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大型公益建设项目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大型公益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的系统模型,将项目管理的三维结构体系和项目环境进行综合研究,在大型公益建设项目整体目标和整个系统最优化的前提下,根据系统工程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形成由时间维——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集成、逻辑维——项目管理要素集成、知识维——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的三维系统,以及由项目内外环境要素共同形成的大型公益建设项目管理空间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存在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等问题,结合实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DEMATEL法进行社会稳定风险估计与分析。专家组对主要风险因素的概率和影响程度打分,运用DEMATEL法进行风险因素相关性分析和风险程度估计,计算出各种风险因素的综合影响系数,找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关键风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集成化的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最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得到全球项目管理者的广泛关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构建学习型项目管理组织和增强项目管理者的素质.将会促进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就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中风险成本及控制管理进行了探究,对开展现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网络由参与方、资源、活动三个要素间的关联互动推进运行,呈现出"环境活动影响参与者联结关系与结构,参与者联结使组织间资源协调互补,进而推动环境产品或解决方案的产生"的运行过程特征;在此过程中,环境活动内容和参与者间的组织关系将影响环境活动网络的管控模式选择,合同是项目常见的正式控制手段,但其较适用于存在合同关系的参与者,以及特定的环境活动,如常规的环境管控活动或是既有技术工艺、设施设备的应用,但对于不存在合同关系的参与者或是环境创新活动则更加适用"信任、沟通、组织文化"等非正式管控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也在迅速增长,本文在考虑多种要素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基础上,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对经济增长的模型,利用2003~2013年的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值为0.025,表明其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大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非常显著,而对小城市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公交车、出租车和道路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经济增长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都体现在小城市。因此城市需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大城市应继续发展轨道交通,在发展过程中推广PPP模式,增加轻轨与市郊铁路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医养结合作为健康中国战略下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的重点内容和重要途径,同时也体现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四大核心理念——"大健康""全周期""全人群"和"大环境"。目前,我国在医养结合服务的推进过程中形成了"养中设医""医中设养""医养合作"和"依托社区发展医养结合"的四种发展模式,为机构、社区、居家老人提供了专业的健康养老服务。但由于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尚处在探索阶段,仍面临政策理念、体制机制、专业人才和信息共享等方面问题的制约。为此,笔者提出了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健康路径,即优化政策设计理念,构建按需有序的服务供给体系;创新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建设,补齐发展短板;充分挖掘专业人才资源,建立长效培养与激励机制;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健康养老数据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和骨骼系统,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区域社会经济要素的交流效率,降低环境资源成本。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区域公平发展环境现实需要、交通一体化纵深推进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深化实施,均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当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存在制度保障不充分、体制机制壁垒、投融资机制缺失、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矛盾。为此,基于适应区域长远发展、依靠创新动能转换、着眼绿色交通社会再生产体系、发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效用的目标导向,应当从顶层设计完善、体制壁垒破除、信用体系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运输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的实现进路。  相似文献   

9.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公共财政资助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涉及的参与主体更多、技术领域更广,文章提出了“全周期、多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全周期”是指通过强调对科技项目知识产权从创造到应用、保护的价值链全程管理,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体系化;“多主体”是指对所有科技项目参与主体,考虑其利益驱动机制,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全周期、多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能够实现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立体化”。  相似文献   

10.
首先提出超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总体集成概念模型,然后从项目目标、全寿命期、参与各方这三个维度综合考虑提出一个综合集成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项目管理要素集成概念模型.该模型中增加了工程建设项目现在普遍重视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Health,Safety & Environment,简称HSE)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是协同发展的核心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在协同发展规划与顶层设计、产业分工与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定位、生态环境共治和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从空间上比较,在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优化、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与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十四五"时期,应进一步完善城市群空间结构,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加快京津冀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实现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河北省沿海和陆上资源的现状、功能、地位进行实际考察和综合性分析的基础上,把握河北省路、港、航立体交通体系建设的规划依据和建设现状,分析河北省路、港、航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以谋划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内"京-津-保-廊工业制造区"、"京-津-唐-秦-沧环渤海海洋经济区"、"冀中南沿路产业区"和"张承环京津生态经济区"等四大特色产业带,带动河北省经济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并将其作为建设河北省路、港、航立体交通体系的依据和出发点,提出建设河北省路、港、航立体交通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辉  李占平 《河北学刊》2015,(1):146-149
交通问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跨区域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城市健康良性的发展与扩张,形成轨道交通经济带,打造产业新区域,消除环京津贫困带,激发京津冀经济圈发展活力,促进京津冀地区的有效融合。京津冀都市圈交通发展现状存在"一个断裂、两个滞后、三个落差"等问题。因此,应在跨区域交通发展模式、建设组织体系、交通网络规划、法律及其他配套政策与制度方面综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体,必须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遵循“单点应用、局部优化、体系融合、生态重构”四个层面的演进逻辑,即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实现多业务环节和流程系统的局部集成优化,实现现代服务业与现代产业加速融合,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产业安全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跨界融合、产业要素流动等的价值维度认识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应聚焦融合实践路径,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聚焦循环实践路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聚焦数字化实践路径,巩固优势传统产业领先地位;聚焦生态化实践路径,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5.
西部交通发展对于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国家"十二五"规划为指导,从西部大交通体系建设、交通建设资金的筹资与管理、交通与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对西部交通发展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周琳 《江淮论坛》2011,(3):42-46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已出现严重的拥挤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部分大中型城市纷纷提出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近期我国的轨道交通即将进入建设高峰期,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现在国内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都处于亏损状态。目前,国内研究学者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采用不同融资运营模式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相关产业链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融资运营。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限速管理是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行政管理举措。然而,一些地方交通管理部门施行限速管理失当,影响道路通行效率并受到"行政乱作为执法不公正"的公众质疑。运用法律经济分析方法,不当的限速管理会造成由交通管理行政主体的立法执法成本和交通参与者通行"不便捷"共同组成的社会总成本,大于"交通安全"行政目标得以实现的效用和交通参与者获得的"安全效益"共同组成的社会总收益。由于部门特殊利益的存在,交通管理行政主体在限速管理上可能有意识地设租寻租。规范道路交通限速管理,可以考虑先从相对简单可行的法律程序入手,建立限速管理行政行为的程序规范和监督机制。从根本上说,则应将交通的社会福利性置于行政目标之首,包含交通安全、通行效率、社会评价和交通和谐度等多种目标因子在内。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交通运输"大而不强"的客观现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交通运输理论与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交通建设的系列理论,多次对建设交通强国作出指示、提出论述,为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了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重点回答了新时代交通建设的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发展理念、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需要在发挥交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丰富发展和弘扬"两路"精神、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两型社会"建设为实现农民增收、怎样实现农民增收指明了方向,农民增收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与农民增收是高度统一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应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缓解资源压力,实现农民规范增收;做好"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实现农民科学增收;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农民稳步增收;树立"两型农业"发展意识,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村"两型社会"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保障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南京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大规模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背后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缺乏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综合交通规划的指导;②道路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开发不能协调发展;③新建道路不重视交通工程设计。在此基础上给出城市道路交通进一步建设应注意的若干方面,其中包括:①注意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开发的结合;②注重对交通需求管理技术的研究;③重大开发项目应作交通影响分析;④解决交通问题应从动静态交通两方面着手;⑤交通管理应与道路交通建设配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