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写论著很费劲。在图书馆翻卡片找资料,摘录各式各样的参考文献,拷问别人和自己的观点与理由,再一字一句书写于格子纸上。不耗上几个月或几年的光阴,不留下一堆废弃的草稿,不会有比较体面的论文或著作。那时都很讲究体面:学者普遍不写自己思考不成熟的论著,越是大家越惜字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中日甲午战争史论著中,不恰当地夸大了李鸿章的地位和作用。比如,有的说:“李鸿章是甲午战争中满清方面的主角,不论西太后、光绪帝对他支持或反对,都只能起着次要的作用。”其他类似的说法,有说李鸿章“掌握清朝政府军事外交大权”;也有说李鸿章掌握清朝“最大的实权”,“在中日战争中避战求和、造成败局的是他,签订《马关条约》的也是他”;又有说“李鸿章是战争的总指挥和中外交涉的负责人”,等等。我认为,这些说法不仅与史实不符,而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博大精深,他对美学上许多问题的论述都很精辟,典型问题算是其中之一。 鲁迅认为,典型不应该是善恶、好坏、忠奸等观念的拟人化,而应该是内心丰富,性格复杂的“真的活的人”。他在谈到《三国演义》典型人物塑造时说:“写的好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这在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坏。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处;而刘备、关羽等也不能说毫无可议。”他认为,把好人写得绝对的好,坏人绝对的坏,必然使人物“出乎情理之外”,就不真实不可信,也不会是活的典型了。这个见解是深刻的,是符合辩证法,符合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的。典型应是血肉丰满的活生生的人物。在我国明清以前的不少作品中,人物缺乏鲜明的个性和性格的丰富性,往往  相似文献   

4.
写好一篇写人的作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比如父母、同桌,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非常了解,最容易写好。也可以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这些人也许个性比较鲜明,也许相貌比较有特点,也许和自己发生过激烈的冲突……这样的人有内容可写。2.选择与人物有关的“事”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德总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反映出来的,因此选“事”十分重要,就是要典型,既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要便于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避免罗列一大堆材料。  相似文献   

5.
<正> 由山东大学与桓台县府等六个单位发起的王渔洋学术讨论会,于4月27——30日在王渔洋的故乡桓台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授、专家、学者等48人。王渔洋是清代的一位大诗人,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领导清初文坛达半世纪之久,有一代文宗之誉,对当时和后代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解放以来,他的“神韵说”及其诗作,一直受到冷遇,研究他的著作的人很少,发表有关研究论文也寥寥无几;他的论著更没有人整理过。这次会议,着重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对王渔洋的诗歌创作与诗论的评价;二是对王渔洋著作的整理。会议  相似文献   

6.
尽管文化快餐或快餐式的文化已十分行时,连不少资深学者都乐此不疲,但对学术品位执着追求的,还是大有人在,我所认识的曾庆榴君可算是这样的一个人。80年代在武汉召开的一次民国史学术讨论会上,我听过他的发言,他当时所捧出的“餐品”得到的评价可谓不菲,包括我的导师王宗华先生在内都认为他那篇关于“迎江”的论文是颇有见地的。但此后多年,未见他多出成果。这或许有工作方面的原因,但我相信与他的治学态度有关。他执意走的是前辈学者所走过的那条诚实的求学之路,格守言必有据、审慎为文的原则,而不一味贪多求快。最近,曾庆榴所…  相似文献   

