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一体化浪潮的推进,各种社会思潮暗流涌动异常活跃,我国社会思想动态随之呈现多样化与差异性的特征,人们的价值取向日益趋向多元.那么如何科学认识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的性质,发扬其中对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做到尽可能的消除各种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最终形成全国人民砥砺奋发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对未来中国致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局面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人们的思想发展是社会实践的结果,因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文化思潮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阶段,会呈现不同的面貌。近代中国,由于社会发展迅疾,思潮纷繁多样,这就决定了许多历史人物思想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尤为显著。李何林  相似文献   

3.
陈伟 《北方论丛》2015,(6):93-97
甲午战前,中日两国在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及军事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无论从警察制度、公共交通,还是从学校制度、产业发展来看,与处于前近代国家阶段的清朝相比,日本都已经走上近代民族国家的道路。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潮是福泽渝吉提出的“脱亚入欧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是由早期维新派的一批思想家提出来的,内容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政治、经济、外交、文化诸方面改革,但改革主张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清朝与日本在海陆军和武器装备上差距较小,在战略、情报战和培养军事人才方面存在差距。清朝实行雇佣兵制,日本采取征兵制。  相似文献   

4.
近代尚武思潮自鸦片战争后萌芽,经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洋务运动蓄积,中日甲午战后在西方进化论和日本尚武强国的启示下进一步酝酿,到20世纪初年正式形成。辛亥革命前十年间尚武思潮主要包含清廷的尚武教育思想、梁启超的新民尚武思想和革命派的暴力革命思想等。尚武思潮不仅为辛亥革命的最终爆发奠定了历史基础,同时也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舞台上主要活跃着三大思潮 ,它们是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新儒学。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这三大思潮虽互有消长但都有不衰的生命力 ,相互间展开过并将继续展开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斗争。这种斗争反映了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 ,张君劢是在与这三大思想文化思潮的互动关系中确立自己的历史地位的。概而言之 ,他是西化思潮的批判者、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和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本文拟就张君劢与西化思潮的关系作一探讨 ,不当之处 ,欢迎方家读者批评指正。一、反孔批儒与尊…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各种社会思潮涌入我国,可以看出,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错误思潮的大肆蔓延严重削弱了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巩固与发展。《共产党宣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全球化思想,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探讨了《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全球化思想,剖析文化全球化产生的本质动因是经济全球化,正确认识了文化全球化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积极影响及其带来的困境,并提出,我国在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的同时要抵制错误思潮入侵,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社会思潮转型的主要特点就是从注重船坚炮利、声光化电的洋务思潮转向探究西方富强之根本、主张学习西方政治体制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严复引进的西方进化论,以及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堪称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学习西方的进程,不仅从器物文化层次发展到了制度文化层次,而且已经临近思想文化的核心层次了,并成为吹响近代社会思潮转型最为响亮的战斗号角.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化、结构失衡、总体发展混乱和无序等新特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文化自觉而作出的一大战略举措,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意志。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标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海关所处的特殊地位及其所经办的业务和活动,牵涉到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不能忽略近代海关的存在与影响。本文试从近代社会思潮发展演变的角度,就近代海关对洋务思潮发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问题,进行探讨论述,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当前 ,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时期 ,这是社会经济运作方式的现代转向 ,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型态的转换和大规模地引进技术、管理及思想、文化、教育 ,中国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也处在艰难的转型和求索之中。各种思潮纷然杂陈 ,新旧价值冲突混合 ,中西观念相互激荡 ,社会思想、道德、文化领域的传统价值体系已经崩溃 ,而新的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文化价值体系尚未形成。当此之时 ,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 ,群众文化传播和教育发展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与商业化倾…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尚武思潮发生的原因、理论主张和理论来源,及其传播途径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展开,均与近代日本有着很大关系,留日知识分子是这一文化思潮的主要发动者、传播者和实践者.近代中国尚武思潮的出现与近代日本国内的国民性讨论和抨击中国国民性弊端的言论有密切关系.近代中国留日人士萌发"以武强国"、"铁血救亡"的想法,与他们对日本社会和文化的特殊体验有着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的文化联系,历史悠久。在历史上,日本的思想文化是在中国的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儒学是日本儒学的渊源,中国佛学的经典也是日本佛学的经典。这都是显而易见的历史事实。善于吸取外邦的文化成就,却成为日本的优良传统。进入近代以来,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经济文化取得了飞跃的发展,以致成为东亚的一个强国。相形之下,中国戍戌变法失败了,后来虽然经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除旧开新的历史巨变,而经济文化的进展却依然迟缓。近代日本迅速前进,近代中国迟缓落后,其原因何在,这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王中江同志所著《严复与福泽谕吉——中日启蒙思想比较》(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正是在一课题上作出了颇为有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出现是中西文化“双重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映,是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出路的选择。它不是未经反省的假设,而是作为一种与复古思潮、西化思潮既对立、又依存的自觉理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人学讨论(笔谈)编者按在知识经济即将成为世界主流话语之际,中国社会还正在开启工业化之门,实施跨世纪社会发展战略。在共时性的生存境遇中,中国要面对各种历时性思潮的冲击,我们既要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又要接受知识经济思想的启导,更要依仗自身的现实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儒学作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术文化思潮,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与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和以胡适、吴稚晖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思潮在思想文化领域成三足鼎立之势。大陆解放以后,新儒学的中心转移到港台和海外。40年来,经过新儒家第二代第三代的努力,新儒学在海外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态势,并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施杨 《理论界》2008,(11):142-143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众多,但最终却以马克思主义取代各种思想体系,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意识形态。除政治因素外,影响其发展的文化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变异思想、民本思想之间的内在接合点,阐述其在中国占据文化主流不容忽视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冲突是制约中国当代社会思潮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力图从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文化背景入手,探究当代社会思潮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主要特征及其文化冲突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观念形态上所引起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中的保守主义思潮--立宪运动百年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立宪运动中的立宪缓行派对西方宪政制度植入中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持有审慎的怀疑态度。它与立宪派之间的思想论争 ,反映了后发展的传统国家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两难矛盾与困难。研究这场思想论争 ,有助于认识制约中国走向宪政与民主的文化、社会与经济矛盾 ,这对于百年后的中国人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本文通过考察清末新政时期保守派对立宪思潮的批评言论 ,来展示 2 0世纪初的中国保守主义思潮的一些基本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一起被并称为近代三大思潮、三大思想文化流派。对近代激进主义的反思是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以下就学术界对近代激进主义思潮的反思作些梳理。一、关于激进主义思潮的起点与发展脉络激进主义的源头应追溯到哪里,其发展脉络如何?学者基于对激进主义的不同界定,对其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作了不尽一致的描述。柴文华在把中国近现代的反传统和西化思潮简化为“文化激进主义”后,又把它分解为“萌芽的文化激进主义”、“温和的文化激进主义”和“典型的文化激进主义”三个层面。“萌芽的文化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20.
民本主义思潮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渊源十分悠久。民本主义思潮的发展脉络和时代特点可从先秦到明清之际的民本主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