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陋规是晚清官场中无处不在的一种腐败形式。清末陋规花样甚多,据学者任恒俊在《晚清官场规则研究》一书中统计,这种腐败的方式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数种:别敬——也称别仪。外省官员进京引见、请训,离开京城时,送给京官的贿赂性礼物,一般是银子,按官阶高低数量不等。贿赂加上一个好听的字眼,叫仪、敬,带上了礼物的性质,送受双方都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160年”?道理是“改革开放”在中国近代史上不是第一次。如果从《南京条约》逼中同开放算起的话,差不多是166年;如果考虑实际效果,《南京条约》以后,莛不多过了十年才开放通商口岸,这样严格说来可能是155年。想了一下还是取个中间数,就说改革开放160年吧。怎样理解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以及过去160多年.  相似文献   

3.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荡、国势颓废、人心背离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没有被贬,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并最终成为慈禧临终的托孤重臣。  相似文献   

4.
《申报》作为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曾对晚清各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报道,留下了大量相关的政事新闻。对于这些新闻报道,学术界目前围绕着琉球事件、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立宪等几个领域展开了研究,得出了很多富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第一大使之非常郁闷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满腔爱国热情的学者冯桂芬认为,大中华之不如西洋不是人种即天赋问题,而是人的思想和政治制度出了问题,他指出应该“反求”即反省的地方有四项:“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  相似文献   

6.
高同先 《当代老年》2006,(12):42-42
一、魔界与人间 父亲看完一篇乡长挪用公款的报道,扼嘞叹曰:“对于这种违法乱纪的人,竟然只是教育一番后,换个地方又当了乡长。真是腐败透顶。”  相似文献   

7.
勿庸置疑,曾国藩的确是满清命运的挽救者,而李鸿章则是晚清命运的支持者,二人关系清末五十年的大局。两人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时,正值太平天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确切地说,两人都是靠镇压太平军起家的。他们是晚清那段历史的一个写照,有人说没有曾国藩就没有李鸿章,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就没有晚清。此言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8.
刘强 《当代老年》2006,(9):16-17
我国著名作家魏巍的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动了几代人,可谓家喻户晓;而他的一首叫《塞外晚歌》的诗却鲜为人知,这是他专门写给自己的夫人刘秋华的。魏老与夫人刘秋华是1946年结婚的,到如今,夫妇俩已经携手共度了60年。  相似文献   

9.
罗援 《中外书摘》2014,(10):35-38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祭,120年前中口之间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中国战败后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一)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二)中国向日本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三)中国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共2.3亿两);以及新开通商口岸,增加内河航线等。共11款。  相似文献   

10.
不靓 《现代交际》2006,(4):64-65
一大学开学的第一天,子衿记得第一节课是在外文楼 205,扎着马尾辫穿着白衬衫黑裙子的她匆匆忙忙在偌大的校园一路找过去,就已经到了上课时分。好不容易找到了,推门进去,教室里黑压压一片,鸦雀无声。她一个也不认得,这才知道是自己把教室地点弄错了。刚开学就发生这样的事情,子衿窘极了。呆呆站在门口,进退不得。  相似文献   

11.
从1860年代起,上海就掀起了学习外语热,主要是学英语,后来扩展到法语、日语。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上海已有夜校和外语培训班出现。1864年6月30日,洋泾浜复和洋行内设立大英学堂,专教中国十岁以上至十三四岁的幼童学习英语,每月学费为英洋5元。1865年英商在石路上开办了  相似文献   

12.
柳影 《当代老年》2009,(4):30-30
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外国邮政机构纷纷把自己的牌子堂而皇之地挂到中国领土上。当时,英国人一手控制了中国海关(英国人赫德在中国任海关总税务司48年)。他们得寸进尺,竟然想再控制中国邮政,其理由是“中国没有邮政局”。  相似文献   

13.
陈寒鸣  刘伟 《国学学刊》2022,(3):29-39+139
尽合管当下学者研论鹿善继者甚少,但他是晚明“北方王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燕南王学”的开创者,《四书说约》则是他最重要的学术著作。考其生平,他是在以“四书”教授诸生的过程中形成其心学化的经学思想,撰述而成《(四书说约》的。而《四书说约》最能体现其儒学思想,并且反映出了他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4.
佚名 《现代交际》2006,(6):70-71
毕业后,在医院当了七年医生。内科、急诊室、重症监护室,一路走过来,对生老病死、对人生、对人情、对人性有了一种更深的认识,生命无所谓贵贱,在生命的终点,都逃不脱对生的眷恋、对死的恐惧。自以为悟透了人生,对一些浮躁的东西越发不经意,终于有一天,在和院长理论一番后,我义无反顾地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的遭遇》是20世纪俄罗斯伟大小说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品,小说对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控诉,文中主人公索科洛夫的个人悲惨遭遇,其实也是千百万苏联人民的遭遇,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产生很大的反响,引起同样受到战争残酷迫害读者的共鸣,前苏联评论界给予这部小说极高的评价,把它誉为"长篇史诗式"的短篇小说。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对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去进一步了解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俄罗斯民族性格,目的是进一步去铭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缅怀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人们。  相似文献   

16.
年前,"胡紫薇大闹央视发布会"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这桩八卦中,一句"中国在不能输出价值观之前,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大国"的"胡氏名言"也因此深入民心。胡紫薇不会想到,她引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会如此广泛地被传播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李兴海 《老年世界》2009,(20):19-19
很多人问过我,在建国后这六十年中,最让你有所感触的是什么?我想过很多,是温饱解决了?是人民安居乐业了?抑或是全民思想开始解放了?思前想后,细细琢磨,总觉不是。  相似文献   

18.
王琳 《现代交际》2006,(3):64-65
爱,总要在来得及的时候说出来,以为是一个转身,其实就是一辈子。这是真的。她很美丽,十六七岁的时候就清新地绽出花来。美丽女孩子的恋爱总是来得早,因为追逐的男孩子太多,但她没有。她是蓝。高中毕业后蓝去很远的地方读了大学。那城市很小,气候炎热,校园却出奇地大而雅致,像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30年代初.在张恨水少年时生活过的桔乡,一个桔花飘香的夜里,一对小恋人.正坐在枯树下互诉衷肠。突然.举着火把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围拢来.不由分说.把两人捆了个结结实实。  相似文献   

20.
阿丁 《当代老年》2006,(10):50-51
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杀敌的刚烈英武形象通过舞台荧屏传扬海内外,“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一《木兰辞》更是大多数中国人能随口吟出。但是,花木兰的真名是什么?成了一个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