7.
作为哲学家和学者的方东美,兼有浓厚的诗人气质。他不仅著有《坚白糖舍诗集》,而且在其学术论著中,也常以优美典雅的文笔,使读者置身于特定的“诗意化境”而领略其中哲理。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他“依生命之表现,以括艺术之理法”,形成了自己关于艺术与生命的见解。这就是他的艺术观。一“生命正是艺术,艺术宫有生命”一切艺术,归根结蒂都是表现“美”的。方东美常说,宇宙“美仑美免”,它是“充满纯美的太和境界”。那么,“天地之美”从何而生?他认为,“美”来自生命。(一)美“寄于生命”而“形于创造”。方东美说:“天地…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有幸研读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一书,深感它是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力作,是广大党政干部提高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素养的一部优秀辅导读物.是各类高等院校所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必备的教学参考书.是社会各界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常识和基本观点的小型工具书,是一部具有重大价值的学术论著.《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一书由国内外著名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学家高放同志所著.高放同志思想“高度解放”,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因而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他所涉足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公认的建树.正因为如此,不少人一直在剪辑或复印他发表在不同刊物上的数百篇论文,而且“老嫌难以搜集齐全”.为了方便广大读者,高放同志把他发表过的数百篇论文编成四部论文集出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便是其中之一(另外三部是《社会主义在世界和中国》、《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  相似文献   

9.
漫议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李克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伟人,他的光辉形象可能会永远激励我们,但他的某一思想,比如:“美是生活”的看法就存在着严重缺陷。“美是生活”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最先在《生活与美学》中提出来的,这篇学位论文写于19世纪50...  相似文献   

10.
陶愚川教授自解放以来,就立志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撰写中国教育史论著。三十余年来,已写了近二百万字。由于“左”的影响,多年来他呕心沥血作出的科研成果,并未得到重视,未获发表的机会,且散失颇多。他勤奋著述,不计报酬、虽已七十二岁高龄.迄今仍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为充分反映我校教师的学术成果,本刊将陆续登载他的一些论著。本期刊登的是陶教授于一九五四年写的论文。反映了他三十年前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教育史的心得体会。如果从解放初期的历史条件出发,能写出这样颇有见地的文章,是难能可贵的。为了尊重历史,我们将原文如实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历来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对读者的思想感情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它为什么会吸引人、感动人呢?简单地回答:自然是由于作者写得好,写得生动。而在这个“好”和“生动”之中,就包含着文学的性质和特点的一系列问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之中,读者首先关怀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而这个“写什么”的问题在作者的写作过程中又关系到“怎样写”的问题。因为读者读文学作品,是不会先看作者的宣言或创作意图手记的,他们总是从作者通过文学语言表现在纸面上的具体形象出发。读者不会要求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他自己的经历一模一样,但  相似文献   

12.
试论唐代商贾小说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浓烈的人间烟火味、神仙鬼怪气和新奇的外商风采是唐代商贾小说内容上的三个特点。从以“事”为主到以“人”为主,开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叙述为主,辅之以细节、心理、语言描写,表现出高超的“写人”艺术。  相似文献   

13.
黎明 《理论界》2005,(1):208-209
2004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由安徽财经大学曹天生教授主编,张琨、何英玉、王滢波等人翻译的《19世纪中叶俄罗斯驻北京布道团人员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著》(以下简称《论著》)一书。该书50万字,大32开本。作为中华书局“世界汉学论丛”丛书中之一种,该译著有其丰富的学术价值,该译著从搜集资料、翻译到出版,历时8年。该书的编译,始于曹天生教授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王茂荫的研究。马克思之所以提到王茂荫,依据的是当时德国学者译自俄国学者的材料。而俄国学者的译文材料则是从当时的清朝政府搜集到后翻译的。为了查到俄译原文材…  相似文献   

14.
杨万里的诗学理论,表现在:以通变的辩证态度对待遗产,以大自然为诗本,追求有趣有味的艺术个性,崇尚新奇独创、标举“活法”为诗四个方面。这些对“江西”诗的突破,使他成为开一代诗风的重要诗家,对后世影响很大。而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正是在他诗论的指导下,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中前进的。构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相似文献   

