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学术界多认为"代别"始于云门文偃,但从禅宗典籍记载看来,并非如此。在石头系药山惟俨和洪州系南泉普愿时期,"代语"已被运用,经过药山的再传弟子洞山良价和石霜庆诸与其弟子的运用而成为风尚。经由行脚僧的传播,到雪峰义存及其弟子时代,成为禅学界的普遍现象。"别语"正式出现于南阳慧忠时期,而后逐渐成为展示禅师特色的手段,它们与"公案"的出现和兴起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有位老禅师经常告诫他的四个弟子:没有师命,任何事不可为。一天,师徒五人动身到一个很远的城镇去。老禅师在乘坐的牛车上很快睡着了,牛车摇曳,老禅师的头巾在一摇一摆中脱落了,但禅师浑然不觉。当禅师醒来,摸摸光秃秃的脑壳,追问弟子情况时,弟子如实告知:没有师命,任何事不可为。  相似文献   

3.
不淋一人     
有一天,禅师把他的3个弟子叫到身边,然后写了一句诗: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然后他对弟子说:“为什么‘不淋一人’呢?”第一个弟子说:“两个人走在雨地里,肯定是因为那个淋雨的人穿着雨衣。”另外一个弟子说:“他说得不对,答案不可能那么简单。我想那肯定是一场局部阵雨,所以两个人都走在雨地里,才会有一个人淋不到雨。”  相似文献   

4.
茶禅一味     
"茶禅一味"是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圜悟克勤禅师书写的一幅墨宝,后经临济宗黄龙派虚庵怀敞禅师传给其弟子日本明庵荣西禅师;荣西又传给其第47世一休宗纯及其弟子村田朱光禅师。这幅墨宝现在还保存在日本大德寺酬恩庵。他们体悟到了"茶禅一味"的理趣,并充分发挥了它的茶道精神。  相似文献   

5.
本来面目     
香严智闲禅师是百丈禅师的弟子,饱学经论,后来参学师兄灵佑禅师,一天灵佑对他说:“听说你一向博学多闻,现在我问你: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智闲禅师一时语塞,回到住处,翻遍了书本,也找不到答案,再回来对禅师说:“和尚慈悲,请您开示我,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沩山灵佑神师斩钉截铁的说:“我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告诉你答案的话,那仍然是我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正>有一个新来参访赵州禅师的弟子,初见赵州,赵州就说:"你来过这里吗?"弟子说:"未曾来过。"赵州慈爱地说:"吃茶去吧!"不久,又有一个弟子来参拜,赵州问:"你来过这里吗?"弟子说:"以前来过。"赵州依然慈爱地说:"那么,吃茶去吧!"站在一旁的弟子感到十分疑惑,问赵州:"为什么新来的和来过的,你都叫他们吃茶去呢?"赵州叫那位弟子的名字,弟子应喏。赵州说:"你也吃茶去吧!"我每次想到赵州禅师的这则公案,心里就充满了感动与感恩。我感动的是赵州的平等和慈爱,  相似文献   

7.
死猫的价值     
游方和尚问曹山禅师:“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曹山禅师抬眼远眺,只见树的枝桠上悬挂着一团黑色的尸体,于是说道:“死猫的头最珍贵!”和尚圆睁双眼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呢?为什么世人认为一钱不值的东西,禅师竟认为是人间最珍贵的?”  相似文献   

8.
禅师表现在弟子面前的权威是合理权威,这种合理权威给正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可以提供三个启示:一、权威来自于教育者是受教育者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人物;二、权威来自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对话;三、权威来自于创新。认真地借鉴古代禅师的教育经验,对于当代教师端正教师角色,提高专业化水平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淡泊人生     
慧宗禅师酷爱兰花,在出外云游时,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对这些兰花照料得很精心。有一天,他们忘记将兰花搬回房中。而当晚偏偏就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待第二天查看时,院中已是残花败叶,一片狼藉。几天后,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接受责罚。  相似文献   

