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尤其是城镇待业人口的就业问题,面临严峻形势。据统计,在经济较发达的江苏、广东两省,城镇待业人数在1989年已分别达到62万人与64万人,而全国城镇未能就业的人员已超过500万。如果加上已转向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则待业人数为1050万。1990年需要安置就业的总量则达到1100万人。城镇平均待业率为4%左右。而且今后几年仍有上升之趋势。同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安排亦面临困境。 劳动就业问题并非单纯的人员安置,因为扩大就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与经济发展、劳动力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劳动就业接触的部门很多,它不仅是劳动部门的任务,而且还涉及到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物资、商业、城  相似文献   

2.
当前,兰州市不但有数万的闲散社会劳动力需要安置就业,而且由于压缩基本建设和少数企业关、停、并、转,出现了一些潜在的过剩劳动力,使劳动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建立合理的劳动结构,妥善解决社会待业人员的劳动就业问题,使劳动结构和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相适应,这对于生产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安定团结局面的形成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劳动适龄人口,是总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口经济活动的主体。劳动适龄人口的状况不仅关系到经济建设,而且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对我省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所反映的有关劳动力资源状况,初析如下: 一、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1990年人口普查全省劳动适龄人口为4193万人,比1982年人口普查时增加671万人,  相似文献   

4.
一、再就业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再就业工程的宗旨是解决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通过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等手段,实行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安置相结合,帮助失业职工和生活困难的富余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到1996年,全国已有200个城市组织实施了再就业工程。从工作进展情况看,这项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1997年底,全国1274万下岗职工中已有640万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分流或再就业,再就业率达50%多。就新疆来看;到1997年底,全区新安置城镇就业人员11万人,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4万人,再就业率达53%。到1998年…  相似文献   

5.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些年来主要流向城镇和乡镇企业,这仍是今后应坚持的重要途径。但经过十来年已转移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与城镇劳动力总量过剩的矛盾。1990年末,全省城镇劳动力达509.9万人,其中待业人员11.2万人。城镇隐性失业又严重,企业富余职工约30万人。在大中城市和陕北陕南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县,问题尤为突出。如绥德县有3万多非农人口,1990年待业人员高达2633人,占全县非农人口的9%。据省劳动部门预测,1990年至2000年,全省城  相似文献   

6.
劳动就业已经成了城市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几乎所有城镇都有一批待业劳动力。去年,各级党政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安排了七百多万人就业,今后仍有大量城镇人口需要安排。这既是我们国民经济调整中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我们向四个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目前南宁市待业人员的安置任务仍相当繁重,据劳动部门提供,1983年全市共有待业人员24,804人,上半年只安排了7,603人,预计从下半年到1985年要安排的待业人员为53,000多人。根据南宁市“六五”期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及预测1985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全市的劳动就业问题,有以下几个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疆就业形势就业岗位供需矛盾突出目前 ,新疆有四大群体亟待解决就业问题 :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来流动就业人员、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特别是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增大 ,其中最困难的是“40 50”人员的就业问题。“40 50”人员指 40岁以上的下岗女性和 50岁以上的下岗男性 ,他们大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 ,再就业能力差。 2 0 0 2年 ,新疆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在城镇就业的人员约 3 6 5万人 ,而新增就业岗位只有 2 0万个 ;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 1 50万 ,其中需转移到城镇就业的约为 2 5万人 ;外来劳动力约为 40万…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六五”期间仅城镇安置就业的劳动力就多达3500万,据推算,“七五”期间城镇有3000万,农村有7000万多。人口要进入劳动年龄,城镇现有企业的富余劳动力约有2000万要求再就业,农业劳动力约有1亿多要向其他行业转移。我国第三次劳动就业问题尚未解决,可能出现第四次劳动就业问题。我们能否实现充分合理就业,能否避免出现第四期劳动就业问题,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如果其他条件正常,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的劳动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劳动就业指导,就成为一个亟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下岗职工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城镇下岗人员1995年达400万,1996年为800万,1997年猛增至1100万人.城镇下岗职工人数激增,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成了当前政府解决失业问题的首要任务.实施再就业工程,要做的工作很多,诸如发展经济,提供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分流安置下岗职工;加强宣传,转变下岗人员择业观念;建立再就业基金等等.但我们认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要想使下岗职工自强自立.永远保持一种自强不息,勇于时取的择业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再就业问题,其中一个关键,是高度重视再就业培训,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下岗职工的劳动素质.  相似文献   

11.
劳动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秩序安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十年来,广西在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区先后建立各类劳动服务公司632个,各种生产、经营服务网点2677个,安置就业人员6.5万  相似文献   

12.
当前,解决待业人员就业,出路何在,本文就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安置待业人员就业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 过去,解决就业主要靠扩大基本建设规模,上新项目,建新工厂;今后,根据国力,不可能上很多新的基本建设项目,这给就业增加了困难。但是,社会上家家户户都十分关心这个问题,许多家长不安心,青年们也很苦恼,有的甚至走上了邪路。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那么解决待业人员就业的出路在那里呢?我认为必须改变劳动力结构,加快发展各种服务性  相似文献   

13.
文拟就城镇劳动就业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城镇劳动就业问题是一个什么问题 劳动就业问题,这里主要是指当前城镇多余劳动力需要安置就业问题,它牵涉面很广,影响的因素很多,联系到人口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我区大约有80万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50多万低保人员和因工伤残人员。近期,自治区结合实际,制定并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试行办法》。  相似文献   

15.
劳动就业是当前国民经济调整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这个问题处理的恰当与否,不仅直接关系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对巩固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至关密切。近几年我国的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77—1980年四年中全国安排2,867万城镇待业人员走上了工作岗位,平均每年717万人。党和政府确确实实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彻底解决。瞻望未来,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年龄构成轻,每年都陆续有大量劳动适龄青年需要安排;广大农村随着各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的推行,剩余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与日俱增,给社会带来的压力远比城镇的待业青年数量要大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人口,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的物质承担者,是全体人口中最主要的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劳动人口怎样适应社会经济运行的需要,促其良性发展,是社会经济建设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此谈一些浅见。一、广西劳动适龄人口的状况和特点建国三十多年来,广西劳动适龄人口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劳动适龄人口增长速度快,基数大。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广西劳动适龄人口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劳动适龄人口持续增长,青年学生就业观念与创业教育滞后,产生了就业矛盾.转变就业观念,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劳动适龄人口持续增长,青年学生就业观念与创业教育滞后,产生了就业矛盾。转变就业观念,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下岗失业的成因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引起失业增加的供给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劳动力存量的多少,二是劳动力增量的变化。从总量来看,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八五”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5630.33万人,而“九五”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人数为5123.75万人。据有关专家估计,2001—2010年要净增劳动力3000万人,2011—2020年还会继续增长,到2020年将达8.5亿人,以后才会减少。从劳动力存量来看,有显性失业人员900多万,隐性失业人员300…  相似文献   

20.
发展我国社区服务业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社区服务业是以满足社区居民多种需要为目标,以街道、居委会和社区组织为依托,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新兴居民服务业。它作为第三产业的新成员在新经济形势下逐渐成为继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教育事业之后,城镇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我国当前城镇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社区服务业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1998年仅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安置、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和军队精简转业几项加起来就超过了1000万,再加上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和源源不断的农村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