15.
应汉光同志的两篇论文,对典型问題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共同性格”卽所谓“类型性格”,并且认为这种“类型性格是典型共性中的初级本质”,“是从个性到阶级性的中间环节或中间因素”。尽管他一再声明所谓“类型性格大于阶级而不超阶级”,但从他的具体论述看来,我们仍然觉得,所谓“类型性格”云云,不过是超历史、超阶级的抽象,与阶级观点直接相违背。因此,有必要加以讨论。下面,我们就应文中的几个主要问題,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 应汉光同志的“类型性格”说,是以所谓“事物的本质不止一个”为哲学根据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与“新月派”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起闻一多,人们便会马上联想到“新月派”,而一提起“新月派”,人们也会马上联想到闻一多。闻一多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文艺理论家”,闻一多是“新月派的主将、中坚分子”,这样的结论似乎是铁板钉钉,丝毫不能移易的了。因此,许多现代文学史著作是这么写,不少专家、学者也是这么说。虽然,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比如熊佛西先生,早在1946年写的《悼闻一多先生》的文章中,就曾写下过这样的文字:“有些人仅将你看成一位‘新月派’的诗人,那就无异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个神秘的王国,打开它的大门,需要真才实学,要有敢于进取的勇气.在新的历史时期,那些在科学功绩薄上镌刻自己名字的人,并不都是命运的宠儿,而是在荆棘丛生的科学道路上,艰苦前进,百折不回,矢志不移的勇士.二十七岁的张凤波,在日本留学期间,刻苦攻关,以他出色的研究成果,震动了日本经济学界.利用微型电脑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是一门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电子技术同经济学理论结合在一起的复合科学,在日本,许多学者要利用电子计算机中心进行经济分析,而这样做,写一篇论文需要投几十万元的科学经费,至少需一年时间.然而,张凤波却依靠一台微型电脑,自己动手编程序,建立模型,既节约了科研经费,又大大提高了科研效率,他几乎是一个月完成两篇经济分析论文.有的日本学术权威人士说:“张凤波先生正在做日本学者尚未做到的研究.”三十五岁的张多一,没有大学学历,但他有一股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经过中加语言培训中心的严格考试,竟取得了攻读加拿大特伦特大学硕士学位的资格.最近,报纸还报道有一批三十几岁的青年学者,被破格提拔为教授、副教授和研究员或副研究员.这一切都说明,在通向科学王国的崎岖小路上,只要经过艰苦卓绝的跋涉和不畏艰险的登攀,就能够敲开它神秘的大门,领略到科学王国的无限风光  相似文献   

18.
《管子·侈靡》篇在全书中篇幅最长 ,文字错误较多 ,不容易通读。它受到现代学者的较多关注 ,应该归功于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对它的经济思想的发现。① 半个世纪以来陆续发表的大量有关论著 ,大多深受这篇著名论文的影响。笔者粗读《管子》 ,对关于《侈靡》篇的一些基本问题 ,诸如侈靡涵义、全篇主题、著作时代 ,以及它和《轻重》篇的关系等 ,有些和前贤不同的看法 ,写出来请同好批评指正。一、“侈靡”释义  “侈靡”一词 ,战国秦汉文献中屡见 ,都是指贵族或富民阶层的奢侈消费。《侈靡》篇对这种奢侈消费方式也有具体的描述。所…  相似文献   

19.
近来年,有些同志通过某些报刊,以“人”为题材做了许多文章。这些文章抽象地宣传什么“人道主义”、“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个性解放”等等,不一而足。写这些文章的同志,多是在思想理论界、文艺界有声望、有地位或称得上“家”的同志,发表这些文章的报刊,又多是在全国有名气、有影响的报刊,所以这类文章在人民中特别在青年中所起的搅乱思想、模糊认识、甚至怀疑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20.
一、要区视对专业论文课题的选择进行学术交流,撰写专业论丈,首先面临着“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而“写什么”,即选择研究专业论文的课题,是写好专业论文的第一步,它决定着专业论文的成败。选题。先要界分几个与选题有关的概念,以明确选题既不同于论题,又不同于标题.选题是指选择某个专业的科研课题,指具体的研究对象,即对学科领域中研究问题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客观性。论题即人们常说的论点,则是对围绕选题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所概括提炼出的论文观点,是作者的一种认识,具有鲜明的主观性。标题是作者给专业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