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存,承载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台山德昂族乡为例,从有关旅游开发中真实性的研究视角,结合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德昂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试图探寻出一条适合少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是民族地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是民族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云南出冬瓜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出冬瓜村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大硬件与软件建设力度,建设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政府积极主导,居民主动参与,鼓励社会投资;挖掘民族文化,培育节日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开展体验式旅游;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独特旅游产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发现,维吾尔族年龄堆积现象十分突出,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而且年龄越大,堆积现象越严重。本文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年龄堆积现象进行分类,从社会文化上深入探讨其成因,对人口普查和抽查提出五点可行性建议,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做社活动的描述,讨论现代化进程中壮族社崇拜习俗的保留和变迁,分析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壮族社崇拜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5.
丧葬习俗不仅是民俗现象,而且是集多种社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文化仪式.文章在较详细民族志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深描”手法对黎族独特丧葬仪式进行阐述,试图借助“过渡仪式”理论分析仪式主体人的行为和心理结构,旨在探索黎族丧葬活动的结构转换及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郗春嫒 《民族学刊》2013,4(2):10-16,94-95
全球化浪潮使得布朗族如其他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正面临外来文化冲击,如何有效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日益重要。本研究认为,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布朗族传统教育的模式及其功能发生了改变;民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责无旁贷地成为当今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尽管它正面临传承与发展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实践中,寻找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重要的议题,而文化资本化是一条可以选择的途径。本文以云南省大姚县松子园彝族村为例,反思在文化资本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需经历将民族生活方式挖掘成为文化资源,再将文化资源转为文化资本,进而实现文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愈发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传播中国智慧与中国价值显得愈发重要,基于国家保护非遗的号召与地方戏剧发展困难的背景,本文以淮剧为例,得出了民众对于地方戏淮剧发展方向的倾向性,关注对象为青年群体,创新“淮剧+”的方式与内容创新上可注重讲好中国故事等发展建议,为其他地方戏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可参考性路经。  相似文献   

10.
11.
回辉登村是巍山地区最大的回族自然村.回族习惯法作为一项地方性知识,与国家法共同维护着回辉登村的社会秩序,并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要解决国家法与回族伊斯兰习惯法调适的问题,必须在维护文化多元的前提下,给予民族文化和民族习惯法充分的认可和尊重,承认民族习惯法对于国家法的补充和协助作用,并最终通过构建两者间的协调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13.
民间法视野下的回族乡村乡规民约——以宁夏郭桥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乡村乡规民约是根植于回族乡土社会独立于国家法之外的由乡民们共同信仰、共同讨论、共同制定、共同遵守执行的民间法,它实际上是调整乡民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本文试图调查宁夏郭桥乡乡规民约,依照民族地区的现实情况,对回族乡村乡规民约如何存在、其功用价值如何定位等问题尝试作一法社会学的研究,以期能为推进西部民族地区法制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位于藏彝走廊云南段的大理邓川坝,汉、白、回等族群共同生息繁衍,和睦共处,演化至今成为区域民族团结的典范.文化调试与族际互动构成了邓川坝族群关系的历史与变迁的两条主线,并显现出环境共居、文化共享、经济互联及社会互嵌的共生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清史稿以及其他史料中记录的史实,从明末边兵制度名存实亡、地方土司制度以及外部势力干扰胁迫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明清之交甘肃全境的复杂格局.  相似文献   

16.
王军  徐静 《世界民族》2022,(5):16-28
人口普查族群分类是现代国家建设中兼具技术性与政治性的治理行为,它既可促进族群平等,保障族群利益,推动国家整合,也可导致族群压迫,诱发族际政治冲突,阻碍国家发展。本文以印度、卢旺达、美国为研究对象,主要对三国人口普查族群分类的历程、政治逻辑和政治影响进行剖析。从人口普查族群分类历程看,它具有事实性与主观性、发展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特点。人口普查族群分类逻辑可概括为意识形态逻辑、治理逻辑和法律逻辑三部分。概而观之,人口普查族群分类存在包容性与排外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兼具解构和建构多民族国家的双重作用,值得多民族国家反思和警醒。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需要全民动员起来投入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行列中来.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报刊为此大造舆论动员民众,民众积极响应,由此形成了报刊与民众的互动.本文从社会史的角度以抗战期间甘青报刊为例来考察报刊与民众动员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土地可以满足人类衣食足行的基本需求,基于土地创造的农业收入是农业人口家庭经济来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城镇化进程中的征地运动却将农业人口与土地分离,由此引发许多矛盾。本文以广西一个边境村庄的征地行为为线索,探索村民之间、村庄内部秩序以及村民与政府三组关系在征地前后的变化,以此说明基于土地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地方社会秩序安定、稳定人心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在边境地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助于维护边疆安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人口分布和民族构成是在长期的人口流动和迁徙过程中形成的,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将长期延续下去。移民进入一个陌生环境必须努力适应当地原有文化,因此,移民的"文化适应"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以宁夏南部的汉族移民为例,从移民的"身份适应"、"语言适应"和对当地回族文化的适应等几个方面傲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