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连接民众的纽带.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主持召开两届参议会,老一辈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议案,推动了政府的抗战工作.边区参议会把民众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团结抗战的局面,调动民众踊跃投入抗战洪流.动员民众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边区原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过艰苦的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一个革命根据地。抗战开始后,除被国民党侵占的地区外,陕甘宁边区的土地面积是92710平方公里,有耕地1500余万亩,人口142万4千多。边区的地理位置处在中国有名的黄土高原的中北部。北连长城,南迄渭河流域的边缘,西接甘宁高原直抵六盘山麓,东临黄河与山西分界。平均海拔高度为1000余公尺。边区的政治地位是极特殊的。抗战时期,陕甘宁选区是党中央所在地,是全国抗战和革命的中心。它既是扼制华北与西北的战略支点,又是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它处于各抗日根据地的领袖地位。但从行政上来说,它又是一个地方政府。这种特殊地位,决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边区的历史是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陕甘宁边区的由来和发展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 陕甘宁边区位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包括三省各一部分地区,其中陕西为最多。故有“陕甘宁边区”之称。作为革命根据地名称使用,始于一九三七年五月,它是由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或苏区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地区的小学教育吴洪成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之后,全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党在敌后建立了许多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根据地建立起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随之,抗战教育也建立和发展起来。在抗战教育中...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开展了妇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作为革命圣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陇东革命根据地,它的妇女解放运动是随着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而开展的.它是一次带有全民性质的社会变革,是由边区政府组织发起的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它以政治动员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从身体和思想上解放了根据地妇女同胞,把他们动员到抗战和生产前线上,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为解决其物质困难,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部队战斗力,首先实行了精兵简政的政策。今天正当我们国家进行机构调整、减缩兵员之际,深入研究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历史是有益的。本文拟作些粗浅的探讨。(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为适应形势需要,经与国民党协商,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将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改名为陕甘宁边区。边区及其首府延安  相似文献   

7.
曲延志  杨军 《中华魂》2021,(2):48-51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成为延安精神的重要来源,延安精神的实践价值在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中得以充分的展现,并对后来的劳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一、劳模运动的价值取向:为了抗战胜利,建立新中国的正确政治方向萌芽于苏区、发展于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是革命根据地劳动竞赛的产物,是"发动群众、推动生产、坚持抗战、建设边区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人物简介按:为了进一步推动和加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的研究,延安大学中共党史重点学科成立了由政教系、历史系、马列部部分教授、学者共同组成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人物编写组”。本刊从本期开始,将在封二、封三连续刊登他们挖掘整理的陕甘宁...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筹备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于4月16日至19日在银川召开。参加会议的是来自陕、甘、宁、青四个省(区)的研究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的同志,共五十余人。 会议总结了前一段的工作,修订和落实了研究规划,落实了项目、单位、时间,进一步明确了研究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的指导思想和主攻方向。 会议经过协商决定今年9月在兰州举行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并决定成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的编写小组。拟出版一个动态性的不定期的刊物。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艰苦恶劣的环境里能够生存、发展、壮大并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这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集体大力普及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分不开的,这一时期是探索和推进马克主义大众化的高潮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取得卓越成效的时期.我们要结合当前中国实际,借鉴延安时期大众化的历史经验,积极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