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三、社会文化变迁的规律和凉山彝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性以上概述的,是凉山彝家在过去四十年里取得的成就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成就和问题同时也构成了我们探索凉山彝家现代化道路的基础和出发点。我们要找出凉山彝家向现代化发展的最佳道路,就不能不对上述情况进行一番消化,以求从中总结出规律来。这又迫使我们去接触又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那就是社会文化的变迁。民族学家们都知道,大千世界里任何有人们共同体存在的地方,都会有知识的积累和交流。这种积累和交流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物质生产方式即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基础的变更又迟早要影响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从而迫使有关的人们共同体在上层建筑方面做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中国的人类学和民族学置于世界范围内进行纵横比较。首先平行地类比分析中国与第三世界各国的共同特征。①都不愿再作西方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的研究对象。②都以本国土著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③对待西方的理论和观点普遍采取多批判、少吸收的态度。④社会和经济的普遍落后,使应用人类学和民族学迅速发展。其次纵向比较中国与西方的特点,认为我国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是①新兴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前景可观。②理论和观点有待丰富更新。③现代社会的研究有待拓展深化。④深入开展应用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于民族学家来说,文化是一个富有意义的实体,它是以客观的共同要素——语言、历史、宗教、习俗、典章制度,以及主观的人们目我认同来界定的.民族学家试图对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作出解释,事实上.民族学所研究的大部份对象均是关于文化差异的.这种文化差异赋予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更广泛、更全面、更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许多民族学家认为,民族文化(National Culture),应当包括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内容,即包括该民族全部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等在内,举凡一个民族的耕种收割、饲养放牧、织布制陶、衣著住房、婚丧嫁娶等,都属于民族文化的范畴。我们在讨论发展民族地区商品经济战略问题的时候,引用上述内涵的民族文化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当前我们西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大开发的推进,现代文化将越来越深入和全面地影响民族地区,为促进民族文化的开放和交流、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创造了可能;另一方面,随着大开发的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和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威胁,处理不好会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因此,对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传承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一、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处理好民族文化与现…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与现代的人生交叉路口──评《中国人的处世艺术》黄华新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交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现代社会是从过去的传统中走来的,而民族的传统文化又不可避兔地要受到现代社会经济与价值观念的撞击与影响。处在当前改革开放社会中的中...  相似文献   

7.
文化共识与中国近现代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逻辑起点探讨中国近现代民族凝聚力问题,首先必须确立一个逻辑起点。必须先弄清什么是民族凝聚力,它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否则,一切问题都无从谈起。我认为,民族凝聚力就是民族内部形成文化共识而促使民族成员相互吸引、团结、统一的作用。文化共识及其作用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涵。它主要表现为在民族主体(民族成员)文化心理的观念层次上形成认同而产生对主体本身的作用。①由此,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文化共识是否形成和处于稳定状态是判断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与否的根本标志,同时也反映了该民族发展的状况。这样,必须在界定民族凝聚力内涵的前提下,揭示民族文化共识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表征状况(内容的构成及其变化特点),才能真正弄清近现代民族凝聚力问题。因此,我们研究近现代民族凝聚力问题,就主要是揭示近现代社会人们思想行为在近代化过程中的认同特点,即民族文化共识形成的特点。我们知道,文化共识与文化一样不仅依赖于文化本身的传播功能而具有继承性,而且依赖于文化的实践性而具有创新性。因此,一般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随文化的发展而具有不同时期的文化共识,民族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8.
略论“回回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认为:回族缺乏其构成为民族的经济、地域和语言的显著特征,而维系其存在与发展的只是它的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有人说:“回族离开了伊斯兰教就不成其为回族。”似乎回族文化即集中反映为伊斯兰教。也有人说回族根本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回族文化就是汉文化,只不过是“汉族信奉回教”而已。我们认为,一个民族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回族也肯定有其民族文化的,无妨就叫做“回回文化”。因为这种文化既有其具体的内涵,也有其来源和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因素。笔者曾提出了一个“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论点。本文拟就这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以就教于研究回族的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各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民族图案传承与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以我国云贵地区苗族传统服饰纹样图案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服饰图案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提出图案设计方法新思路,并通过数字化技术研究,进一步探究苗族服饰图案数字化的多种可能性,为苗族文化传承与苗族图案的现代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萧洪恩 《江汉论坛》2004,3(10):77-80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随着研究的深化,“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何以可能”问题就成为人们自觉关注的对象。解决这个问题可归结为两种理路:一种是改变范式,如“中学西范”等,目前多取这种理路;一种是寻找内部支撑,如文化构成说等。我们认为,由于哲学民族性本身已不只是一个价值判断,而且是一个事实判断,所以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哲学,其合法性是不应成为问题的。但是,对民族哲学研究范式的选择却有一个合理性的问题,即如何才能更合理地理解这一民族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有的同志认为,在我国的现代文学研究中,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版本学。这个建议我认为是有远见的。 古代文学研究,象对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固然有注意它的诸多版本(如脂砚斋评本就有甲戌、己卯、庚辰和有正本)区别的必要,我国的现代文学,乃至整个近现代文化的研究,实际上也很有必要对一个作家的同一部著作的不同版本加以注意。这是因为我国的近现代社会,曾长期处在动荡不定的、不断变革的状态中。作家的思想必然受社会的影响而发生变  相似文献   

