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中对人的本质作出的精辟论述既是对自己以往人学理论的深刻总结,又是为日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奠定立场。马克思基于第一次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将现实性作为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基点,揭示了以往一切唯心主义抽象思辨和旧唯物主义直观感受的不足,从现实出发引出批判的张力。马克思将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作为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进路,实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有机联合,并洞察了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及现实意义。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考察,提出社会关系"总和"作为人的本质的实现状态,为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绝对相对、一般个别、共性个性是同等级的概念,但并非等同的概念."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与"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两个判断不相容."总和"论于实践也无益.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中的利益斗争导致了社会共同体和伦理总体性的分裂与瓦解,其直接后果就是主体的异化。尽管黑格尔早已提出了该命题,然而其唯心主义立场只是将异化的原因归之于理性的分裂,从而使之消除的途径直指作为政治解放成果的国家。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则对此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它从“现实的人”的交往关系出发寻求异化的根源与现实基础,即旧式分工与私有制。于是,废除旧式分工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类解放,成为超越市民社会与政治解放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的“物化”批判话语在20世纪的思想家中引人注目,它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引起了人们的诸多争论。这种争论表明,划定两者之间的界限非常重要,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阐扬马克思的以实践为基点、以社会关系为视域的社会批判理论仍具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单桦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4):35-38,58
对市民社会理论,尤其是对近代以来的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考察,发掘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丰富性及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涵义,对于构筑中国"小而强国家,大而强社会"的现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目标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由于具有与西方社会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它所处现实时代和独特的国情,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多层次、全方位把握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是实现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1844年以前,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集中批判了黑格尔颠倒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那时马克思使用的"市民社会"始终是与政治国家相伴随的,它主要指处于资本主义时代的市民社会.1844年以后,法哲学批判转变为经济学研究,马克思深入到市民社会内部来揭示市民社会的经济本质,这时"市民社会"则指物质关系总和.市民社会的概念体现了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成熟过程.同时,这一变化也反映了马克思研究方法的转变,并且粗略地勾勒出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7.
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它不仅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有着坚实的实践依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通过分析考察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状况,揭示出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并在总体上决定教育内容的事实,总结归纳出了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物业管理社会关系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原因,概括和揭示了物业管理社会关系发展主要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宪法是公法"的经典表述为宪法是控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的根本法,自然法思想和社会契约论是"宪法是公法"范式的价值基础;"公法与私法"二元划分是该范式的制度架构;"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对峙是该范式的认知模式。"宪法是公法"已成为两大法系根深蒂固的宪法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物业管理社会关系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原因,概括和揭示了物业管理社会关系发展主要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世城市发展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兴盛,造成了日本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化.町人因为从事商品货币经济而逐渐富有,社会地位也开始提高.武士阶层因为脱离生产经营、居住到城市里依靠年贡生活而逐渐贫穷,社会地位每况愈下.不少武士为了谋生,不得不违反幕府法律从事商品经济,从而与商人、豪农利益接近.农民阶级也出现分化,少数农民因从事商品生产而成为豪农和町人,大多数农民则愈加贫穷.维新前夕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的变化,对维新后的社会改革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范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一个新范式的产生标志着人们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境界.邓小平理论以一系列新的理论、概念、方法开始了社会主义范式转变.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在新的范式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道路.只有从范式转变角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才能科学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3.
运用"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模式分析侗族传统社会形态,使侗学研究具有较大的缺陷。侗族传统社会形态独具特色,可按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社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四个自下而上层面思路,对侗族传统社会形态和历史分期进行再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的慈善组织,二者都是以帮助社会上需要救助的人为目的。但是在救助功能上,社会工作较之慈善事业更具有预防和发展的功能。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工作的领域也日益扩展到慈善事业的领域内。试图通过对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以及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三方面的浅析,来探讨当代慈善事业应如何发展才能更加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理念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理念是从西方社会中孕生并发育起来的。20世纪末叶,这一理念再度复兴,几近形成一股全球性的政治思潮。晚近以来,公民社会理念也引起了国内政治学界的极大关注,一些学者相应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概念,用以解说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进程。本文旨在理清公民社会理念演进的脉络与在时下复兴的原因,探讨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渐进性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了解社会科学的形成过程,对于把握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和研究规范,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科学作为科学体系,就严格意义上而言,是形成于19世纪,与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和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决定着现代社会科学的经验性路径和范式。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具有内涵上的一致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政府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和政府治理是当今学术界的两个重要概念,属于两个不同的范式,从内涵界定上看,两者存在着相互依存的正相关关系。社会资本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可以减少公共行政成本、加大公民和政府的互动力度、培养官民的互相信任以及培育公民社会等。良好的政府治理有利于社会资本进一步发展。良好的政府治理,体现着政府和社会的互动合作及公共权力的共享,催生合作、信任、规范等理念。从软实力的角度来审视社会资本,政府在社会资本建构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整合社会资本,着力培育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公共行政理念,改革公共服务方式,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以制度和法制建设为契机,构建法治型政府;打造诚信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以及通过发展公民社会、公共领域,培育公民品德来培育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时期, 旧的生产关系除了有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弊端外, 同时或多或少包含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因素。新兴阶级完全可以考虑在吸收旧生产关系中的有效因素及克服其弊端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文明指的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文明进化状态;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社会文明形成于政治国家的历史土壤,是对政治国家的抽离与解构;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分析,社会文明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涵化,是对政治国家的重组与再造;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政治学语境中社会文明的实践本质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