面与建筑材料、建筑技巧、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等方面对羌族民居建筑群的历史价值进行了探讨,接着又从建筑风格方面对羌族民居的科技和艺术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本文指出了对于羌族民居建筑群的具体保护、开发利用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