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分析话语表征和概念表征的框架,认知理论和概念可以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有效分析工具。本文论述了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的可行性,介绍了相关认知概念及其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应用,为从更多认知视角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批评话语分析的新方法:批评隐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批评隐喻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它综合运用语料库分析、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隐喻的语言、语用和认知特征,揭示话语群体的信仰、态度和感情。它用语料库方法识别隐喻,从语用和认知角度阐释隐喻,通过对隐喻的话语功能进行分析确定其意识形态和修辞基础。批评隐喻分析是深入研究语言、思维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崭新而有效的补充方法。用此方法对英美政治人物在跨文化语境中的演讲进行分析,就能对其隐喻的使用动机有更深层的阐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批评语篇分析(CDA)是分析政治语篇,包括公众演说常用的分析框架.它使演讲人为赢得受众支持而使用的各种话语策略明晰化,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综合批评话语分析下的各种分析方法.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本文试图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阐释希拉里推出竞选演讲的深层意义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统批评话语分析、修辞学和论证研究,Fairclough&Fairclough提出了一个"过程路径"的四步分析框架,该框架从公正的角度研究政治语篇。批评话语分析本身是实践论证的一个表现方式,即逻辑推理。本研究选择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美墨边境墙修建一事发表的电视讲话为研究对象,采用"过程路径"的四步分析框架为理论框架,旨在验证该分析框架的可行性,并从伦理批评这一新的研究角度分析政治语篇,对未来关于政治语篇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框架概念起源于计算心理学,后被语言学家应用于话语分析。对幽默言语制笑机制的分析证明了话语框架观不失为话语分析的一种有效途径。社会文化框架观为幽默的生成和解读作出了心理认知和社会文化层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其中Fairclough提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三维框架因简单易操作而在话语分析中被广泛引用。本文选取英美代表性媒体BBC和CNN对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两篇报道,运用Fairclough的"话语三维概念"模式,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相结合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证实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和Fairclough批评性话语分析三维框架在自然灾害类新闻报道分析中的可行性,这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促进其发展和完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读者的批评语言意识,从而客观地认识媒体舆论。  相似文献   

7.
Charteris-Black在从语言、认知和语用维度阐释隐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方法进一步从社会、批评和意识形态角度分析隐喻,并提出一种新的隐喻分析模式——批评隐喻分析。隐喻具有意识形态构建功能,批评隐喻分析不仅可以用于分析隐喻,更应该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重要补充方法,结合社会历史语境进行意识形态研究。  相似文献   

8.
话语与权力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种典型的机构话语,求职面试会话蕴含着主导性与应试性的互动关系。因此,作者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对求职面试会话的话轮转换体系进行定性分析,旨在揭示求职面试中话语与权力的关系,提高读者的批评话语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讨论中存在理论概念模糊和混同问题,究其原因:脱离批评性话语分析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把“话语”理解为传统语篇分析中的“语篇”,从而忽视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目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与其他语篇分析模式不同,不局限于对语篇的描写和阐释,而是深入剖析制约话语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语境,挖掘被现实话语所掩饰的或人们习以为常的意识形态和权势关系,从而帮助人们重新认识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这种研究对语言教育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论,并尝试借由费尔克拉夫(Fariclough)提出的三维框架,对西方媒体对华不实报道进行语篇分析.由此可见,批评话语分析可帮助读者揭示隐藏新闻中的意识形态及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并最终得以提高语言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11.
脚本理论认为,在交际中人们会在大脑建立一个心理模型,激活用于理解语篇的认知脚本。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认知脚本被激活的过程,鉴于英汉文化差异,译者应采取相应翻译策略处理英汉脚本差异。这里从脚本理论着手评析两篇译本,进而分析译者与原作者所做的风格融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白杨礼赞》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正日益显示出对人类语言独特的解释力,将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应用于文学语篇的分析所形成的认知文体学,也已经正式成为文体学领域的新成员。图形与背景理论是认知文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该理论对文学文本的阐释,已在西方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在简要介绍图形—背景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用该理论对矛盾先生的名篇《白杨礼赞》进行了文体和话语分析,从而验证了用该理论对文本强大的阐释力和解读汉语文本的可行性,结论同时指出了其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语言学者从不同角度致力于广告语篇的研究,涉及语音、词法、句法、认知特征及其文化内涵。近年来,广告话语的人际意义引起诸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国内多数研究以韩礼德的人际意义理论为基础,从语气、情态和调值三方面探讨广告话语,而笔者将从其他因素着手,如时态、人称代词、否定句和被动态等,从微观社会层面研究它们如何在英语商业广告中实现人际意义;同时从宏观社会层面融合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语理论,揭示人际意义在多种对话中如何构建广告者和读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广告话语如何成为及体现权力(霸权)话语的。  相似文献   

14.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央视一套新推出的一档大型明星戏剧表演真人秀节目.该节目邀请一些影视明星作为嘉宾演员,没有台词,没有剧本,以高难度即兴发挥的表演能力和随机应变的幽默语言为其重要特点.运用图式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关联理论、框架转换理论、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该节目的幽默语言进行认知解析,以期揭示其幽默背后的语言机制.  相似文献   

15.
指示语历来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语言现象,怎么去解释其意义及作用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通过理想认知模型来分析中英语篇中指示语使用的异同,并用其中的心理空间分析法来解释指示语在实时语篇中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学理论形态学是关于文学理论的理论 ,它的研究对象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话语 ,研究客体是文学理论话语中的元话语。探讨文学理论形态的逻辑起点 ,是文学理论实践本身。以文学理论话语所体现出来的理论观念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为视角 ,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形态主要有三种 :从上而下的观念演绎式、从下而上的经验总结式和方法互动的横向移植式  相似文献   

17.
双关语词是双关话语解读的认知焦点。双关语词意义识解是一个动态的心智加工过程。认知框架作为一种建立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概念系统,是词义识解所必需的认知操作工具。在框架理论基础上,对双关语词意义识解的认知机制进行探讨,指出认知框架的激活是双关语词意义识解的关键。双关语词意义的识解主要是一个利用认知框架激活以及概念联想来完成的实时在线操作过程。双关语词双重意义的提取依赖于两个不同认知框架的先后激活。  相似文献   

18.
框架语义学研究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概念结构的两大基石之一。我国框架语义学研究也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从框架语义学的理论介绍、理论发展和理论应用三方面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的切入点各异,对框架语义学理论的介绍过于零散;国内对于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发展非常缺乏;对于框架语义学理论的应用大部分着眼于意义的研究而对于语言学其他领域的涉及较少。总体而言,我国框架语义学研究无论在量或质上还难与一些主流理论等量齐观,但是它具有其独特的解释力,需要得到学者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交际手段和形式更快捷、方便、立体和更视觉化。所以作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新方向,多模态隐喻研究也摆脱了纯语言层面的束缚,转向以多模态表现形式为平台——将视觉、味觉和听觉等感官体验融合在一起,揭示隐喻现象的本质。在一则保险产品广告实例中,语篇的实现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图、文、色彩、构图等模态共同作用,揭示了广告语篇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特点、功能、图文关系和动态构建过程,阐释多模态广告的有效劝说性,探讨多模态隐喻语篇的认知本质。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新闻奖中获奖的民生新闻作为研究语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分析读者阅读民生新闻的认知解读过程,发现:意向图示、隐喻、图形-背景、概念整合认知模式在民生新闻叙事话语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短小精悍、话语朴实的民生新闻通过调动受众的认知机制,能够引起受众的心理共振,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有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