12.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行为,一种文化体系表现,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文化中最具活力的文化现象。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本文通过将广告文化与民族文化,这两个现代与传统文化精髓体现的文化现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广告文化中民族情感因素,民族伦理道德和民族风俗的阐述,以及对大量现实广告例子的分析,旨在说明广告文化其特有的一种民族情节,突出民族文化在广告中的重要地位。民族文化从一开始就被深深地烙入广告文化的灵魂之中,因此,广告要突破,要有大创意,就不得不将民族情感、道德、以及风俗加以吸纳,加以运用,才能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在民族地区起到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本文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地区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以探求民族地区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孙瑞 《学术探索》2004,(6):122-125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是一个民族文化多元性和生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十分突出的地区 ,在西双版纳地区的现代社会发展中 ,要十分珍惜和有效保护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多样性的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进程的加快,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速变化,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正逐渐地或部分地失去它生存与繁荣的土壤,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多媒体数字技术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开放和交流的平台。然而,在全球数字技术背景下,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仍然存在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产业链条薄弱、信息传播不畅、认知壁垒过多等问题。本文从民族文化在数字技术背景下的传播路径及现实困境入手,就如何运用数字传播技术为民族文化服务作了探析和说明,以求为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导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文化是现代政治学研究领域之一,它的定义迄今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所谓“政治文化”指的是政治系统赖以生成的文化条件或背景,亦即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的集合,主要地表现为个人对于政治系统以及自我在政治系统中所担任角色的心理取向。政治文化与政治系统互为因果,是个人政治行为和选择的主观的决定性因素,并对政治运行施以影响。现代政治文化研究一般以现时的个人心理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有机结合与共生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努力探索以期解决的热点问题.文章以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两次转型为研究对象,指出一条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嵌合的有效途径,这条途径使民族传统节日在旅游驱动下摸索出一条生存和发展之道,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的互动发展,成为中国民族地区传统节日在旅游开发中的典范,具有代表意义.同时也为当下的热点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凉山彝族火把节由乡村蔓延至城市,由边缘走向中心的成长过程代表了中国未来民族地区传统节日的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一项与我国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系统性工程。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民族地区,在退耕还林还草的推进中逐步形成了“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农牧民的生活得到大幅改善。随着民族地区按照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对退耕还林还草的适应性调整之外,进一步调整民族地区农业支出结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 ,随着西方的科技如旭日般地照亮世界各地 ,现代化观念成为世界潮流。在中国 ,部分激进主义者高举现代化的旗帜 ,对传统文化遗产作激烈的否定批判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绊脚石。诚然 ,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是必要的 ,然而对现代化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技术、经济和政治的课题 ,更重要的是应该揭示自己文化独特的精神特质。一方面 ,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看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植根于民族的传统之中 ,都是以传统为前提的 ;另一方面 ,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不宜仅仅从一种狭隘的实用角度…  相似文献   

20.
华夏,是我国主体民族的古老称呼。关于华夏民族的形成,是史学工作者和民族学家们长期以来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至今未取得一致认识。揆其原因,大多由于民族学家和史学工作者研究方法或研究角度的不一致。因此,将民族学与历史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形成的理论与我国古代历史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是深入研究这一课题的需要。本文拟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对有关华夏民族形成的几个问题进行新的探索,期望得到学术界同行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