10.
唐宋是常德禅宗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常德活动的禅宗高僧见于<灯录>、<僧传>的有60人,主要分布在沅水流域和澧水流域的下游地区.禅宗传入常德,最早始于澧州慧演.药山惟俨和德山宣鉴,是禅门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曹洞宗与云门宗,是在常德活动的最重要的宗派;临济宗黄龙、杨歧二派是常德禅宗的最后宗派.常德的重要禅师还有夹山善会、洛浦元安、钦山文邃、德山缘密、梁山缘观等.  相似文献   

11.
心安是禅     
演翔 《社区》2014,(17):22-22
游嵩山少林寺,见立雪亭门前两侧有这样一副对联“禅宗初祖天竺僧;断臂求法立雪人”。亭内供奉的是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禅师及其弟子二祖慧可禅师,亭中上方挂一匾额,清帝乾隆御笔4个大字“雪印心珠”。这是乾隆皇帝对慧可“断臂求法”故事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住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因为他知道其实宽容是一种爱,通过宽容可以达到无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你而忙     
克契到佛光禅师那里学禅,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由于他凡事过于客气,总想办法自己打理,尽可能不去麻烦别人。有一天,佛光禅师问他说:“你从来没有找过我。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不要坐下来聊聊?”克契连忙回答:“众多弟子都请教禅师,您已经很忙了,学僧怎好随便打扰呢?”佛光禅师问道:“有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南宋初期的士大夫张九成是著名禅师大慧宗杲的居士弟子,他本人的佛禅知见,契合于大乘经论与诸禅师的论道,卓然深刻,受到宗果的称赞和肯定.可见张九成在佛法修证上下了一番工夫,佛法在他心中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摘要]明末清初,四川佛教开始在中国佛教界中崛起,最著名的是破山海明一系。破山弟子丈雪通醉,及通醉弟子佛冤纲禅师是四川佛教界的领导者。本文考证了佛冤纲禅师的生平事迹及其活动,做出编年。文章认为,佛冤纲的见地不仅纯正,而且纯熟,他所用的禅法,除了坚持临济的棒喝机锋之大机大用,振聋发聩醒学人之外,还具有曹洞的绵密,环环相扣,诱人入道之特点。他关心民苦,参与恢复与新建道场四座,并且亲自管理,铸成佛教管理之材。他忠诚精神显明,遵师爱教耿直,是四川佛教界的龙象,中国佛教界的高僧。  相似文献   

16.
本分     
有一次,石梯禅师在走廊碰见弟子手捧钵盂往斋堂方向走。擦肩而过的当儿,石梯突然问:“你现在去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7.
磨砖与静坐     
马祖是怀让禅师的弟子,他在般若寺修行的时候,整天盘腿静坐,希望有一天能修成正果。有一次,怀让禅师路过禅房,看见马祖坐在那里神情专注,便问道:“你这样是在做什么?”马祖马上起身回答:“我在修行,我想成佛。”怀让禅师听他这样说,就顺手从地下捡起一块砖,然后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神情是那么的专注和坚毅。  相似文献   

18.
谁入地狱     
赵州禅师说了一句话:"但愿所有人升天,惟希望你沉入苦海。"这句话其实是对我而言。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那场"文革"开始不久,与"三家村"有牵连的我掉进了20多年的苦海。有一次我双手被铐,从淮南押往合肥批斗,完后在被  相似文献   

19.
像农夫插秧一样,后退正是向前。——题记唐代著名的惠宗禅师酷爱兰花,在寺院里种了数十盆兰花。有一天他出外讲经,众弟子一时疏忽,数十盆兰花被突  相似文献   

20.
哭婆忧天     
云峰禅师总是云游四海,居无定所,经常借宿于人家。有一次,他在一个老婆婆家借宿时,一连好几天都能听到老婆婆的哭声。禅师十分不解,便去问她为何如此伤心。原来那老婆婆有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卖鞋的和卖伞的。因为在天晴之时,雨伞定会难以卖出,而在下雨天,必然无人卖鞋。如此一想,无论天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